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生物调查局吧 关注:37贴子:248
  • 1回复贴,共1

【科普】第三类接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幽浮学上,人与外星生物的接触(英语:Close Encounter)是指人类与外星生物或不明飞行物体所发生的不同程度接触。这个名称以及背后的分类方法,是由一位名为约瑟夫·艾伦·海尼克(J. Allen Hynek) 的天文学家和其他不明飞行物体研究者于1972年推出的著作:《经历UFO:科学调查》(The UFO Experience: A Scientific Inquiry)中首被次提出。外星生物接触现时共分五类,J. Allen Hynek 起初只提出了首三种类别的接触,其余两种的类别则是后人所增添的,但这些额外增添的类别并没有普遍的被不明飞行物研究者所接受。


IP属地:上海1楼2016-03-17 15:46回复
    第一类接触
    第一类接触,目击一个或多个不明飞行物体:
    飞碟
    奇怪光体
    不属于人类科技技术的飞行物体
    第二类接触
    第二类接触,目击一个或多个不明飞行物体,并给目击者及周遭环境带来相关的物理反应,其中包括:
    热力或辐射
    地形损毁
    身体麻痹
    使动物受惊吓
    干扰引擎或电视及电台的接收
    使目击者失去目击不明飞行物那段时间的记忆
    第三类接触
    第三类接触,目睹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其包括一不明飞行物体目击个案。
    不明飞行物体研究者 Ted Bloecher提议了第三类接触的七种次分类。
    A:目睹一个外星实体在UFO内出现。B:目睹一个外星实体在UFO内及外出现。C:目睹一个外星实体在UFO附近,但没有进出。D:目睹一个外星实体。目击者没有目睹不明飞行物体,但是该地区在那个时候有UFO出现的报告。E:目睹一个外星实体。目击者没有目睹不明飞行物体,而该地区在那个时候也没有UFO出现的报告。F:没有目睹外星实体或不明飞行物体,但有一种与智慧生命沟通的经验。G:被绑架(等同第四类接触)
    次分类D、E、F可能和不明飞行物体现象无关。
    第四类接触
    第四类接触,人类直接与UFO或外星生物接触,其方式有被劫持、被检查、被进行实验等。此种类型的外星生物接触是不包括于海尼克原先的分类方法上。
    第五类接触
    第五类接触,由Steven M. Greer的 CSETI 小组命名,意义上是指透过人类自发或双方合作,以一种有意识、自愿性和积极主动的方式与外星文明沟通。此种类型的外星生物接触是不包括于海尼克原先的分类方法上。


    IP属地:上海2楼2016-03-17 15: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