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盘看下来,令人十分意外的是,起初以为会是二狗子弱项的布局规划阶段二狗子强得吓人,而一直以为人类与其差距最大的中盘搏杀反而是最容易出棋的地方——看得还是罗神猪看得准,不能跟二狗子拼构思构图对着铺,必须要多块棋搅在一起才有希望获胜
按照这个思路,我希望下一场李世石可以走出对角星布局,反正第一第三局白2都没有下对角,应该能成立。试试仿中国古棋的力战局二狗子怎么样,还有九三分投点在它看来胜率如何。
然后扯一扯围棋的发展——道策把围棋从战个痛快的力战局变成了追求效率的对铺局已经数百年了,很多地方认为这是现代围棋的标志。对铺局比起力战局的最大变化是很快地简化局势,从一个19*19的大棋盘分割成一块块“小棋盘”,也就是势力范围,然后在势力范围划分的时候用小巧的手段捞目数——这种围棋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日本流,由道策秀策,吴清源木谷实,到后来的六超,然后经过马晓春李昌镐达到了一般意义上的巅峰。
而二狗子,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日本流这个判断手段内,比李昌镐更加接近于日本流顶点的存在。虽然围棋的变化大概在10的70次方数量级,而经过日本流简化后的棋盘则已经远远不到这个数量级,再配上二狗子强大的计算能力,把对铺互围这种风格的围棋彻底穷尽化是极可能的事情。或许不远的未来,日本流的棋手可能都奉二狗子为训练圭臬了。
而中国古棋,或者说力战型的围棋则是另外一种情况,它并不信奉日本流简化棋盘的学说,而是把水尽量搅浑,我相信我的力量比你大,算路比你深,你犯的错误比我多我就赢了。这才能充分利用围棋10的70次方这个数量级的变化,这才有了围棋的“千古无同局”,日本围棋一直追求棋道,或许这才是更贴近与所谓“棋道”的下法。
从古力小李这个年代开始,日本流已经逐渐远离主流棋盘,变成了力战流的天下(马晓石佛常昊他们虽然不是日本人,但是棋风还是受日本流很深的影响的)。但是我觉得,目前的棋手还是有受到日本流桎梏的地方,这就是序盘。从小李到大魔王,目前序盘还是大部分采用日本黄金时代的定式、乃至价值观——空角、挂缔、大场,从小李与二狗子的几盘棋可以看出来,这种下法或许是有一个上界的,而最接近这个上界的棋手很难是人。这个发现对于围棋的发展是个不太好的消息——看得到的上限总是令人沮丧的,但是也未尝不是一个好消息——或许越来越多人会尝试更加奔放的布局,抛弃传统的势力划分,抛弃乏味的拆二生根、单关出头,从序盘就开始把局面搅浑,使围棋的变化更加丰富。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如果真的有围棋之神的话,看到人类摆脱日本流的桎梏,到了一个更加奔放的新境界的时候,心情一定会不错。
按照这个思路,我希望下一场李世石可以走出对角星布局,反正第一第三局白2都没有下对角,应该能成立。试试仿中国古棋的力战局二狗子怎么样,还有九三分投点在它看来胜率如何。
然后扯一扯围棋的发展——道策把围棋从战个痛快的力战局变成了追求效率的对铺局已经数百年了,很多地方认为这是现代围棋的标志。对铺局比起力战局的最大变化是很快地简化局势,从一个19*19的大棋盘分割成一块块“小棋盘”,也就是势力范围,然后在势力范围划分的时候用小巧的手段捞目数——这种围棋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日本流,由道策秀策,吴清源木谷实,到后来的六超,然后经过马晓春李昌镐达到了一般意义上的巅峰。
而二狗子,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日本流这个判断手段内,比李昌镐更加接近于日本流顶点的存在。虽然围棋的变化大概在10的70次方数量级,而经过日本流简化后的棋盘则已经远远不到这个数量级,再配上二狗子强大的计算能力,把对铺互围这种风格的围棋彻底穷尽化是极可能的事情。或许不远的未来,日本流的棋手可能都奉二狗子为训练圭臬了。
而中国古棋,或者说力战型的围棋则是另外一种情况,它并不信奉日本流简化棋盘的学说,而是把水尽量搅浑,我相信我的力量比你大,算路比你深,你犯的错误比我多我就赢了。这才能充分利用围棋10的70次方这个数量级的变化,这才有了围棋的“千古无同局”,日本围棋一直追求棋道,或许这才是更贴近与所谓“棋道”的下法。
从古力小李这个年代开始,日本流已经逐渐远离主流棋盘,变成了力战流的天下(马晓石佛常昊他们虽然不是日本人,但是棋风还是受日本流很深的影响的)。但是我觉得,目前的棋手还是有受到日本流桎梏的地方,这就是序盘。从小李到大魔王,目前序盘还是大部分采用日本黄金时代的定式、乃至价值观——空角、挂缔、大场,从小李与二狗子的几盘棋可以看出来,这种下法或许是有一个上界的,而最接近这个上界的棋手很难是人。这个发现对于围棋的发展是个不太好的消息——看得到的上限总是令人沮丧的,但是也未尝不是一个好消息——或许越来越多人会尝试更加奔放的布局,抛弃传统的势力划分,抛弃乏味的拆二生根、单关出头,从序盘就开始把局面搅浑,使围棋的变化更加丰富。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如果真的有围棋之神的话,看到人类摆脱日本流的桎梏,到了一个更加奔放的新境界的时候,心情一定会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