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人工智能的崛起
其实就像历史上类似情形中那样,总还是有些不改初衷的研究者,尽管他们只能在学术界的边缘沉默坚持。在2001年,他们中的一些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开始把他们的研究成果编成一本书。最早草拟的书名是《Real AI》(真正的人工智能),在2003年全书完稿时定为《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通用人工智能,简称AGI)。这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又经历了些周折,故2007年才得以面世[2]。在此期间,在2006年于华盛顿特区召开了为期两天,大约50人参与的AGI研讨会([4]就是这次会议文集的引言)。在这些准备活动的基础上,AGI年会(
http://agi-conf.org/)从2008年开始举办,而AGI学报(
http://www.degruyter.com/view/j/jagi)也在2009年创刊了。时至今日,AGI的概念已经广为流传,尽管人们对其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和反应。
一个常常被当作AGI同义词的概念是“强人工智能”(Strong AI)。直观来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AGI的野心显然比目前的AI要强很多。但是按照这个词的发明人哲学家塞尔的说法,即使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外部表现完全像人,那也只是个“弱人工智能”,而“强人工智能”必须真正拥有自我意识。这样一来一个AI系统是“强”还是“弱”就完全没有外部标准了,这是很多AGI研究者所不同意的。
与此相反,AI和AGI的差别是有明确外部标准的。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说AGI是把“智能”看作一个问题,而目前主流AI是将其看作一组问题。从AGI的观点看,“智能”当然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必须一步一步地解决,但这里的“一步”不是“下围棋”、“识别照片中的事物”或“听懂中国话”,而是要根据一个智能理论来划分。这就像盖一栋房子应该从画图纸开始,然后据此一间间、一层层地建,而不是各人根据自己的想法分别去建客厅、书房、卧室、厨房、阁楼、卫生间等等,最后再设法把它们拼在一起。这听上去像常识,只是这样工程周期显然比只造一个房间会长很多,而且在全部完工之前不容易看出好坏。因此,在主流AI的工地上,绝大部分施工队都在忙着造各种房间,而不愿花功夫去捉摸那些成败难料的图纸。
尽管有“建造多功能通用系统”这个共识,目前AGI领域内对“智能到底是指什么”仍旧未达成一致意见,而在《当你谈论人工智能时,到底在谈论什么?》中介绍的几种观点在目前AGI研究中均不同程度地有所体现。既然对“做什么”都有不同看法,对“怎么做”的答复就更是百家争鸣了。尽管如此,已经有若干AGI项目离开了纸上谈兵的阶段,开始有具体系统可以被检验了,虽然离完成都还有很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