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关注:813,703贴子:6,163,327

漫漫书年之2016读书记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6-01-22 22:22回复
    1月
    1、《味道之第一宗罪》梁文道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关于吃的那些事,或者说,关于吃的那些思考。所谓第一宗罪,梁文道在书中悟出了许多吃以外的东西,大约是一种罪恶。我觉得是一种浮躁。谈到品位,什么是吃的品位?历经年岁,有永恒不变的品位吗?倒是出现更多看不懂的品位。在我看来品位也是一种教养。道长也谈到奢华与教养,奢华是一种教养吗?选择太多,变味太多,就连“吃”这件事也一样。很多东西莫名其妙加入其中,这是一种新意吗?东京一家手艺店历经几百年保持纯手工且绝无分店,对比更多的地方在某样东西一炮走红以后纷纷效仿抄袭,或者开分店,悲伤的是真实的东西竟然只有昙花一现。讲到厨师这个职业,当设计一道菜和做一道菜如同编曲家和演奏家分开的时候,你还能尝到几分味道?这本书写于几年前,如今大约又是大不相同了。如今饭桌上的问题倒是层出不穷。争相追逐的究竟是什么?这本书着眼于“吃”以外的思考,算不得多有“意义”的书,闲时读来倒也透彻。


    2楼2016-01-22 22:23
    回复
      2025-08-19 12:33: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味道之人民公社》梁文道
      “吃”好像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可是梁文道从“吃”谈到文化、政治、经济,“吃”又好像不止是“吃”。忽然觉得这个世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今天我们在餐桌上的“吃”看起来简单,梁文道却看见了背后的形形色色。目光看得远,好像是睿智的一种象征。这本小书在出版的时候,梁文道在前言中做出忏悔说,他浪费了许多木头和资源,如果有人因为这本小书行为做出了一点点改变,理念出现了一点点改观,那么这些浪费的资源大约也还是值得的。以小见大,无处不是。


      3楼2016-01-22 22:23
      回复
        3、《三国史话》吕思勉
        常常觉得读完一本史书没什么特别想说的。历史太过浩瀚,里面的人物看似描述详尽,其实再不会那么详尽。再也看不见当年。再如何议论都是一种苍白。
        读这本书源于《易中天品三国》,书中有不少来自于本书的意见。我喜欢的是,作者从来不会说,当年这件事是这样这样,那个人是个那样那样的人;他只是引据史书,把尽可能找到的资料陈列出来,分析推测,仅是推测,功过自由评说。浩瀚的历史,当由这宽广的胸襟去包容。历史读到的是一种经验,也是一种气度。
        于我自己而言,也改变了对曹操的个人看法。《三国演义》的影响深远,曹操的形象也随之先入为主。在吕思勉和易中天的讲解中,还原了一个多种性格的曹操,或风度翩翩,或机智精明。忽然有些感动,矛盾复杂才是人的本性。


        4楼2016-01-22 22:23
        回复
          4、《幽梦影》 张潮
          真是一本写尽风花雪月的书。一边读,一边感叹,可以没有机会这样亲近风月;可是转念一想,即使有这样的机会,是否能够有这样的审美看到作者笔下的风月?亦或是白白错过。古人风雅,总是有一定风雅的水准,否则只能是附庸风雅。
          这是一本才子的书,字字都是才华横溢。篇幅短小精悍,却字字留香,叫人回味。一样是在教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比四书五经显得有趣多了。花了几个月读下来,彷佛感受到作者静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天地间只此一人。
          入眼便是“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物也”。涨潮真是个性情中人。《幽梦影》算得上性情之作,如果不是用心优雅的人,不会有这样的作品。想读书的时候,翻开任何一本,都进去都是有收获的。然而依据时令季节而读,则显得更为雅致而别具一格。前几年,闲来无事,我也曾有根据季节而读的想法。和涨潮略有不同。如今想来觉得真是奇妙。 春天的明媚适合各种小说,是五彩的;夏天的沉郁适合杂文散文,是虔诚的;秋天的忧伤适合诗歌,是多情的;冬天的厚重适合传记,是踏实的。虽然有这些想法,却从来没有这样读过。读书到底还是随性的,想到哪里,读到哪里。和文学相伴的华年里,生活是丰富的。而今走出文学,走进了更广阔的世界,生活更加丰富。兴趣所致,如何不乐。


          5楼2016-01-22 22:24
          收起回复
            6、《男人这东西》渡边淳一
            作品极好地表达出渡边对于“男人”的理解。虽然不能以偏概全,但是渡边自己作为男人写这样一本书是有先天优势的,能够客观地表达这样一个主题实属不易。这是渡边自己的三观。好像,能够用好坏来形容的都是简单的东西。没有能力,考验人性。对此,悲哀也好,愤怒也好,造物主冷眼旁观。
            渡边基于自己的理解,将这些内容呈现在他的小说作品中。或者这就是他小说的敲门砖。


            8楼2016-01-22 22:25
            回复
              7、《女人这东西》渡边淳一
              渡边说,男人和女人是无法真正相互理解,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生物。整本书是另一种的脑洞大开,无关善恶,无关道德。渡边讨论的,只是关于人本身的幸福,与这个进步的时代矛盾似乎愈演愈烈。如何把握,终究还是要看书的我们。


              9楼2016-01-22 22:26
              回复
                8、《包法利夫人》福楼拜
                这是一本农村姑娘从天真少女到负债累累最终不得不服毒自杀的故事。小说节奏把握得精妙,读得下去才会让人愿意读下去。经典,能够在不同的时代找到影子。夏尔,包法利夫人,莱昂,鲁尔道夫,不止是那个时代的,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情与欲的追逐,彷佛没有年代的隔阂。谁来买单悲剧?作者冷淡的笔法独具匠心,游离之外的神来之笔,观人间万象,任尔凭说。


                10楼2016-01-22 22:26
                回复
                  2025-08-19 12:27: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9、《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劳伦斯
                  灵魂与肉体之间的纠葛。小说讲述了充满希望的爱情与自由,与道德无关,在现实看来较为大胆。小说的理念与传统格格不入,令人脑洞大开,站在批判的角度则失去了阅读的乐趣。卡尔维诺说:“阅读就是抛弃自己的一切意图与偏见,随时准备接受突如其来且不知来自何方的声音。”


                  11楼2016-01-22 22:27
                  回复
                    11、《孩子王》阿城
                    “我能教那么多的东西吗?”两个字评价:悲哀。


                    13楼2016-01-22 22:27
                    回复
                      12、《棋王》阿城
                      “我笑起来,想:不做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家破人亡,平了头每日荷锄,却自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
                      向每一个身陷囹圄却能追求灵魂的人致敬。阿城用平凡的笔和平静的言辞表达了一种抗争,和自我救赎。两个字评价:悲喜。


                      14楼2016-01-22 22:28
                      回复
                        13、《看不见的城市》卡尔维诺
                        “对我们来说,今天的城市是什么?我认为我写了一种东西,它就像是在越来越难以把城市当做城市来生活的时刻,献给城市的最后一首爱情诗。”
                        卡尔维诺引发了一场关于城市的讨论,只是从始至终他从未正面说过城市是什么。一个个虚构的场景无一不在说着城市的各种面貌。因此小说不会显得枯燥,反而是打开了想象的翅膀。马可和忽必烈之间一个是旅行者,一个是侵略者,他们的对话表达了两种身份对于城市的不同理解。这是小说构思奇特的地方。
                        智者善于总结规律。卡尔维诺笔下的城市,你会不会找到你所在的城市的影子。城市的记忆,城市在变迁,城市变得不是当初的城市,可是城市留下了你深深怀念的角落……形形色色的城市有属于自己的符号,但却又是千篇一律的,存在即是合理,城市犹如梦境,难以分清。如果非要概括,那么,城市与欲望。
                        “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会辨别他们,使他们存在下去,赋予他们空间。”


                        15楼2016-03-02 19:24
                        回复
                          14、《岛上书店》加布瑞埃拉•泽文
                          很久没有认真看一部畅销小说。小说还是比较发散的,围绕AJ讲述了好几个故事。虽然情节可能较为老套,但是组合在一起看也不是特别讨厌。主人公和玛雅的故事一度让我想到《这个杀手不太冷》,大叔和小女孩,关爱与呵护,形影不离。成长其实是一种互相渐进。小说有爱人离去的悲伤,有人生失意的无奈,有惊喜,有信念,情感的体验比较丰富。
                          对于喜欢看书的人来说,大约能够感受到小说主人公作为书店老板对看书的独特感受;所以会动容于结尾,传承,留下来的何止是一家书店。没有信仰的心念。
                          另外,可能还有一个收获就是,一份书单。


                          16楼2016-03-02 19:25
                          回复
                            15、《洛丽塔》 纳博科夫
                            纳博科夫流传最广、争议最多的作品,也是研究者最为青睐的作品。捧红了一个叫“ Lolita ”的词。小说通过亨伯特的自述,讲述了他和继女洛丽塔之间的爱恨纠葛。说是爱情似乎有些不恰当,情感纠葛更为贴切。小说构思大胆,想法独特,即便是如今也一样夺人眼球。这是一本欲念横流的小说,荒诞不经,皆为欲,情欲。是主人公亨伯特一场浩大的执念,也许是宿命。


                            17楼2016-03-02 19:37
                            回复
                              2025-08-19 12:21: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6、《遥远的救世主》豆豆
                              个人认为是质量比较好的一本小说。其中蕴含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独立的思考,也能够让作为读者的我们感受到一份思维的洗礼。什么是文化属性?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是弱势文化?怎样的扶贫是真正意义上的扶贫?如何看待杀富济贫?你相信救世主吗?如果救世主是遥远的存在,你又如何自处?当世间万物规律尽显眼前,你会遵从文化、道德还是尊重规律本身?男女主角的感情线维系了这个故事,他们的价值观决定了他们的情感走向,也是除了他们别人再无办法理解的。虽然结局唏嘘,却又觉得非如此不可。整个故事气势磅礴,却又有几分悲凉。读完以后总是在想,对洞悉世事的男主,孤独才是最好的药。


                              18楼2016-03-02 19: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