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吧 关注:189,020贴子:1,364,078
  • 32回复贴,共1

对于“细辛不过钱”大家怎么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2-12 12:18回复
    细辛不过钱”值得商榷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为探讨细辛用量,有一次竟喝下120克生药药汁,体验服后与饮前无何不适之感,各种检验亦无何变化。” ——河北名医刘沛然
      细辛是一味好药,味辛香窜,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化寒饮,开窍止痛,一个最重要的功效就是能入阴搜邪,把风寒、痰饮搜寻分离并透出体外,善治很多怪病奇症。
      但因有“细辛不过钱”这句古训,流传很久,很广,严重影响了细辛功效的正常发挥,致使医生不敢据证大量使用,常因用量不够而使疗效大打折扣。不少中药人员遇到一个细辛过钱的处方,不是拒不调配,就是要医生签字,曰: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
      何出此言呢?《本草纲目》曾引北宋陈承的《本草别说》的记载,细辛用量“若单用药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塞不通者死”(注意,“不过钱”是指细辛单味“药末”,细辛入煎并不拘于此说),自此以来,大多数方药书均不敢逾越雷池一步,后世不少医家也多对此心怀恐惧,不敢重用,现代药典亦规定细辛剂量为1~3克。然而细辛如此小量,对一些病证特别是顽症基本无效,极大制约了细辛的临床应用。
      医圣张仲景善用细辛,《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18个含细辛的处方,细辛用量都比较大,多在2两或3两,如麻黄细辛附子汤中细辛用2两,小青龙汤和当归四逆汤中细辛用3两。以东汉1两合现代的15.625克来测算,细辛的用量就是30~45克,可见,张仲景并未认为细辛过钱有毒。
      《神农本草经》是将细辛列为上品的。《本经》一般对常用而相对安全者皆列为上品,谓:“细辛,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年近九旬的河北名医刘沛然老先生是运用细辛的高手,在其著作《细辛与临床》中说:“为探讨细辛用量,有一次竟喝下120克生药药汁,体验服后与饮前无何不适之感,各种检验亦无何变化。”刘老一生用细辛,最大量一次曾用至220克,治好过不少疑难杂症和危重病症。
      当代临床实力派医家李可也是运用细辛的高手,其善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细辛常超量使用,屡起沉疴大症。
      笔者临床体会,细辛一味,按经方用法,应以复方入药,煎汤使用,非常安全,当和干姜为伍时,即使用15克或者再大一些都可以。如用细辛走上焦,可以从少量开始,逐渐加量。如治疗风寒湿痹、顽痰痼疾时,细辛之量须在30克以上,疗效方显。
      当然,《本草纲目》中细辛“若单用药末,不可过一钱”之说也非空穴来风。现代药理实验表明,细辛的有毒成分为挥发油黄樟醚,一般煎煮30分钟后,就挥发得仅有原药材的2%,此浓度已不足以产生毒性。所以,细辛散剂不经煎煮不可多服,但如果入煎剂与其他药配伍煮沸一定时间后,就无毒性了,但要注意药锅不可盖盖子。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使用细辛当以病情定量,定量标准应当师法《伤寒论》、《金匮要略》及《神农本草经》之论。“细辛不过钱”之说仅适用于单味和散剂,而煎剂可据证适当增加用量。现代临床上有大量报道,较大剂量应用细辛,确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2楼2016-02-12 13:10
    回复
      2025-11-02 19:07: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张仲景运用细辛探讨
      张仲景运用细辛探讨—— 细辛辛香透窜、解表通窍温脉之力皆强。其用途较多,然有“用不过钱”或“用不过五分”之说。因此用之者,多持审慎态度。笔者认为,丸散剂可遵此说,汤剂则不尽然。现就张仲景对于细辛的运用予以讨论,以期有利于临床之正确使用。
        临证运用
        发散风寒 细辛辛温,能发散风寒之邪,尤善散少阴经之风寒。伤寒少阴病,脉沉发热,仲景有麻黄附子细辛汤。方中附子温阳,细辛配麻黄入里使风寒之邪外达而散。
        温经祛寒 细辛辛温,能达经脉,与桂枝配伍,温经祛寒。如伤寒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仲景用当归四逆汤,以归芍养血,细辛桂枝温经祛寒,通草通血脉,草枣益气,合为养血温通经脉之方,临床用之以治下肢寒凝厥冷痹痛,往往收效。
        行滞止痛 细辛香窜,具有行滞散结止痛之功,经络脏腑无处不到,故胸腹疼痛亦可用之。如胁腹疼痛,阳郁发热,脉弦紧者,为阴寒聚着所致,仲景以温寒之法,立大黄附子汤,以大黄之通下,配附子之辛热祛寒,细辛去痛,组成温下行滞止痛之剂。他如乌梅丸,治蛔厥腹痛,在寒热并用之方中,复加细辛,而起行滞止痛的作用。后世用细辛止痛,每随寒热不同而配伍他药。
        温肺化饮 风寒闭肺,痰饮咳逆,常用细辛与五味子、干姜等同用,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等。痰饮为水所化,水为少阴所主。清代名医唐容川曰:“少阴为寒水之脏,寒则水气上泛,细辛散少阴之寒,故能逐水饮。”寒痰咳逆,则细辛辛开温化痰饮,五味子之酸以敛肺降气,以成开合相济之妙。
        行阳化水 细辛温肾,有行阳化气行水之功。如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心下坚大如盘,水饮所作。本病阳虚阴凝,水饮积于胃脘。尤在泾注:此证水停气结,“不直攻其气,而以辛温药,行阳化气,视后人袭用枳朴香砂者,工拙悬殊矣。云当汗出如虫行皮中者,盖欲使既结之阳,复行周身而愈也。”唐容川曾说:“用细辛以达水中之阳,用附子以助水中之阳……阳出则阴消,而寒饮之水自化。”即说明细辛行阳化水之功,陈修园治疗正水之消水圣愈汤,即本方加知母,收效卓著。
       剂量特点
        《伤寒论》运用细辛计6方(包括真武汤加减),细辛用量最重者乌梅丸六两,最轻者真武汤用一两,一般用二三两,最轻者赤丸方一两。观其凡用细辛于汤剂者,在一至三两之间,约相当于今之3~10克。而用于丸剂者,则用量远较汤剂为轻。如乌梅丸共十味药,总量可达258克,其中细辛18克,占总量7%。其服法,“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三服,稍加至二十丸”。则每服乌梅丸所含细辛量甚少。赤丸由四味药组成,总量十一两,约合今之33克,细辛占十分之一强,约4克,其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则每服赤丸所含细辛量亦甚少。
        后世运用:后世对于细辛的运用,在仲景基础上多有发展。或取其辛散风寒,或取其香窜去滞止痛,或取其辛润祛痰,或取其温阳行气治水液诸病,未可尽述。至于其用量,宋唐以前亦承仲景法。丸散不及数分,汤剂可用二三两(约6~10克)。如孙思邈治肝气不足,两胁下满,筋急不得太息等症,用补肝汤;其方甘草、桂心、山茱萸各一两,细辛、桃仁、柏仁、茯苓、防风各二两,大枣24枚煎服(《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肝脏》)。其他凡用细辛之汤方者,用量与相组方之药无甚悬殊,多在二、三两。又如“治胸痹达背痛短气”之细辛散方,用细辛、甘草、桂心、茯苓各二两,枳实、生姜、白术、栝楼实、干地黄各三两,为末酒服方寸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心脏》),其散剂每服含细辛量亦甚少。至宋代陈承明确指出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虽死无伤。近年开平狱中尝治此,不可不记。非本有毒,但不识多寡耳”(《本草纲目》卷十三)。陈承系元祐年间名医,为将仕郎,曾参与校正《和剂局方》,其所记之事可信,而影响亦较深远,以后多遵其说。然而明张隐苍则非之,谓细辛“乃辛香之药,岂能闭气?上品无毒之药,善详察而遵信之,伊黄之门终身不能人矣”(《本草经读》卷一)。张氏不分汤剂丸散,混而抨击陈说,实属欠当矣。不过细辛入汤剂配伍之用量,原不拘服不过钱之说,观仲景用法可知。


      5楼2016-02-12 13:13
      收起回复
        煎剂可以过钱,用过6g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2-12 15:48
        收起回复
          这个问题说明了,很多人没有创新,都什么年代了,很多老中医动不动就搬出皇帝内经,引经据典,难道千多年前的古人更胜今人?中医要发展,固然离不开传承,但更离不开推陈出新吧!


          8楼2016-02-12 21:06
          收起回复
            细辛 用于泡酒治疗风湿,量应该多大呢?以前也听说过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的话,所以自己泡酒就不用细辛,因为量少完全没有用。


            9楼2016-02-13 09:48
            回复
              学习学习


              IP属地:贵州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6-02-13 09:54
              回复
                病万变药亦万变


                11楼2016-02-13 10:49
                收起回复
                  2025-11-02 19:01: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那你们用亲自用野生的新鲜细辛为未服试试,不要纸上谈兵和道听途说,本人亲服止痧症腹痛中毒过二次,现在药店的药质量是否合格考虑过,细辛气窜,味浓重,如果药材是嫩根或久放不注意保存气散则根本没多大作用


                  IP属地:湖北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6-02-13 11:20
                  收起回复
                    另细辛不过钱只针对单味散剂为未,汤剂和配伍则多变化,一斤细辛你煎一锅水也不会有大碍的


                    IP属地:湖北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6-02-13 11:26
                    收起回复
                      小青龙汤中细辛为45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6-24 17: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