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吧 关注:1,756贴子:21,169
  • 8回复贴,共1

【浴火重生●独有熙凤】晚清木版年画遗珍——《藕香榭吃螃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空


1楼2016-03-04 23:23回复
    晚清木版年画遗珍——《藕香榭吃螃蟹》
    作者董惠宁


    2楼2016-03-04 23:24
    回复
      2025-08-10 01:59: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图一 藕香榭吃螃蟹


      3楼2016-03-04 23:27
      回复

        图二 绣补图


        5楼2016-03-04 23:29
        回复
            杨柳青年画的绘画性,几乎是高出大多数年画产地的独门绝技,其画意十足的观感,犹如画家亲笔手绘,使初次见到者完全颠覆了对年画的认识。精品无论是线条、设色、笔墨、韵味都十分考究。杨柳青出生的画家高桐轩,曾被招入皇宫为慈禧画像,他就是具备院派风格与水平的民间艺人,其所做《绣补图》可见一斑(图二)。这种地缘汲取营养的先天优势是其它年画产地所望尘莫及的,在杨柳青早期的作品中就已显现院体人物画的影响。如,乾隆年间齐健隆印制的《抚婴图》、《金玉满堂》及嘉道年间的绘本《戏婴图》(图三)等。为杨柳青注入绘画性的还有知名的文人画家,其中的上海画家钱慧安涉足最深。钱氏久居文人集聚地沪、浙一带,他笔下的人物清癯秀雅,勾线辗转顿挫,个人风格鲜明,占据清晚期画坛一席之地。钱慧安曾为杨柳青留下了逾百种画稿。他的加入把杨柳青年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一些名画家的参与,强化了传统中国画的特征,杨柳青年画因其与文人艺术之渊源,它的艺术价值也高出普通年画,其独特的艺术特征,是年画中之瑰宝。


          6楼2016-03-04 23:29
          回复

            图三 戏婴图


            7楼2016-03-04 23:30
            回复
                《红楼梦》成书于乾隆四十九年(时名《石头记》),一面世即为社会各界所热捧,当时有诗云:“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时逢杨柳青年画最兴盛的时期。在各年画产地中,杨柳青年画不仅是最早引进《红楼梦》题材的,也最多、最精彩。乾隆至道光年间,即出现《潇湘清韵》、《潇湘馆林黛玉抚琴》(图四)、《庆寿辰宁府排家宴》等佳作。相对国内其他年画产地而言,杨柳青所产的《红楼梦》题材年画的题材、类别也丰富。
                王树村在《中国民间美术史》中提到“嘉道年间戏曲演出与历史小说盛行,各地年画作坊仍不断取材绘刻……特别是新刊版的《红楼梦》题材杨柳青年画,曾流入北京各王府中贴挂雅赏,受到后宫贵人之喜爱。嘉庆二十四年(1819)苏州人张子秋完成的《续都门竹枝词》一百首中,有‘红楼梦已续全完,条幅执级画蔓延,试看热车窗子上,湘云犹是醉憨眠’。条幅、团扇的《红楼梦》年画和‘热车’上的玻璃画‘史湘云醉眠苟药茵’无从得见,但可知这类题材的绘画,文人画家既不愿意作也不会画,惟民间艺人乐为之。”王树村提出《红楼梦》题材年画的增多,推进了年画艺术之发展,同时也提出文学艺术的发展对年画的推进作用。


              8楼2016-03-04 23:30
              回复

                图四 潇湘馆林黛玉抚琴


                9楼2016-03-04 23:32
                回复
                  2025-08-10 01:53: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红楼梦》题材的杨柳青年画之所以精彩。首先,是画师的二次创作,赋予画面新的生机与灵性。其次,杨柳青年画受古代宫廷画的影响,善于描绘亭台楼阁、宫室殿宇。年画画风严谨细腻,结构透视准确,一些宏构大制画面有条不紊,结构井然有序,图中建筑精美,让观者如临其境。并且运用其擅长的精确细腻的画法描绘《红楼梦》小说中的府邸。那种富丽堂皇,院落几进几出,建筑繁复精细,使得画面引人入胜。《红楼梦》题材的宏大场面使年画具有了一定的表现空间和艺术深度。
                    年画由于其年年替换的短暂性,清代的特别是《红楼梦》题材的杨柳青年画现在能够看到的实物更是少之又少。笔者竭泽而渔的查阅了至今出版的所有年画画册,包括海外,散落在各收藏机构的,存世流传下来的《红楼梦》题材年画与当时印制的相比可谓凤毛麟角:
                    王树村著《中国年画史》中提到“现国内外收藏的以《红楼梦》故事为题材的绘刻品,共有70余种不同的画样,多为杨柳青佳作;”他的《民间珍品图说红楼梦》(东大图书公司,1996年1月)整理出各地《红楼梦》年画仅44幅,年画只有《大观园元春省亲》、《潇湘清韵》等17幅;《高桐轩》一书中又搜集了含有高桐轩绘制的清代杨柳青《红楼梦》年画数幅;在《杨柳青年画资料集》一书中,汇集了清代康熙至光绪年间贡尖、立屏共87幅。整幅贡尖的,绘本1幅,贡尖套色版印笔绘的16幅,三裁套色版印笔绘的20幅,双幅,三裁纸印的1幅,八屏条,共整纸四张,末被《民间珍品图说红楼梦》收录年画条屏17幅。”
                    1955年出版的《红楼梦版画集》中,阿英(钱杏邨)编入程伟元、王希廉、姚梅伯等刊本、评本《红楼梦》的插图,以及一些《红楼梦》压花笔、年画等。1963年编辑的《杨柳青红楼梦年画集》(天津美术出版社)整理出的年画27幅,许多收录作品经历十年浩劫已不复见,刨去同《民间珍品图说红楼梦》重复的,仅有9幅。
                    洪振快在其编的《红楼梦古画录》中收录了和《红楼梦》相关的版刻插图、画家绘本以及民间绘画,其中《红楼梦》年画22幅。
                    国外亦有前苏联专家鲍·李福清先生、阿列科谢耶夫院士收藏杨柳青《红楼梦》年画。李福清在上世纪80年代,曾对前苏联境内的博物馆收藏的清代《红楼梦》题材的年画做过专门研究。如,其在《红楼梦年画在苏联》中整理出杨柳青《红楼梦》年画数幅,如《省亲游园》、《红楼梦藕香榭》、《三宣牙牌令之一》。俄罗斯收藏中国年画最丰,但《红楼梦》题材年画也屈指可数。
                    2009年出版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卷》(中华书局)收录的年画实物11幅,刨去与上述重复的,仅6幅。


                  10楼2016-03-04 23: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