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吧 关注:148,321贴子:3,821,906

感恩老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到吧里老师或家长的争论!心里无法平静!老师,到底拿了什么回扣?是多少?几千还是几万?拿出证据啊!不要信口雌黄! 家长心疼孩子,人之常情啊!都相互理解一下,有时候多换位思考一下!有事好好沟通!争来争去没意思,只能让外地人看笑话!我在外地生有体会!一听岷县人!人家就赶紧敬而远之了!我们这一代已经定型了,别让下代也跟着遭殃啊!我希望当有一天我们的孩子进去岷县吧时看到的时正面的宣扬,而不是乌烟瘴气的人身攻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3-24 00:23回复
    让我们时刻怀着感恩的心去看待一切,而不是怨恨和挑剔!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3-24 00:25
    回复
      2025-09-04 07:34: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6-03-24 02:20
      回复
        老师谢谢你当年的教诲,没有你我没有今天,诚挚的祝福你,合家欢快,晚年幸福!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6-03-24 02:30
        收起回复
          我不信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3-24 10:08
          回复
            我也不信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3-24 10:13
            回复
              当老师就要有当老师的素质、觉悟与责任,而不是对自己的各种不规范的行为找借口,知道你們老师对社会的贡献大,但也没必要因为你們贡献大从而博取社会的同情,让所有人理所当然去包容你們的各种不规范行为。好老师是不会为自己找众多借口的,他们有的只是为教育事业的全心全意,而不是找借口去纵容自己可以犯小错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3-24 10:25
              收起回复
                顶贴(自动回帖。可以无视)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3-24 10:56
                回复
                  2025-09-04 07:28: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缺失惩罚的教育让学生丑恶行为滋生和恶化,让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
                  2016-03-14 周雅梅 未来星教育
                  目前,教育的问题很多。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学生难管,书难教,这正是他们的心声。
                  我们的教育缺乏有机、灵活的、健全的惩罚机制,导致孩子们的天性过于散漫,缺少应有的规矩意识和道德立场。对于纪律和规范,充满了挑战色彩。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们,懵懂无知,必要的准则必须采取措施,让其认识到重要性,并严格执行。而当下,某些媒体,以及社会主流思想,却打着尊重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剥夺教师的惩罚权,对教师正常的教育权说东道西,吹毛求疵。正对教育惩罚和批评进行着史无前例的抨击和敲打,这样的处境是教育最为尴尬的遭遇,也是最为艰辛困惑的选择。管也不对,不管也不对。管严了不对,管松了不对。
                  抱着负责任的态度批评个别调皮的学生,某些学生的心理根本无法接受,然后回家向父母诉苦。家长们溺爱孩子,根本不考虑教师的初衷。跑到学校向校长和领导们投诉,结果是老师的好心没有得到好报。这位负责任的教师心理自此有了包袱和压力,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挫伤,也无形之中,伤害了其他教师的心。于是,一批混日子的教师慢慢产生了,他们不再将教师的职业看得神圣和高贵,只要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即可,学生学不学,学生学得如何,学生能力有没有发展,根本与我无关。
                  在我们的孩提时代,孩子们严格遵守着班规校级。那个时候,学校对于严重违法纪律的学生,竟然有开除的处理条例,以儆效尤,治病救人。对于初次违反校级班规的孩子,张贴公告,并把悔过书和认错信进行公开。当然,从保护学生自尊心的角度来看,确实有些过份。但这些严厉的处罚措施,无形之中震慑了一大批惹是生非的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在90年代,孩子们的自尊心也没有现在这样脆弱,老师批评教育一下,会想到自杀或者出走。因为教育的大环境在,所以孩子们养成了坚强的个性,对于困难和挫折,都能顺利挺过来。这样的性格特点,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反之,现在不叫批评,也不叫人进行必要的惩罚,更不能开除任何的学生。学校教育学生,只能以简单的说服教育为主,苦口婆心对于某些个性顽劣、屡教不改的孩子而言,无疑就是对牛弹琴,不但没有作用,相反还助长了他们嚣张的气焰,导致更多孩子跟着学坏,亦步亦趋,影响恶劣,坏风气弥漫校园。
                  李天一曾是天才少年,在各种比赛获得佳绩,头顶着巨大的光环长大。梦鸽在他每次出事的时候,都会在媒体声泪俱下,恳求大家原谅孩子,给孩子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结果到了最后,衍变成孩子对所有事物的目空一切。他总觉得无所谓,天大的事情都有父母摆平。这些思想很是恐怖。如果当初,家长们能咬着牙关,把孩子送到劳教所,或者某些严格的私立学校,动真格进行惩戒管教,或许李天一还会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洗心革面,不会步步走错,陷入那样的危险境地。对犯错违规孩子的过度宽容,美其名曰为保护,免得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并不是件好事情。惩罚教育的缺失,必然导致人性中丑恶行为的滋生和恶化。我们的教育,不能只给鲜花和掌声,还应该有惩戒和处理。温室里面的孩子,永远无法成为有担当的人才。
                  新加坡成为亚洲四小龙,其崛起和兴盛与教育有关。教育一味注重赏识,就会纵容孩子的缺点。辅之以惩戒,才能促进全面、健康发展。新加坡在教育惩戒方面有完善的立法规定,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处理学生纪律问题的指导原则》(简称《指导原则》)。明确指出:新加坡所有中小学可以处罚学生。并对学校、警方、社会等相关部门提出了要求,如:设立纪律委员会,以电脑化方式记录各校违纪问题并作出系统化分析,允许授权教师(当事教师除外)鞭打违纪学生,警方协助校方对付滋事分子及少年罪犯,社会发展部调派辅导员协调辅导对滋事分子的教育等。
                  《指导原则》还规定设置学校纪律委员会,主要由训育主任及副校长和负责辅导的教师组成。他们的职责是:将纪律政策细化,并给学校制定一套学生管理体制;维持学校纪律;检察处理纪律的措施与步骤;检察严重的纪律个案,例如,停学等;跟家长沟通,让他们知道学校对学生的纪律要求,并寻求他们的合作以维持学校的纪律;学校跟警方、内政部、社会发展部、社会服务组织以及自助团体建立联系网络。《指导原则》对“鞭笞”的实施有详细的规定,只有校长或校长委托训育主任可以执行鞭笞,执行时必须有见证人在场,只针对那些违法乱纪、屡教不改、影响恶劣的学生,且只限于男生。身体不好的学生不能实行;女生不在鞭打之列;只能鞭打手掌和臀部;每次最多只能打三下;在执行前,教师先对被鞭打学生的腰实施保护,以防伤到学生腰部;执行后必须写成书面报告,并立刻通知家长。
                  如果教育仅有鼓励和赞赏,或者道德说教,那么国家根本就不需要法律,只需要多一些道德家,让他们来感化即可。可惜,现实告诉我们,教育缺失了惩罚,教育就不再完整。故而,孩子们的难教,也逐渐变成一种普遍的行为,而且顽劣学生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3-24 11:04
                  收起回复
                    又到了真理大讨论,也是醉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6-03-24 11:39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3-24 12:41
                      回复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03-24 12:58
                        回复
                          都别喷老师了,老师的文采好,你不是对手,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6-03-24 13:04
                          回复
                            阿牙,你们都识字,厉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3-24 14:02
                            回复
                              2025-09-04 07:22: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说句实在话,现在80后这一代家长们还是整体素质偏低。变过事情变不过跟岁数没有关系,跟经历和经验有关,活了三四十岁也没经历撒事情,头脑想事情太简单,太片面。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3-24 14: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