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Feb 2008 Yamaha 2008 YZF-R6 本地试骑
Production: Jerry/Loretta/Michael/Eddy/Dave 协力:骑士堡 车辆提供:万里达车行有限公司
有关08年YZF-R6革新的地方,请直接重温【新车速报】。现在我们马上分享一下新车的试骑感受。试骑感受有「好」有「坏」。「好」的地方是新R6比任何一代R6都更易驾驭和更舒适。脚踏高度恰可,双腿没有屈曲压迫感。座位前后空间感十足,车主可自由调节坐前坐后。「坏」的地方是骑R6开得快,不再是技术的表现:)
历代YZF-R6特性相比:
行化油器年代的YZF-R6最具赛车味,Power band最窄,操控较难,一定要keep转数,但narrow mind的表现却是最令车手回味的设定。其后转行电喷系统的R6,出力比较顺滑,同时提高了灵活性,但power band仍然窄,在日常使用未能处处发挥全部实力。08年的R6,因为采用了YCC-I技术来改变入气管道的长度,令全车表现脱胎换骨!起步只需二千余转,四千余转便有力发围!友善的低扭特性令人彷似是驾驶Honda跑车!R6从来没有如此友善过!(不过后镜虽然无震,但视野仍然只限两旁,肩膀的后方完全看不见)
以前的R6如果在4000rpm质油的话,会呆一呆才会拾起步阀。但现在以4000rpm六波行车,都可以发力再上。不过高波低转巡航时,08年YZF-R6的风鼓入气声较嘈,如果把转数提升或降低波段,声音便会减退。
有前有后 段段好抽
新R6的低扭强了,并不代表高转表现弱了。因为YCC-I的缘故(其实作动完全不明显,根本不知道导气管何时分开,何时接合),引擎全区域表现都一样卓越,直上14000rpm的引擎表现果然相当进取。转数上得快,但出力线性,令人容易估计!一台好车开得快时都不会令人感到快,R6绝对做到。
08年YZF-R6另一项优点是处理细弯的能力也有明显提升。座位虽然高,但低重心和细致的油门令人转细弯时也信心十足,没有一般跑车的笨拙感觉。其中一个原因是R6的把手角度颇大,左右尽軑时没有夹手,有利慢速操控。不过针没有两头利,高速驾驶时YZF-R6的把手角度便较采用窄角度把手的跑车,较易感到疲累。
挟著近130ps马力,YZF-R6要杀败传统一公升级以上的街车可说是轻而易举之事。现代高性能电单车要run-in的地方,不是引擎活塞,而是哇佬脚、波箱、制动和避震。经过百多公里的行车,这台R6比起最初开车时,有两点明显改善:制动手感提升了,波箱表现顺滑了。避震方面,小米高认为出厂设定太硬。即使以他160磅体重,仍然觉得避震太硬,车身太多弹跳易生危险。需要调软弹簧预载才能解决问题。
表板布局可以再改善
高速行车时,字体偏小的车速并不是太容易看见。虽然转数和转波提示灯都很清楚,但如果加设波段显示的话,车主会更开心。
试骑总结: 对版!收货!怕600低转不够扭力,又怕1000马力太狂的人有福了!请认真考虑08 YZF-R6。
02 Jan 2008 Yamaha 2008 YZF-R6 新车抵港
车辆提供:万里达车行有限公司
标榜「以R6价钱,去享受R1科技」的2008新款YZF-R6行货经已抵港喇!有关新车细节请下拉重温以往介绍。现在首先睇睇实物真身先:
05 Oct 2007 Yamaha 2008 YZF-R6 新车速报
2008 YAMAHA YZF-R6
即使以今天的标准来看,2006年的Yamaha YZF-R6仍然是充满激情的中量级跑车。在我们还未看腻它之前,Yamaha又发表了08年新款YZF-R6的细节。因为来自赛车世界的异常竞争,激烈程度超乎我们的想像。套用小学生都懂的道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原来除了做人之外,做跑车的人,更要不断求进步,才会继续有粮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