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华阴老腔(权七)
。。。。。。。。。
一声长吼乱长安,
倒走黄河碎华山。
万古沧桑喉里过,
原来嘶哑是硝烟!
。。。。。。。。。
李葆国点评:诗有四要:体.志,气,韵。该诗即以气盛。通篇运用比喻和夸张,形成排山倒海之势,突出华阴老腔粗犷,豪迈的特点,收到生动形象之效。转句以错位手法,言华阴老腔是经历万古沧桑锤炼而成,继而以硝烟喻指其在自身形成的同时,已成为推动华夏文明的精神载体。可以说在表现主题形象独具特色,达到了预期效果。该诗缺点是用词欠妥,"乱"改"震"。"喉"改"腔"。"是"改"退"。
改则气格自高,不改则俨然一个山大王。
摘自《中华诗词》2016.第三期(53页)。
。。。。。。。。。
一声长吼乱长安,
倒走黄河碎华山。
万古沧桑喉里过,
原来嘶哑是硝烟!
。。。。。。。。。
李葆国点评:诗有四要:体.志,气,韵。该诗即以气盛。通篇运用比喻和夸张,形成排山倒海之势,突出华阴老腔粗犷,豪迈的特点,收到生动形象之效。转句以错位手法,言华阴老腔是经历万古沧桑锤炼而成,继而以硝烟喻指其在自身形成的同时,已成为推动华夏文明的精神载体。可以说在表现主题形象独具特色,达到了预期效果。该诗缺点是用词欠妥,"乱"改"震"。"喉"改"腔"。"是"改"退"。
改则气格自高,不改则俨然一个山大王。
摘自《中华诗词》2016.第三期(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