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格的自言自语吧 关注:2贴子:544
  • 6回复贴,共1

[小四。存一些相关文章之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人纯路人,就是黑的人太多有时候弄的我就像他的粉似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2-24 18:44回复
    《我的老总郭敬明》痕痕散文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2-24 18:50
    回复
      2025-11-28 02:28: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反过来说,为什么有人要觉得自己的审美才是唯一标准?为什么有人觉得别人的审美就不是审美呢?这个也不对吧。就像有些人听音乐,你可以说贝多芬是殿堂级的,但你也不能说流行乐就没有存在价值,这只是你们审美趣味上不同而已。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2-24 18:51
      回复
        缺点在哪里、哪些可以做的更好……但是后来他发了一条微博说“你在倡导女孩为了过好日子就必须去做小三”,这我就觉得不公平了,因为我的电影根本就没传达这些东西,而你却给了我这样一顶帽子,你会让很多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产生很多误解。
        凤:所以我总结一下你以上的看法:你觉得在骂战里你其实是没有责任的,可以这样讲吗?
        郭:也不是责任的问题。就像那天我看到蔡明亮导演说了一句话,他说“所有人都在叫好的电影一定是烂片,所有人都在骂的电影也是烂片,而如果一部作品能像一把匕首,把人群分成两半,让人群截然不同的对立起来,那才是有意义的作品。”我觉得很对,因为这样的作品让人们有了选择,让人们可以自己划分自己的意见:是去捍卫它或者抨击它。
        所以《小时代》一定是有意义的,你可以多给点时间再去看它,到二三十年后,中国经济完全不一样的时候再去看它。就像今天我们再去看当年同样饱受争议的《流星花园》或《还珠格格》,你也觉得还好,也就没什么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2-24 18:52
        回复
          当前的状况是,《小时代2》的媒体试映同样口碑不好。
          排片风波与文化例外:
          公众选不选择贾樟柯,这是民族的文化审美问题
          凤:我记得《小时代1》首映的时候有几家影城对这部电影是接近“100%”的排片率,对此贾樟柯导演还引述了法国的相关排片政策呼吁限制这种垄断行为,你怎么看这件事?
          郭:我觉得这个其实是大环境的问题。首先,影院100%排《小时代》,这不是我让它排的,是它觉得确实有那么多观众去看,我每天都能满场。而我排别的电影可能卖不出票。如果你运营一家电影院,你会做什么选择?我排某部电影我只能卖出去10张票,而我排《小时代》可以卖出60张票,那对经营者而言,他为什么不排《小时代》?他不是艺术片导演,《小时代》和其他所有电影都一样,都只是他运营的商品。
          而且你说是影院有责任来保护你这个艺术片,还是说像法国那样国家立法来保护艺术电影?如果今天国家立了这个法,影院不遵守,那是影院的问题。但是现在没人强行限制它,市场是自由的,就像我要买这件衣服而不是那件衣服一样,这是消费者的自由选择,市场就可以净化很多东西。
          凤:法国之所以有这样的排片政策是基于“文化例外”理论,这个前一段王小帅导演在和卡拉克斯导演的交流中也提到过,它大致的意思就是“电影不仅仅是商品,它也是文化载体”,所以对待电影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操作,你觉得这种政策在中国行不通吗?
          郭:我觉得我站不到这么高的高度,如果今天我是电影局局长,我可能还来跟你探讨这个问题,但现在……我想我说什么也改变不了,改不了这个大环境。我是第一次拍电影的导演,我决定不了这个市场该怎么去运行,或者国家应不应该定这条法律、影院该怎么排片,这些我都决定不了的。
          凤:你没想过。
          郭:不是,我想了,只是我想不到那么深,我是因为拍这片子才了解什么是排片,“上片率”是怎么个意思,票房应该怎么计算……我是刚拍了这部电影才入电影这行的。我去讲很多想法,其实很幼稚,很不准。如果我今天已经是很资深的导演,拍了二三十年了,那我愿意跟你分享对影市的看法什么的。但是今天我还是一个学生的阶段,我没有办法出很多高见,我觉得自己还不到那个程度。
          凤:那你已经是一个成名许久的作家了,对于“文化与经济”这个整体的概念也不方便作答吗?
          郭:这我可以做答,我当然希望百花齐放,就像我做出版一样,我们公司除了郭敬明,还有一些只卖几千本甚至一千本的大画册那样的东西,我也会拼命推各种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2-24 18:55
          回复
            同类型的(出版物)。但我不能强迫读者,你必须买我这一千本的东西,我做不了这样的事情,我只能尽力去推,尽可能去提供这样的产品。
            至于电影,嗯……我打个比方,我们也可以要求中国像法国那样,文艺片必须要排,或者影院必须要给它几个厅。但是说白了,除非你真的立法规定公民必须买票去看,不看就是犯法,否则怎么做到呢?在中国一个艺术片要是排30个厅没人去看怎么办?我觉得这还是一个市场选择行为,公民花钱看哪部片子,这是公民的自由,如果你连这个自由都剥夺了,我不觉得它就一定是好的。你当然可以说你的艺术片很厉害,很怎么样,但我觉得从人权出发,我花我的钱,我看哪部电影这是我的自由,这个权利你不能剥夺。
            凤:但贾樟柯他们之所以强调“文化例外”,恐怕是因为他们觉得是像《小时代》这样100%排片的大片剥夺了观众看“艺术片”的自由。
            郭:你可以让院线多排啊,我也很鼓励啊。但是我作为一个郭敬明,我能去跟院线说什么呢?我说,哎你别排《小时代》,你多排一点贾樟柯的,多排一点王小帅的,院线会听我的吗?这个社会喜不喜欢贾樟柯,公众选不选择贾樟柯,这是民族的文化审美问题,它绝不是我一个人能够改变的。我郭敬明今天就算不拍电影,所有人都看贾樟柯了吗?如果你跟我讲这个答案是肯定的,我甚至都可以不拍。
            如果真的因为我不拍电影,全民的审美就都变得喜欢贾樟柯王小帅了,那也不错啊,我觉得那也是一个好现象啊。所以讲客观一点,不管是王小帅老师,还是贾樟柯老师,我拍完电影,如果你的排片很少,甚至因为审查不让你上,他们遇到很多次吧?那不是我郭敬明的问题喔,不是我不让你上。
            凤:那你有没有想过,将来你也可能拍一部小众电影,到那时这部电影可能就因为《小时代》这类片子垄断着排片而没法让更多人看到,或许到那时你才能明白他们的意思……
            郭:不,我很懂他们的意思,我是觉得如果今天我也拍一个艺术片,那我一定做好心理准备。你当初选题材的时候,你该有个清晰的判断。如果你当初在选择拍艺术片的同时,还怀着一个“我要卖十亿票房”的梦想,最后还怨“为什么我没卖到十亿,而《小时代》却卖了五亿”,那我觉得你本身的心态就有问题。就像蔡明亮拍的一些电影可能根本不考虑观众,你爱看不看,可还是有人喜欢蔡明亮。
            但是你也别说,我蔡明亮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卖十亿,这一定是市场出问题了;或者,只有我蔡明亮的东西能卖到十亿了,这个市场才是健康的。这也有点太自我为中心了。其实最好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2-24 18:56
            回复
              ,任何导演拍了电影都别不允许它上映,但上映了之后还是尽可能的给观众自由。说白了,就是我拿了50块钱,我想买哪场电影就买哪场。如果法 律规定说我只能看这个,不能看那个,这不一定就公平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02-24 18: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