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的流派与分支
曹学
脂学
版本学
《红楼梦》思想性、艺术性研究
《红楼梦》的诗词歌赋
大观园学
红楼饮食饮馔学
红楼服饰学
红楼器物学
秦学
曹学
鲁迅先生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里面,他是采取当时红学研究的一个最新成果,就认为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一种自叙性的作品,带有自传性的作品。鲁迅先生是这么说的,“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红楼梦》的特点是八个字,“正因写实,转成新鲜。”他写实写到力透纸背的程度,本来写实好像是最不新鲜的,虚构、想像是最新鲜的,因为他以最大力度来写实,写得非常之好,“转成新鲜”,反而赛过那些纯虚构的、纯幻想的作品。这是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评价。
脂学
以研究批书人脂砚斋的考究。
版本学
进入《红楼梦》版本这个研究的领域叫版本学,现在一般把简称古本,就是手抄本,但是高鹗和程伟元做了一件很不应该做的事,把前八十回进行了一番改造,改动了很多地方,所以现在通行本不但后四十回靠不住,前八十回也靠不住。所以要真正读《红楼梦》,要买影印的《红楼梦》的古本来读。
原来当年的《红楼梦》是手抄形式流传的,手抄大体上是八十回,但实际上严格来说可能还不足八十回,现在多数人认为最古老的本子是叫做甲戌本,就是乾隆十九年的一个本子,甲戌本的《红楼梦》,它的书名叫做《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大家知道,《红楼梦》在流传过程中曾经有过很多个名字,在现在甲戌本的文字,就自己总结了一下,在其他的一些本子里面也有一些记录,就是这个《石头记》曾经在流传当中,它有过各种名字。其实它最早就应该叫《石头记》,最早的书应该就是《石头记》。后来又被叫做各种名字,比如说又被叫做《情僧录》,僧就是和尚的意思,唐僧的僧,《情僧录》,因为其中主人公贾宝玉一度出家,叫《情僧录》。后来又被叫做《红楼梦》,又被叫做《风月宝鉴》,又被叫做《金陵十二钗》,但是这个古本《红楼梦》最后它定的名字是《石头记》。所以《石头记》应该是一个最能够体现曹雪芹的原创意图的一个书名。只是现在咱们叫惯了《红楼梦》,所以说《红楼梦》,红学都这么叫,当然无妨,无非是符号的问题,但是应该知道,古本《红楼梦》应该是《石头记》。
乾隆十九年有一个甲戌本,乾隆二十四年有一个己卯本,乾隆二十五年有一个庚辰本,后来在一个蒙古王府发现了一个抄本,后来在——原来是苏联——现在是俄罗斯,原来叫列宁格勒,现在那个地方叫圣彼德堡,在那个图书馆里面又发现了一个古本,是当年俄国的传教士带回俄罗斯去的一个古本。当然,后来又发现了一些晚清时候或者民国初年石印的一些版本,比如叫戚蓼生,他写序的一个叫戚蓼生序本,简称叫戚序本,一个叫舒元炜的人写序言的叫舒序本,一个叫梦觉主人的人写序的叫梦序本等等。
现在的这个古本《红楼梦》好多也是不完整的,最完整的或者接近完整的像庚辰本,它有两回也是后面补进去的,一个是六十四回,一个是六十七回。细心读《红楼梦》你会发现,这两回的文笔在前八十回里边跟其他回比——咱们现在讨论都不包括后四十回,跟前八十回其他回比的话——这两回不太相称,好像是另外一个人写的,所以有人认为是非曹雪芹的手笔,或者曹雪芹有一个没有完成的稿子,别人把他描补完的,很有意思。书有书的命运,人有人的命运,研究《红楼梦》的版本,我们的心得不仅在版本本身,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的古典文明的发展过程是在如何艰难曲折的情况中,一本书现在成为了我们那么热爱的一本著作,家喻户晓的东西。
思想性、艺术性研究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红楼梦》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它的思想性、艺术性的分析上,不要老是去搞什么曹学,搞什么脂学,搞什么版本学啊,搞什么探佚学,。但是建议,还是不要把高鹗的四十回跟曹雪芹的原笔混在一起研究,
曹学
脂学
版本学
《红楼梦》思想性、艺术性研究
《红楼梦》的诗词歌赋
大观园学
红楼饮食饮馔学
红楼服饰学
红楼器物学
秦学
曹学
鲁迅先生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里面,他是采取当时红学研究的一个最新成果,就认为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一种自叙性的作品,带有自传性的作品。鲁迅先生是这么说的,“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红楼梦》的特点是八个字,“正因写实,转成新鲜。”他写实写到力透纸背的程度,本来写实好像是最不新鲜的,虚构、想像是最新鲜的,因为他以最大力度来写实,写得非常之好,“转成新鲜”,反而赛过那些纯虚构的、纯幻想的作品。这是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评价。
脂学
以研究批书人脂砚斋的考究。
版本学
进入《红楼梦》版本这个研究的领域叫版本学,现在一般把简称古本,就是手抄本,但是高鹗和程伟元做了一件很不应该做的事,把前八十回进行了一番改造,改动了很多地方,所以现在通行本不但后四十回靠不住,前八十回也靠不住。所以要真正读《红楼梦》,要买影印的《红楼梦》的古本来读。
原来当年的《红楼梦》是手抄形式流传的,手抄大体上是八十回,但实际上严格来说可能还不足八十回,现在多数人认为最古老的本子是叫做甲戌本,就是乾隆十九年的一个本子,甲戌本的《红楼梦》,它的书名叫做《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大家知道,《红楼梦》在流传过程中曾经有过很多个名字,在现在甲戌本的文字,就自己总结了一下,在其他的一些本子里面也有一些记录,就是这个《石头记》曾经在流传当中,它有过各种名字。其实它最早就应该叫《石头记》,最早的书应该就是《石头记》。后来又被叫做各种名字,比如说又被叫做《情僧录》,僧就是和尚的意思,唐僧的僧,《情僧录》,因为其中主人公贾宝玉一度出家,叫《情僧录》。后来又被叫做《红楼梦》,又被叫做《风月宝鉴》,又被叫做《金陵十二钗》,但是这个古本《红楼梦》最后它定的名字是《石头记》。所以《石头记》应该是一个最能够体现曹雪芹的原创意图的一个书名。只是现在咱们叫惯了《红楼梦》,所以说《红楼梦》,红学都这么叫,当然无妨,无非是符号的问题,但是应该知道,古本《红楼梦》应该是《石头记》。
乾隆十九年有一个甲戌本,乾隆二十四年有一个己卯本,乾隆二十五年有一个庚辰本,后来在一个蒙古王府发现了一个抄本,后来在——原来是苏联——现在是俄罗斯,原来叫列宁格勒,现在那个地方叫圣彼德堡,在那个图书馆里面又发现了一个古本,是当年俄国的传教士带回俄罗斯去的一个古本。当然,后来又发现了一些晚清时候或者民国初年石印的一些版本,比如叫戚蓼生,他写序的一个叫戚蓼生序本,简称叫戚序本,一个叫舒元炜的人写序言的叫舒序本,一个叫梦觉主人的人写序的叫梦序本等等。
现在的这个古本《红楼梦》好多也是不完整的,最完整的或者接近完整的像庚辰本,它有两回也是后面补进去的,一个是六十四回,一个是六十七回。细心读《红楼梦》你会发现,这两回的文笔在前八十回里边跟其他回比——咱们现在讨论都不包括后四十回,跟前八十回其他回比的话——这两回不太相称,好像是另外一个人写的,所以有人认为是非曹雪芹的手笔,或者曹雪芹有一个没有完成的稿子,别人把他描补完的,很有意思。书有书的命运,人有人的命运,研究《红楼梦》的版本,我们的心得不仅在版本本身,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的古典文明的发展过程是在如何艰难曲折的情况中,一本书现在成为了我们那么热爱的一本著作,家喻户晓的东西。
思想性、艺术性研究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红楼梦》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它的思想性、艺术性的分析上,不要老是去搞什么曹学,搞什么脂学,搞什么版本学啊,搞什么探佚学,。但是建议,还是不要把高鹗的四十回跟曹雪芹的原笔混在一起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