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虹商场吧 [ SZ:002419 ] 关注:5贴子:598
  • 0回复贴,共1

天虹商场2015年年报点评:15年收入增2.34%扣非净利降1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标题:天虹商场2015年年报点评:15年收入增2.34%扣非净利降10.7% 全渠道多业态转型进行时 增持评级!
发布日期:2016-03-11 10:46:51
内容: 公司 3 月10 日发布2015 年报。2015 年实现营业收入174 亿元,同比增长2.34%;利润总额16.71 亿元,同比增长116.26%;归属净利润12.08 亿元,同比增长124.44%,扣非净利润4.48 亿元,同比下降10.68%。摊薄EPS 为1.51 元;净资产收益率24.08%。报告期每股经营性现金流1.55 元。 2015 分配预案:拟以2015 年末80020 万总股本为基数,每10 股派现5.5 元(含税)。 简评及投资建议。 公司 2015 年收入增长2.34%,其中同店下滑1.66%,外延增量(2014-15 年各净新开6 家和-2 家门店)贡献约4%的增长。由于增值服务的贡献,综合毛利率增加0.39 个百分点(主营毛利率提升0.41 个百分点,其他业务毛利率下滑),但期间费用率增加1.26 个百分点,导致公司主营盈利能力下滑。2015 年,公司转让深诚公司100%股权,确认投资收益11.44 亿元,使得全年归属净利大幅增加124.44%,其中一至四季度各增长-11.99%、-48.00%、-76.74%和433.36%(二、三季度下滑较大主要因为关店损失确认)。 2015年值得关注的业务进展: (1)主题编辑化、购物中心化推动传统百货转型。公司门店即时消费占比超过20%,后期会继续调整,提升实体门店的集客能力。福民、前进和沙河三家超市进行了主题编辑的调整,国贸、福民两家门店的儿童馆已经开业,深南天虹正在进行百货主题编辑升级。同时,公司在深圳、厦门、长沙、苏州、成都等地共设立了25家跨境电商体验店,线上线下一体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2)推动完善全渠道的业务框架,虹领巾+微品丰富线上营销。公司已经形成了"门店+网站+微信+虹领巾+微品"营销布局,全渠道购物场景全面打通。2015年10月,"虹领巾"APP正式发布,内含移动购物、门店营销、跨境电商和超市直送天虹到家等业务模块。"天虹到家"已经在27家门店实行,社会合作自提点2047个,天虹门店自提点112个。虹领巾APP扩展了实体门店的服务深度,连接社区生活服务,精准记录会员的消费轨迹,提升营销效率。微品在社会广泛招募店主,通过社交圈子推广优质商品,以B2B2C的销售模式主推精选单品分享和送礼功能,交易完成后店主获得一定返利。2015年,公司电商销售同比增加70%。 (3)便利店成为新的增长点。2014年,公司收购150家左右万店通门店,通过1年的调整、改造与新设,2015年年末共有便利店166家。门店范围已拓展至厦门和南昌。我们估计2016年公司会继续加大便利店业态的投入与发展,目前新开门店以直营为主,待模式成熟后将通过加盟迅速扩张,预计2016年全年新增门店在百家左右。 (4)进一步优化整合商品供应链。2015年,公司累计实现50个国内生鲜基地的源头采购,同时实现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德国、丹麦等20个国家的国际直采,涉及食品、生鲜、日用品等商品;公司新开9家家居、女杂品类集合馆,截至2015年末累计开设20家;引进3个国际女装品牌的代理,分别为CACHE CACHE、梦芙施、JOJO。 (5)管理机构扁平化,推进员工利益分享机制。所有职能部门实现职位扁平化,不超过三级,提升决策效率;总部及区域职能部门由监管转型为服务支持,各事业快速应对市场;在25家试点门店、华南区及项目团队推进利益分享机制,激发了团队活力。 维持对公司的判断。公司以"百货+超市+X"的组合业态经营65 门店,同时拓展166 家便利店,推进O2O 发展模式,实现从实体店走向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从单一百货拓展到"百货+购物中心+便利店"的多业态,积极转型;同时重视品牌管理和商品经营模式变革,战略方向和积极性值得肯定。公司创新性的资产运作模式,为公司缓解了资金压力。当然,这种在消费下行期间内的转型,可能会带来短期较大的费用压力。 更新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6-2018 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5.9%、9.6%和12.5%,EPS 各为0.67 元、0.73 元和0.82 元,对应当前12.46 元股价,2016-2018 年动态PE为18.7 倍、17.1 倍和15.2 倍。公司属于治理和激励较好,有意愿全国性扩张,积极战略转型以应对新竞争环境的公司,若按2016 年0.65 倍PS,可给以14.7 元目标价(对应2016 年0.65 倍PS),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与不确定性。(1)外延扩张的数量和质量低于预期;(2)新门店盈利改善低于预期;(3)扩张速度失衡,且门店规模和布局不合理,竞争因素导致毛利率和净利率下滑,从而业绩增长低于预期。


1楼2016-03-11 12:3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