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吧 关注:1,851,096贴子:32,565,726

Yamaha 2008 YZF-R6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关08年YZF-R6革新的地方,请直接重温【新车速报】。现在我们马上分享一下新车的试骑感受。试骑感受有「好」有「坏」。「好」的地方是新R6比任何一代R6都更易驾驭和更舒适。脚踏高度恰可,双腿没有屈曲压迫感。座位前后空间感十足,车主可自由调节坐前坐后。「坏」的地方是骑R6开得快,不再是技术的表现:)
历代YZF-R6特性相比:
行化油器年代的YZF-R6最具赛车味,Power band最窄,操控较难,一定要keep转数,但narrow mind的表现却是最令车手回味的设定。其后转行电喷系统的R6,出力比较顺滑,同时提高了灵活性,但power band仍然窄,在日常使用未能处处发挥全部实力。08年的R6,因为采用了YCC-I技术来改变入气管道的长度,令全车表现脱胎换骨!起步只需二千余转,四千余转便有力发围!友善的低扭特性令人彷似是驾驶Honda跑车!R6从来没有如此友善过!(不过后镜虽然无震,但视野仍然只限两旁,肩膀的后方完全看不见)



1楼2008-07-24 01:17回复
    以前的R6如果在4000rpm质油的话,会呆一呆才会拾起步阀。但现在以4000rpm六波行车,都可以发力再上。不过高波低转巡航时,08年YZF-R6的风鼓入气声较嘈,如果把转数提升或降低波段,声音便会减退。
    有前有后 段段好抽
    新R6的低扭强了,并不代表高转表现弱了。因为YCC-I的缘故(其实作动完全不明显,根本不知道导气管何时分开,何时接合),引擎全区域表现都一样卓越,直上14000rpm的引擎表现果然相当进取。转数上得快,但出力线性,令人容易估计!一台好车开得快时都不会令人感到快,R6绝对做到。

    08年YZF-R6另一项优点是处理细弯的能力也有明显提升。座位虽然高,但低重心和细致的油门令人转细弯时也信心十足,没有一般跑车的笨拙感觉。其中一个原因是R6的把手角度颇大,左右尽軑时没有夹手,有利慢速操控。不过针没有两头利,高速驾驶时YZF-R6的把手角度便较采用窄角度把手的跑车,较易感到疲累。


    2楼2008-07-24 01:18
    回复
      2025-09-04 07:23: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7 Feb 2008 Yamaha 2008 YZF-R6 本地试骑
       
       
       
       
       
      Production: Jerry/Loretta/Michael/Eddy/Dave 协力:骑士堡 车辆提供:万里达车行有限公司
       
       
      有关08年YZF-R6革新的地方,请直接重温【新车速报】。现在我们马上分享一下新车的试骑感受。试骑感受有「好」有「坏」。「好」的地方是新R6比任何一代R6都更易驾驭和更舒适。脚踏高度恰可,双腿没有屈曲压迫感。座位前后空间感十足,车主可自由调节坐前坐后。「坏」的地方是骑R6开得快,不再是技术的表现:)
      历代YZF-R6特性相比:
      行化油器年代的YZF-R6最具赛车味,Power band最窄,操控较难,一定要keep转数,但narrow mind的表现却是最令车手回味的设定。其后转行电喷系统的R6,出力比较顺滑,同时提高了灵活性,但power band仍然窄,在日常使用未能处处发挥全部实力。08年的R6,因为采用了YCC-I技术来改变入气管道的长度,令全车表现脱胎换骨!起步只需二千余转,四千余转便有力发围!友善的低扭特性令人彷似是驾驶Honda跑车!R6从来没有如此友善过!(不过后镜虽然无震,但视野仍然只限两旁,肩膀的后方完全看不见)
       
       
       
       
       
       
       
       
      以前的R6如果在4000rpm质油的话,会呆一呆才会拾起步阀。但现在以4000rpm六波行车,都可以发力再上。不过高波低转巡航时,08年YZF-R6的风鼓入气声较嘈,如果把转数提升或降低波段,声音便会减退。
      有前有后 段段好抽
      新R6的低扭强了,并不代表高转表现弱了。因为YCC-I的缘故(其实作动完全不明显,根本不知道导气管何时分开,何时接合),引擎全区域表现都一样卓越,直上14000rpm的引擎表现果然相当进取。转数上得快,但出力线性,令人容易估计!一台好车开得快时都不会令人感到快,R6绝对做到。

      08年YZF-R6另一项优点是处理细弯的能力也有明显提升。座位虽然高,但低重心和细致的油门令人转细弯时也信心十足,没有一般跑车的笨拙感觉。其中一个原因是R6的把手角度颇大,左右尽軑时没有夹手,有利慢速操控。不过针没有两头利,高速驾驶时YZF-R6的把手角度便较采用窄角度把手的跑车,较易感到疲累。
       
       
       
       
      挟著近130ps马力,YZF-R6要杀败传统一公升级以上的街车可说是轻而易举之事。现代高性能电单车要run-in的地方,不是引擎活塞,而是哇佬脚、波箱、制动和避震。经过百多公里的行车,这台R6比起最初开车时,有两点明显改善:制动手感提升了,波箱表现顺滑了。避震方面,小米高认为出厂设定太硬。即使以他160磅体重,仍然觉得避震太硬,车身太多弹跳易生危险。需要调软弹簧预载才能解决问题。
      表板布局可以再改善
      高速行车时,字体偏小的车速并不是太容易看见。虽然转数和转波提示灯都很清楚,但如果加设波段显示的话,车主会更开心。

      试骑总结: 对版!收货!怕600低转不够扭力,又怕1000马力太狂的人有福了!请认真考虑08 YZF-R6。
       
       
      02 Jan 2008 Yamaha 2008 YZF-R6 新车抵港
       
       
      车辆提供:万里达车行有限公司
       
       
      标榜「以R6价钱,去享受R1科技」的2008新款YZF-R6行货经已抵港喇!有关新车细节请下拉重温以往介绍。现在首先睇睇实物真身先: 
       

       
       
       
       
       
       

       
       
       
       
       
       
       
       

       
       
       
       
       
       

       
       
       
       
       
       
       
       

       
       
       
       
       
       

       
       
       
       
       
       
       
      05 Oct 2007 Yamaha 2008 YZF-R6 新车速报
       
       
       

       
       
       
       
       
       

      2008 YAMAHA YZF-R6
      即使以今天的标准来看,2006年的Yamaha YZF-R6仍然是充满激情的中量级跑车。在我们还未看腻它之前,Yamaha又发表了08年新款YZF-R6的细节。因为来自赛车世界的异常竞争,激烈程度超乎我们的想像。套用小学生都懂的道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原来除了做人之外,做跑车的人,更要不断求进步,才会继续有粮出....:(


      3楼2008-07-24 01:19
      回复
        YCC-T (Yamaha Chip-Controlled Throttle)仍然是08年YZF-R6的主打利器之一。短冲程引擎的压缩比有所提高。13.1:1压缩比创下了Yamaha市贩车种原厂设定的新高,更鼓励驾驶者把转数保持在10,000rpm以上来制造欢愉气息。为了应付更大压力,引擎活塞、Cam链松紧调节器和其他引擎构件都经过重新设计。详情请看下以规格表的对比。


        4楼2008-07-24 01:19
        回复
          R6的排气管内有钛合金活瓣EXUP技术,连接二号缸和三号缸排气岐管的直径增大了30%,灭声器形状也有改动,为这个天生喜爱高转的引擎,在转数不高时预留一定的扭力供应


          5楼2008-07-24 01:20
          回复
            08 YZF-R6结合YCC-T和YCC-I两项技术和修改供油程式之后,再改良风盒和进气口设计,减低进气的阻力,Yamaha成功地把R6的峰值马力和扭力再度提高,达到每公升排气量能做出200ps的效率!
            而最大扭力出现的转数更加下降了。详情请看下以规格表的对比。至於其他高性能配套例如逆向打滑式极力子,镁合金机器壳,近牙六速波箱,双咀式电喷系统都一一齐备。


            6楼2008-07-24 01:21
            回复
              R6配备的Deltabox车架又有新研发进展:轻量化、高刚性之外,还要配合YCC-I的出现,全面提升车身在出弯提早开油的操控性。

              08年R6的车架设计上更似07年的R1,而车架不同部份的厚度也有更改,这些都是肉眼在外观上不能察觉的改变。

              此外,Yamaha也首次起用轻量化高刚性的镁合金,作为副车架的材料。此举令08年的R6车尾轻了450g,间接有利统一重心,提升操控。铝合金尾 摇臂的刚性也有提高,摇臂接口部份更提升至锻制规格。

              08年R6的转向几何有轻微修改,前叉和下眼镜架的设定也有改动。详情请看下以规格表的对比。效果是提升R6头胎的稳定感觉,令车手在煞车和转向时,能提升头担的稳定程度和头胎回馈的路面感。


              7楼2008-07-24 01:22
              回复
                R6的310mm双头碟厚度,由4.5mm增厚至5.00mm,帮助散热,也在急煞时有更实在,更稳定的表现。
                新R6的坐姿更激进。为了提升车手对头担的感受,提升攻弯线位的保持能力,Yamaha把骑士的坐位向前移了5mm,同时也将把手推前了5mm和降低了5mm。新R6的头轮负重是52.5%


                8楼2008-07-24 01:22
                回复
                  2025-09-04 07:17: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61.51.161.*
                  是乐天的就顶~


                  9楼2008-07-24 11:10
                  回复
                    凌晨发帖容易吗!顶一个...


                    10楼2008-07-28 16:52
                    回复
                      • 221.218.65.*
                      好贴0


                      12楼2008-08-04 00:59
                      回复
                        顶起

                        摇摆


                        13楼2008-10-04 11:21
                        回复
                          那位大哥给小弟介绍一下07R6和08R6在外观上怎么区分


                          16楼2008-10-04 23:50
                          回复
                            • 59.51.115.*
                            哪里有卖??我想买


                            17楼2009-03-21 18: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