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和通灵宝玉的前身是一个人吗?
作者意图到底如何,坐在这里想是想不出来的。我们不妨到书中去找答案。
首先我想探讨一下,贾宝玉和通灵宝玉的前身是不是同一个人,也就是说,是不是同是石头?
先来看几条脂批:
1、宝玉初见黛玉的时候,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黛玉答说没有,宝玉“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这里有一条脂批:“试问石兄:此一摔,比在青埂峰下萧然坦卧何如?”
2、宝钗看玉的时候,将通灵宝玉“托于掌上”,这里有一条脂批:“试问石兄:此一托,比在青埂峰下猿啼虎啸之声何如?”
从上面两条脂批看,已经隐隐可以察觉,石头是通灵宝玉,而不是贾宝玉。如果贾宝玉是石头的化身,而脂砚又对石头的出场如此感兴趣,那应该在贾宝玉出场的时候便发出类似的感慨,为什么一定要等到通灵宝玉出场时再作如此发言呢?
3、宝玉游太虚幻境,听曲文时,警幻说“若非个中人,不知其中之妙。”这里有一条脂批:“三字要紧。不知谁是个中人?宝玉即个中人乎?然则石头亦个中人乎?作者亦系个中人乎?”
清清楚楚,宝玉与石头,丝毫没有混淆在一起。
这是脂批所显示的信息,由此可以得知,在脂砚心中,贾宝玉和通灵宝玉,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角色。石头下凡只是幻化成了通灵宝玉,与贾宝玉无关。
再来看看作者笔下是怎么说的:
4、宝玉熙凤被暗算,危在旦夕。忽来了救星:“那和尚接了(通灵宝玉)过来,擎在手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
癞头和尚想与石头叙旧,没有找病榻上的宝玉,而是要等把通灵宝玉拿在手中。这不正说明宝玉并不是石头吗?
5、宝玉和秦钟、凤姐借住在庵中,宝玉因撞破了秦钟与智能儿的私情,声言晚上与秦算账。但是“凤姐因怕通灵玉失落,便等宝玉睡下,命人拿来塞在自己枕边。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账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此系疑案,不敢纂创。”
这样一说应该非常清楚。我们都知道红楼梦是记录在石头上的,换言之,石头是整个故事的记录者。因为石头离开宝玉,所以未见宝玉当晚如何与秦钟算账。由此,我们应该可以很清楚的明白。通灵宝玉才是石头的化身。贾宝玉并不是石头,也不是石头的分身。
有了这个前提条件,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贾宝玉的前身到底是谁?
既然不是石头,那么就有两种可能。一个是神瑛侍者,另一个是一个与前面神话无干的普通人。后一种可能显然不让人满意。贾宝玉作为书中的主角,如果与前面的神话故事毫无关系,是不太说的通的。
那么最有可能的,就应该是神瑛侍者了。
甄士隐梦遇一僧一道,二人告诉士隐神瑛和绛珠的故事,然后说“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这里脂批说道:“余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
这条脂批,别的暂且不论。至少说明,神瑛就是宝玉。其中的“因此一事”,就是指绛珠还泪的事,那么二人自然也指绛珠与神瑛了。而这二人是谁?二玉也。总不会有人坚持二玉说的是黛玉和甄宝玉吧?
的确,关于宝玉是神瑛,在书中并不能找到很直接的证据。但这么多年来,为什么大多数人读过红楼梦以后,都相信神瑛就是贾宝玉呢?因为根据书中的描写,神瑛是贾宝玉本是顺理成章的。
如果持黛玉还错泪的观点,那么你们能否在书中找到有力的证据呢?
要知道,雪芹写的整部小说,通部都是很讲究伏线的。他叙事时并无意出奇制胜,而是每件事情的发生,都能在前面找到依据。而还错泪这么大的事情,前面难道没有伏线?脂批难道没有透露?至少,我并没有在书中找到能说服我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