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隆平高科调研报告: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发布日期:2016-04-15 13:15:18
内容: 近期我们调研隆平高科,更新情况如下: 新种子法出台,行业迎来新契机,利好大型种企。2016 年1 月1 日,新种子法正式颁布实施,转而重视品种保护,产业政策导向利于大企业发展。新种子法中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强,从处罚条例升级为触犯刑法,整个行业开始种食品中保护。到2016 年的机会在于: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要退出市场。国内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很少。隆平高科厉害之处在于不是靠个人和团队单打独斗,而是长期积累的育种创新体系。从无到有,从基础杂交育种体系到分子育种平台。另一方面,基础育种和商业育种分离也是趋势,国有体制的事业单位在5 年内会退出商业育种,一些好的专家可以为隆平高科所用。 从历史看,隆平高科是一个能不断抓住机会的公司。隆平 1999 上市,结合2000 年种子法出台的机会,国有企业逐步退出市场,鼓励民营经济进入种业。2011 年8 号文件出台,抓住机会,隆平高科在杂交水稻育种方面成为第一;2015 年新种子法出台,公司又成功引入中信成为第一大股东。 隆平高科具有成为中国种业整合者的潜质。中国种业约700 亿元市场容量,前30 家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50%,对比美国4 强占70%-80%份额比,有极大的提升空间。隆平高科在成为整合者的道路上有三大优势:1)国家队。种业作为国家新型战略产业,受到国家政策扶持,中化收购先正达背后有国家层面战略扶持的影子,隆平高科被中信控股作为央企率先受益;2)水稻品种为主。我国杂交水稻种子科研实力和育种材料储备全球领先,隆平高科在该领域是民族种业的旗帜,也杂交水稻种子相对于国内玉米种子,更有资历在东南亚地区拓展,打响中国种业的国际品牌;3)金融资本+产业基础的综合优势。中信进入隆平高科,只有金融资本(中信)+产业基础(隆平高科)才能获得成功。 中信增资31 亿元,种业航母战略清晰。16 年1 月,公司发行股份引入中信作为战略投资者的事项获得证监会通过。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1)补充日常营运资金(4.34亿元);2)偿还短期银行贷款,优化财务结构(6.66 亿元);3)提升商业化育种研发能力,尤其是生物技术在育种方面的科研创新(7.53 亿元);4)进军国际,海外进行战略布局(7.24亿元);5)农业信息化方面,基于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的农业产销信息系统升级建设(5亿元)。 资源、资金优势明显,外延式扩张有望使战略更快速落地:我们认为,公司在定向增发过会后,在资金层面得到战略股东的支持,且中信集团在海内外并购资源获取,并购业务整合等方面均具有优势,公司有望在外延式扩张方面迅速加码,1)产品多元化。帮助公司进一步打造“全能型种业企业”;2)育种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这部分主要将与国外种子企业进行合作,生物育种不是外能的,需要和传统育种体系加以结合才能有突破性发展,这方面隆平高科的积累是最充足的;3)农业服务。公司此前设立湖南隆平高科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致力于服务于农业、农民和新型的农业组织,逐步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充分发挥公司种子产业优势,实现公司“农业服务旗帜”的愿景。根据公司农业服务发展战略,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亦可成为公司农业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此外,公司3-5 年内还有望提供优质农产品打通城市消费端; 4)支撑隆平国际的海外业务发展。一方面,在政策放开后,未来拟在东南亚、美洲及非洲等目标国家建立运营中心,加快东南亚地区(印尼、孟加拉)产品研发和推广,有望加快与国外公司在业务及股权层面的合作,在海外复制第二个隆平;另一方面,在美国的研发团队与高校及海外种企有望开展生物育种、功能基因合作研发,增强产品技术实力。 极好的配置型品种,长期看好维持“增持”评级!虽然资金到位还需一段时间,但可以预见,公司发展已重上高速轨道。此外,从基本面看,公司新品种开始放量,隆两优华占、晶两优华占等新品今年制种都在100 万公斤以上,从预售情况看,产品基本脱销,明年还有隆两优534 等新品上市。在不考虑未公布的并购项目的情况下,预计公司16-18 年净利润6.21/7.52/9.40亿元(盈利预测未调整),考虑增发摊薄后每股收益0.49/0.60/0.75 元,16 年PE 40X,中国种业在粮食安全背景下,是国内重要的新兴战略产业,国内种企一定会孕育1-2 家巨头,隆平目前在资金、资源上具有先发优势,中长期角度维持”增持“评级! 催化剂:并购!
发布日期:2016-04-15 13:15:18
内容: 近期我们调研隆平高科,更新情况如下: 新种子法出台,行业迎来新契机,利好大型种企。2016 年1 月1 日,新种子法正式颁布实施,转而重视品种保护,产业政策导向利于大企业发展。新种子法中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强,从处罚条例升级为触犯刑法,整个行业开始种食品中保护。到2016 年的机会在于: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要退出市场。国内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很少。隆平高科厉害之处在于不是靠个人和团队单打独斗,而是长期积累的育种创新体系。从无到有,从基础杂交育种体系到分子育种平台。另一方面,基础育种和商业育种分离也是趋势,国有体制的事业单位在5 年内会退出商业育种,一些好的专家可以为隆平高科所用。 从历史看,隆平高科是一个能不断抓住机会的公司。隆平 1999 上市,结合2000 年种子法出台的机会,国有企业逐步退出市场,鼓励民营经济进入种业。2011 年8 号文件出台,抓住机会,隆平高科在杂交水稻育种方面成为第一;2015 年新种子法出台,公司又成功引入中信成为第一大股东。 隆平高科具有成为中国种业整合者的潜质。中国种业约700 亿元市场容量,前30 家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50%,对比美国4 强占70%-80%份额比,有极大的提升空间。隆平高科在成为整合者的道路上有三大优势:1)国家队。种业作为国家新型战略产业,受到国家政策扶持,中化收购先正达背后有国家层面战略扶持的影子,隆平高科被中信控股作为央企率先受益;2)水稻品种为主。我国杂交水稻种子科研实力和育种材料储备全球领先,隆平高科在该领域是民族种业的旗帜,也杂交水稻种子相对于国内玉米种子,更有资历在东南亚地区拓展,打响中国种业的国际品牌;3)金融资本+产业基础的综合优势。中信进入隆平高科,只有金融资本(中信)+产业基础(隆平高科)才能获得成功。 中信增资31 亿元,种业航母战略清晰。16 年1 月,公司发行股份引入中信作为战略投资者的事项获得证监会通过。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1)补充日常营运资金(4.34亿元);2)偿还短期银行贷款,优化财务结构(6.66 亿元);3)提升商业化育种研发能力,尤其是生物技术在育种方面的科研创新(7.53 亿元);4)进军国际,海外进行战略布局(7.24亿元);5)农业信息化方面,基于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的农业产销信息系统升级建设(5亿元)。 资源、资金优势明显,外延式扩张有望使战略更快速落地:我们认为,公司在定向增发过会后,在资金层面得到战略股东的支持,且中信集团在海内外并购资源获取,并购业务整合等方面均具有优势,公司有望在外延式扩张方面迅速加码,1)产品多元化。帮助公司进一步打造“全能型种业企业”;2)育种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这部分主要将与国外种子企业进行合作,生物育种不是外能的,需要和传统育种体系加以结合才能有突破性发展,这方面隆平高科的积累是最充足的;3)农业服务。公司此前设立湖南隆平高科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致力于服务于农业、农民和新型的农业组织,逐步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充分发挥公司种子产业优势,实现公司“农业服务旗帜”的愿景。根据公司农业服务发展战略,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亦可成为公司农业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此外,公司3-5 年内还有望提供优质农产品打通城市消费端; 4)支撑隆平国际的海外业务发展。一方面,在政策放开后,未来拟在东南亚、美洲及非洲等目标国家建立运营中心,加快东南亚地区(印尼、孟加拉)产品研发和推广,有望加快与国外公司在业务及股权层面的合作,在海外复制第二个隆平;另一方面,在美国的研发团队与高校及海外种企有望开展生物育种、功能基因合作研发,增强产品技术实力。 极好的配置型品种,长期看好维持“增持”评级!虽然资金到位还需一段时间,但可以预见,公司发展已重上高速轨道。此外,从基本面看,公司新品种开始放量,隆两优华占、晶两优华占等新品今年制种都在100 万公斤以上,从预售情况看,产品基本脱销,明年还有隆两优534 等新品上市。在不考虑未公布的并购项目的情况下,预计公司16-18 年净利润6.21/7.52/9.40亿元(盈利预测未调整),考虑增发摊薄后每股收益0.49/0.60/0.75 元,16 年PE 40X,中国种业在粮食安全背景下,是国内重要的新兴战略产业,国内种企一定会孕育1-2 家巨头,隆平目前在资金、资源上具有先发优势,中长期角度维持”增持“评级! 催化剂: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