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其实这要从历法的阴阳属性来解释。
我国的历法(夏历)属于阴阳合历,即,以朔望月为计算数据的太阴历属于阴历,是为官颁的主历,以二十四节气为纲的干支历属于阳历,是为辅历。既然各自属性不同,而且两套历法不能完全同步,因而起点不同,太阴历以朔日为起点,太阳历以立春节气为起点。
太阴历轮到了寅月的朔日是为一年的开始,跨越这个时间点称作过年;太阳历轮到了立春交节也属于一个新的起点,但古代为了与过年相区别,称作换岁。伴随换岁,生肖也要换班。
总之,从阴历属性上来说,每年包括12个(或者13个)朔望月,有时354天,有时384天,并非365天;而干支历则是以一个回归年来确定的,一岁则包含365.242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