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艺文志》已列出神仙家十家,著作205卷。随道教的产生、发展,将之列为最根本的信仰。
相信人通过一定的修炼或饵食灵丹,即可以长生久视,得道成为神仙。
诸如《列仙传》、《黄帝内传》、《神仙传》、《洞仙传》、《疑仙传》、《三洞群仙录》等专门记载神仙事迹、修炼方法以及传说的书籍先后迭出,从汉朝至清代,列有神仙人物约千余人。
所记仙真故事,有上古传说人物,如黄帝、彭祖、广成子等;
也有道教历史上的人物,如三茅、魏伯阳、许逊、左慈、郑隐、吕洞宾、陈抟、刘海蟾、王重阳、邱处机、张三丰、王常月等人。
并分神仙诸多品阶,如
《天隐子》将神仙分成五类:
在人称人仙,在天称天仙,在地称地仙,在水称水仙,能神通变化称神仙。
《仙经》则把神仙分为三等:
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於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太真科》又分为上仙、高仙、大仙、神仙、玄仙、真仙、天仙、灵仙、至仙等九品。
葛洪《神仙传》称神仙幽隐,与世异流″;或竦身入云,无翅而飞;或驾龙乘云,上造天阶;或化为鸟兽,浮游青云;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食服元气,茹芝草;或入人间而人不识,或隐其身而莫能见;
面生异骨,体有奇毛,率好深僻,不交流俗。
道教所分七品道士之二。
神仙道士,谓变化不测,超离凡界,见《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一引《出家因缘经》。
指修道之人。
《天隐子‧神仙》:"人生时禀得灵气,精明通悟,学无滞塞,则谓之神。宅神於内,遗照於外,自然异於俗人,则谓之神仙。故神仙亦人也″。
宋陈葆光《三洞群仙录》竹轩序:"神仙者,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其坐在立亡,分形散体,倏忽万变,飞行八极宜矣″。
喻气神相凝。
《重阳全真集》卷十《玉花社疏》:"窃以玉花之宗,金莲乃神之祖,气神相结,谓之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