天虹商场吧 [ SZ:002419 ] 关注:5贴子:598
  • 0回复贴,共1

天虹商场围绕消费服务布局全渠道 预计便利店5年扩张至千家 增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标题:天虹商场围绕消费服务布局全渠道 预计便利店5年扩张至千家 增持评级!
发布日期:2016-04-18 8:04:46
内容: 我们近日对天虹商场进行了跟踪,了解了天虹2015 年全渠道推进与虹领巾APP 上线、以及2016 年经营目标趋势等主要情况,以下是主要内容,供参考。 开店节奏明显放缓,新店业态结构科学,集客能力强。截止2015 年年末,公司共在8 省18 城市开有65 个百货+购物中心门店以及便利店166 家,合计经营面积超过200 万平米。2015 年,公司新开了2 家门店(惠阳、南昌),关闭4 家店,净减少了2 家。可比门店的利润下滑5.3%(2014 年增长4.2%),利润下滑主要是因为人工成本和租金成本刚性上升。新开门店中,体验式业态、百货零售与超市的比例达到了4:4:2。通过业态结构的调整,客流到店频率由原先的1-2 次增加至3-4次,平均逗留时间由1 小时提升到3-4 小时。 发展体验式购物中心,主力百货打造品类集合馆。2015 年,公司购物中心事业部实现整体盈利。宝安购物中心日流量5.5 万人,同比增长29.41%。实体门店中引入丰富的体验式业态,使客流回归线下。公司每个购物中心有不同的特点,未来新开购物中心也会不断进行新的业态布局。同时,变革主力百货中商品陈列,迎合消费需求。2015 年,新开家居女杂集合馆9 家,品类集合馆20 家。 虹领巾+微品线上生态圈初见雏形,围绕商品延伸服务触角。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微信+虹领巾+微品”的移动电商平台,定位服务于零售主业。2015 年,线上销售增长70%。2015 年10 月,虹领巾正式上线,其中内含移动购物与门店交互销售功能,进一步扩充消费服务的范围。社交营销平台微品现有店主9 万,选取少而精50 款商品以供售卖,以商品品质引爆社交圈。目前,微品销售平均客单价100多元,日订单量过千。 打造海外供应链,从痛点消费到品质消费。公司跨境电商体验店已经开出30 多家门店,海外供应链90%以上商品采用源头采购,与50 个生鲜基地、20 个国家实现国际直采(韩日、马来西亚、德国、丹麦等)。公司拥有30 多人的国际买手团队,选品质量较高,25%的自营比例贡献了50%以上的销售收入。 围绕全渠道,发展天虹到家业务。目前,45 家门店可提供到家业务。我们认为到家业务作为公司对线上的防御性战略,是全渠道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家业务涉及6000 种SKU,签约落地配送公司3 家,值得肯定的是每一单都能够实现边际利润。便利店加速扩张,布局全渠道最后一环。目前,公司在深圳、厦门、南昌开有166家门店,包括32 家微喔店和134 家万店通门店。有别于7-11,微喔便利店蔬果生鲜日用品占比近50%,主要定位社区服务。估计2015 年微喔中鲜食和水果销售达到30%,未来可能持续扩大至50%。生活服务营收占比约为11%,判断便利店整体的利润率为3%-5%。 我们认为,便利店的样板店培育已经完成,预计2016 年将新开店120-150 家(含加盟50%)。5 年后预计将达到1000 家以上,同时不排除通过并购迅速扩张的可能。目前全渠道战略还在培育阶段,便利店和线上虹领巾是离顾客最近的入口,提供商品、服务的方式更多,是公司全渠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 年目标“用户体验+商品升级+全面增长”。2016 年公司制定了实现主营业绩回升的总体目标,力争毛利率提升大于费用率的提升幅度,并通过1-2 年的努力,使客流量出现正向增长。具体来说公司战略重点分为四部分: 1、实体门店调整,增加体验式消费 2、构建O2O 的零售方式 3、重塑全渠道供应链 4、扁平化和网络制的组织变革 维持对公司的判断。公司以“百货+超市+X”的组合业态经营65 门店,同时拓展166家便利店,推进O2O 发展模式,实现从实体店走向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从单一百货拓展到“百货+购物中心+便利店”的多业态,积极转型;同时重视品牌管理和商品经营模式变革,战略方向和积极性值得肯定。公司创新性的资产运作模式,为公司缓解了资金压力。当然,这种在消费下行期间内的转型,可能会带来短期较大的费用压力。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6-2018 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5.9%、9.6%和12.5%,EPS 各为0.67 元、0.73 元和0.82 元,对应当前13.7 元股价,2016-2018 年动态PE 为20.4 倍、18.6 倍和16.5 倍。公司属于治理和激励较好,有意愿全国性扩张,积极战略转型以应对新竞争环境的公司,若按2016 年0.65 倍PS,可给以14.7 元目标价(对应2016 年0.65 倍PS),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与不确定性。(1)外延扩张的数量和质量低于预期;(2)新门店盈利改善低于预期;(3)扩张速度失衡,且门店规模和布局不合理,竞争因素导致毛利率和净利率下滑,从而业绩增长低于预期。


1楼2016-04-18 12:0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