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2016年1月金融数据点评:社融和信贷增速创新高 预计难以持续
发布日期:2016-02-18 8:12:58
内容: 1月M2 增速14.0%,普遍超出市场预期。M1 增速18.6%,创2011 年以来新高。M2增速也达到自2014 年7 月以来新高。货币供应量数据走高主要原因预计在于货币投放力度的加大,以及信贷飙升带动企业活期存款的增加。M1 增速自2015 年10 月以来连续第4 个月超过M2 增速,预计主要是因为信贷投放扩张但企业进行投放需要时间消化。货币总体呈现持续宽松。 1 月社融增量和新增贷款均创新高。1 月社融规模增量3.42 万亿,创下最高纪录,主要是表内融资和表外融资双双大增。新增信贷飙升是主要原因。此外新增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承票据合计4053 亿元,表明银行表外融资保持持续回暖趋势。外币贷款减少1727 亿元,预计主要是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直接融资当月新增6016 亿元,环比增长18%。 1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51 万亿,远高于去年同期1.37 万亿的水平,也远超一致预期。从期限结构来看,新增中长期贷款1.54 万亿,创历年新高,占新增贷款比例达到61%。票据融资新增3719 亿元,亦创近5 年来新高。信贷规模冲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季节性因素。回顾往年,1 月份往往会出现新增信贷大规模增加。2013 年至2015 年的1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分别为1.1 万亿、1.3 万亿、1.5 万亿元,均为当年最高。但考虑这一因素后,本月新增贷款仍较往年呈现显着扩张,需要探讨更重要的边际变化因子。2)房地产市场回暖。房地产销售好转、政策支持导向助力相关贷款规模的扩大。3)汇率贬值预期下,企业具有借入人民币贷款偿还外币融资的倾向。4)银行倾向采取早放贷锁定优质客户,应对行业经营压力的大环境。5)积极财政政策刺激下,政府扩大基建、环保等设施建设,增大投放资金。银行对政府融资平台态度在政策的引导下,逐渐转向宽松。 鉴于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以及央行转向中性货币政策的预期,货币与银行股估值仍处于底部,货币与信贷的高增速预计难以维持。后续流动性的增长将相对缓和。银行股估值仍处于底部,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上市银行面临有效需求疲弱压力,有待后续积极政策发力。在现有拨备覆盖率监管标准下,15/16 年净利润增速预计1.8%/-2.9%。当前行业15/16年PB0.95X/0.86X,PE6.18X/6.56X,板块估值位于底部。板块最重要的催化因素仍然是混业混改、转型改革主题。首推浦发(金控集团布局)、招行(转型优势持续显现)、兴业(券商牌照预期,银银平台落实推进)和北京(信贷需求和质量好于同业)。
发布日期:2016-02-18 8:12:58
内容: 1月M2 增速14.0%,普遍超出市场预期。M1 增速18.6%,创2011 年以来新高。M2增速也达到自2014 年7 月以来新高。货币供应量数据走高主要原因预计在于货币投放力度的加大,以及信贷飙升带动企业活期存款的增加。M1 增速自2015 年10 月以来连续第4 个月超过M2 增速,预计主要是因为信贷投放扩张但企业进行投放需要时间消化。货币总体呈现持续宽松。 1 月社融增量和新增贷款均创新高。1 月社融规模增量3.42 万亿,创下最高纪录,主要是表内融资和表外融资双双大增。新增信贷飙升是主要原因。此外新增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承票据合计4053 亿元,表明银行表外融资保持持续回暖趋势。外币贷款减少1727 亿元,预计主要是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直接融资当月新增6016 亿元,环比增长18%。 1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51 万亿,远高于去年同期1.37 万亿的水平,也远超一致预期。从期限结构来看,新增中长期贷款1.54 万亿,创历年新高,占新增贷款比例达到61%。票据融资新增3719 亿元,亦创近5 年来新高。信贷规模冲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季节性因素。回顾往年,1 月份往往会出现新增信贷大规模增加。2013 年至2015 年的1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分别为1.1 万亿、1.3 万亿、1.5 万亿元,均为当年最高。但考虑这一因素后,本月新增贷款仍较往年呈现显着扩张,需要探讨更重要的边际变化因子。2)房地产市场回暖。房地产销售好转、政策支持导向助力相关贷款规模的扩大。3)汇率贬值预期下,企业具有借入人民币贷款偿还外币融资的倾向。4)银行倾向采取早放贷锁定优质客户,应对行业经营压力的大环境。5)积极财政政策刺激下,政府扩大基建、环保等设施建设,增大投放资金。银行对政府融资平台态度在政策的引导下,逐渐转向宽松。 鉴于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以及央行转向中性货币政策的预期,货币与银行股估值仍处于底部,货币与信贷的高增速预计难以维持。后续流动性的增长将相对缓和。银行股估值仍处于底部,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上市银行面临有效需求疲弱压力,有待后续积极政策发力。在现有拨备覆盖率监管标准下,15/16 年净利润增速预计1.8%/-2.9%。当前行业15/16年PB0.95X/0.86X,PE6.18X/6.56X,板块估值位于底部。板块最重要的催化因素仍然是混业混改、转型改革主题。首推浦发(金控集团布局)、招行(转型优势持续显现)、兴业(券商牌照预期,银银平台落实推进)和北京(信贷需求和质量好于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