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新手,随便说说感想,供您参考。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
由于材料和工艺的差别,每一把马头琴都有自己最佳的上下码和音柱位置,理论上说它们在出厂时已经由制琴师实测后定位完毕了。所以这个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多少多少厘米。
如果您想调整的话,最简单的是根据其发音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好听)的位置,同时还要兼顾到调整后DFGCGC的位置,即把位的高度是不是顺手。确定好以后用涂改液和铅笔把上下码和音柱的位置做好标记,方便以后换弦或音柱意外脱落的处理。有的人甚至直接把上码用胶粘在指板上。一旦确定并调试好了,就别再轻易拆卸、移动琴码了,伤弦还容易造成弦丝拧扭出现杂音。(另外,可用铅笔在面板上,拉弦板的末端位置也做一个小小的标记,隔几个月检查一下拉弦板有没有移动位置或侧拧。因为有的尾绳时间长了有逐丝脱扣或崩断的可能)
新手其实不必太在意琴的材质和音色,只要是把正经琴就成。初级阶段还应以多练习基本功、慢慢学习提高技术为上。等心手眼耳都达到一定的水平了再换把好琴比较合适,很多问题到那时候自然就不是问题了。这说的是马头琴学习者,如果是当做工艺品或文玩之类收藏的另当别论。
最后,一把新琴即便是由成熟的琴手频繁使用,最快也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才能完全“震开”(即发挥出其最佳的音色)。
由于材料和工艺的差别,每一把马头琴都有自己最佳的上下码和音柱位置,理论上说它们在出厂时已经由制琴师实测后定位完毕了。所以这个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多少多少厘米。
如果您想调整的话,最简单的是根据其发音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好听)的位置,同时还要兼顾到调整后DFGCGC的位置,即把位的高度是不是顺手。确定好以后用涂改液和铅笔把上下码和音柱的位置做好标记,方便以后换弦或音柱意外脱落的处理。有的人甚至直接把上码用胶粘在指板上。一旦确定并调试好了,就别再轻易拆卸、移动琴码了,伤弦还容易造成弦丝拧扭出现杂音。(另外,可用铅笔在面板上,拉弦板的末端位置也做一个小小的标记,隔几个月检查一下拉弦板有没有移动位置或侧拧。因为有的尾绳时间长了有逐丝脱扣或崩断的可能)
新手其实不必太在意琴的材质和音色,只要是把正经琴就成。初级阶段还应以多练习基本功、慢慢学习提高技术为上。等心手眼耳都达到一定的水平了再换把好琴比较合适,很多问题到那时候自然就不是问题了。这说的是马头琴学习者,如果是当做工艺品或文玩之类收藏的另当别论。
最后,一把新琴即便是由成熟的琴手频繁使用,最快也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才能完全“震开”(即发挥出其最佳的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