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显示设备最重要的因素是画质,如果你是外观控或者某品牌铁杆粉,那下面请无视,画质这个前提不成立的话一切都是免谈。
画质第一要素---动态范围,分为三块,亮度,黑位,层次过渡。
容易理解的说,相当于音响的声压,低频下潜和频响曲线。
一. 亮度 相当于音响的声压即音量。 亮度是所有画质的前提和基础,亮度不够其余免谈。
一套音响音量都不够,音质也是免谈。而亮度是有专业标准的。这里说的是优化亮度(基于6500K色温,REC709色彩标准) 商用机和部分家用机的个别模式亮度是高,画面惨惨白,颜色灰蒙蒙,这种牺牲色彩的傻亮画面毫无欣赏价值。
而优化亮度大多是基于投影机内置影院模式下输出的。 此时幕布实测2D亮度12FTL为最低合格亮度, 16FTL为良好亮度,而从人眼观感上而言,低于8FTL则会明显觉得偏暗。所以按传统灯泡衰减50%的水准来看,新机必须保证16FTL的亮度才可以基本保证1000-1500小时的合理画质有效期。
想一个灯泡服役更久,则20FTL会是建议的新机亮度标准。
结合目前所有主流机型来看, 除了个别最便宜的机型,其他所有家用机型,都可以支持130寸1.0增益达到12FTL。7000以上机型基本都可以支持130寸1.0增益达到16FTL的亮度。 而达到130寸20FTL则需要灯泡功率达到至少230瓦以上的机型。想玩150寸甚至200寸的,请至少250-300瓦灯泡功率的机型伺候。 50平方整套卫星箱这种SB的事情估计没什么人干,但整个200瓦灯泡的机器投180寸却偏偏大有人在。至于3D, 其实热乎劲早已过去,现在基本上就是个添头功能, 目前所有主流家用投影机如果还想好好的看3D的话,最好就不要超过133寸。
这样亮度基本还能保证在3FTL以上,至少不会觉得暗的无法接受。 想整150寸甚至更大的3D爱好者,要么六位数价格的机型伺候,要么便宜双机叠加配双幕分别伺候2D和3D, 否则几乎等于作死,连凑合都谈不上。至于高增益幕,没事还是远离那鸡肋玩意吧,机器亮度高一点,画面适当投小一点才是实际的。
二. 黑位 相当于声音的低频下潜。 在音质上是最有技术含量的指标之一,在画质上同样也是最有技术含量的指标之一。 一台投影机最难做到的就是黑色足够深。 黑色和亮度的比值即对比度,两者缺一不可。 而其中最值钱最难做到的就是黑色的深度。有人说我房间遮光做好一点画面自然就亮了。这是个伪命题。 房间遮光吸光更好了,墙面天花板反射到画面的光更低了,那其实画面亮度是更低了。看上去画面更亮了其实是黑色没有受到反光污染看上去更黑了,从而整个画面对比度提升了,所以画面看上去才觉得更亮了而已。拿这点来解释赶鸭子上架投大幕也只能是一种自我催眠的心理安慰罢了。
自动光圈和灯泡控制的动态对比度把戏不用多解释了,几十万几百万比一的对比度参数都是骗人的玩意,除了片尾的职员表,对画质几乎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帮助,对低亮度画面反而降低亮处的亮度,从而大幅降低画面的立体感景深感。 关闭自动光圈的原生对比度和同屏对比度才是最重要的。结合目前主流机型而言, 同档次比较且关闭自动光圈的前提下,LCOS技术的索尼和JVC(JVC略胜)这方面是做的最好的,且优势十分明显,不论是是原生对比度还是同屏对比度都明显领先。
DLP机型次之,黑色下潜不够是硬伤,即使是3DLP DC4也甘拜下风。而3LCD最多和DLP同一水平甚至略逊。至于各自同阵营内比较,通常哪款机器更贵,则光路和镜头则更好,黑位会更好一点。 在这个最富含金量的画质因素上,几乎不可能存在所谓的性价比越级挑战的神话,一份价格一分货。
三. 层次过渡 相当于音响的频响曲线, 高中低频是否均衡。 画面也是一样,从黑到白是否过渡均衡,色彩从暗到亮是否过渡均衡。通常所说的暗部细节,亮部细节,色彩过渡等等均包含在此范围内。在这点上DLP技术有先天优势。其DMD镜片翻转的成像原理决定了亮度过渡可以轻松做到按标准线性输出。 而3DLP则更使得红绿蓝三原色亮度都可以做到标准线性输出,更发挥了色彩过渡的优势。所以目前绝大部分的DLP家用机,在层次过渡上都表现不错。 高端和3DLP顶级机型更是优秀。
并且这个优点受光路老化的影响较小,时间久了其优点也依然存在。 而LCOS和3LCD技术的机型,除了个别最便宜的3LCD机型之外,其他所有机型的出厂设置都很不错,层次过渡并不输于同档次DLP机型,并且机器本身都具有相应的调节功能,随着光路和显示面板老化,可以通过调校来尽可能恢复原来的水平,只是会麻烦一些罢了。以上就是画质第一大要素 动态范围。 如此大篇幅也是为了突出这点是选择投影机最重要的因素。但结合实际情况来考虑则没有这么单纯。 亮度达标这个很容易理解,但结合使用环境而言则存在一些变数。 如果是独立影音室则很容易选择,选择亮度够,黑位好的机型即可。 而客厅,特别是大白墙大白顶的客厅则存在一个例外,此时亮度更为突出的机型可能看上去比黑位更好的机型具有更高的对比度,从而更值得选择。
画质第二要素 色域范围 即投影机可显示的色彩范围。 其实现在这个问题相对很简单。 除了个别最便宜的家用机型和极个别坚持自己味精风格的型号,所有家用机的原生色域范围都已经超过1080P蓝光的色域标准REC709,在家用视频这方面可以认为各种技术没有差异。如果以最新的4K蓝光REC2020标准来看,则目前没有任何家用机可以达到,最多也只有激光光源的LCOS技术达到了80% REC2020色域范围。鉴于目前4K蓝光市场尚未成熟,无法有效评断, 所以在色域范围这个画质要素上,所有同档次的机型基本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至于高端机型支持的DCI色域和ADOBE RGB色域对于普通家用没有太多实际意义,除非特殊用途的用户。
画质第三要素 色彩准确性 即投影机显示色彩与片源色彩的一致性。
首先投影机要满足第二要素,可显示色彩范围大于或等于片源的色彩标准,即投影机具有真实再现片源色彩的潜力。 然后才是所显示的色彩是否与片源一致。 而这种色彩准确性和投影机出厂设置与后期调校是密不可分的。 结合目前主流机型来看,虽然绝大部分家用机在第二要素上都没有问题,
但是在色彩准确性上却良莠不齐。通常8000以上机型在出厂设置上会好一些,特别是所有ISF认证的机型其出厂设置都是针对REC709色彩做了校准。非ISF认证机型中,日系美系品牌普遍比台系做的较好。只不过再好的出厂设置最多也就八九成水平,因为播放设备,幕布和线材存在差异性。 发挥最佳水平还是需要现场调校。目前几乎所有的家用机型全部具有色彩管理系统,对于现场调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从第三要素考虑,如果没有调试条件,则可优先考虑ISF认证机型或日系美系机型。有调试条件则并无太多忌讳。画质第四要素 清晰度 包括显示像素数目和锐度两大方面。 大众眼中最关心的要素其实是如此靠后。 对于画质的重要性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一台只关注这个因素而忽视其他的投影机必然不是一台好机器,一台亮度对比度层次感色彩都做到优秀的1080P机器也远比一台徒有4K噱头的机型画质优秀。 当年高端720P机型完虐现在入门1080P的例子比比皆是,估计用不了多久,现在高端1080P完虐某便宜4K机型的故事又会上演。 清晰度固然与显示面板有关,也与镜头素质和视频处理相关,而这两者又是极富含金量的因素,几乎不存在越级挑战的情况,同样是一份价格一分货。在同档次前提下,单DLP机型因为无汇聚问题,存在一定的清晰度优势。而LCOS和3LCD机型现在已经普遍具有汇聚调整功能,只是要麻烦一点花点时间调整,调整完后清晰度仅稍弱于单DLP。加上细节增强技术在3LCD和LCOS机型上应用得更为普遍,以及第三方如DARBEE等细节增强技术, 单DLP的清晰度优势其实比较微弱。
预算够的话4K是个锦上添花的项目,但是上面三大因素才是更重要的。现在高价的4K机型不论真4K还是假4K, 其普遍高价并不是单纯因为挂了4K这个名头, 更重要的是其他因素的高成本投入带来的画质优势,才使得效果出色。当一台机器阉割的只剩名义上的4K的时候,效果可想而知。以上四大因素是ISF定义的四大因素。
本人加入第五点 X因素 包括各种其他因素
1. 胶片感。 3LCD的像素晶格最明显,DLP次之, LCOS最不明显,相对胶片感最好。如配合透声幕则慎选3LCD机型,极易出现摩尔纹。 DLP看运气,小几率出现摩尔纹,LCOS最保险。
2. 彩虹现象。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个微不足道的问题,但对于极少数人而言就是唯一的问题
3. 安装便利性。 如果安装的时候没有把握完全不使用梯形校正,那还是选用镜头位移的机器吧,即使是一丁点的梯形校正带来的画质损失也比真假4K的区别更明显。
4. 运动画面清晰度。 DLP机型可以不太考虑这个问题, 3LCD和LCOS还是必备帧插值功能为好。这年头好像也就爱普生的几款便宜货没这功能了,另外日系机型的帧插值普遍比台系做得好,虽然台系都是DLP机型。
5. 镜头记忆。 玩2.35:1幕布又不用变形镜头,电动镜头才是你的菜,便宜的没得选。
6. 超短焦和大变焦。一个小客厅玩大画面必选,一个影音室后墙安装必选,客厅就算了,谁见过电影院把投影机吊顶上的。
7. 灯泡寿命。新光源也就寿命优势,色彩的优势目前还出不来,对比度优势更是大忽悠。还是看好激光,LED那点亮度还是洗洗睡吧。
8. 质量。选择一线大厂,十年以上的品牌,以及质保较好的产品。
最后简单总结几个原则吧,亮度够是最重要的,亮度够是最重要的,亮度够是最重要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然后再看下面的一万以下选尽量贵的DLP, 至少镜头和黑位好一点,最好是ISF认证机型,彩虹眼也只能选3LCD了一万到三万大画面选DLP, 亮度比同级LCOS明显高。
3DLP在180-240寸区间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价值,20-40万其他机型在亮度上依然无法匹敌。
另外,小贴士一则给品牌控,想知道哪些品牌投影机更专业吗。打开菜单一看就知道了,凡是菜单是横向长方形,默认位置在画面中央的,都不是最专业的。 专业的都是把菜单做成纵向长方形,默认位置在画面边角。 至于为什么,懂得自然知道,呵呵。而这些牌子的机器几乎都是名震天下的好机。
画质第一要素---动态范围,分为三块,亮度,黑位,层次过渡。
容易理解的说,相当于音响的声压,低频下潜和频响曲线。
一. 亮度 相当于音响的声压即音量。 亮度是所有画质的前提和基础,亮度不够其余免谈。
一套音响音量都不够,音质也是免谈。而亮度是有专业标准的。这里说的是优化亮度(基于6500K色温,REC709色彩标准) 商用机和部分家用机的个别模式亮度是高,画面惨惨白,颜色灰蒙蒙,这种牺牲色彩的傻亮画面毫无欣赏价值。
而优化亮度大多是基于投影机内置影院模式下输出的。 此时幕布实测2D亮度12FTL为最低合格亮度, 16FTL为良好亮度,而从人眼观感上而言,低于8FTL则会明显觉得偏暗。所以按传统灯泡衰减50%的水准来看,新机必须保证16FTL的亮度才可以基本保证1000-1500小时的合理画质有效期。
想一个灯泡服役更久,则20FTL会是建议的新机亮度标准。
结合目前所有主流机型来看, 除了个别最便宜的机型,其他所有家用机型,都可以支持130寸1.0增益达到12FTL。7000以上机型基本都可以支持130寸1.0增益达到16FTL的亮度。 而达到130寸20FTL则需要灯泡功率达到至少230瓦以上的机型。想玩150寸甚至200寸的,请至少250-300瓦灯泡功率的机型伺候。 50平方整套卫星箱这种SB的事情估计没什么人干,但整个200瓦灯泡的机器投180寸却偏偏大有人在。至于3D, 其实热乎劲早已过去,现在基本上就是个添头功能, 目前所有主流家用投影机如果还想好好的看3D的话,最好就不要超过133寸。
这样亮度基本还能保证在3FTL以上,至少不会觉得暗的无法接受。 想整150寸甚至更大的3D爱好者,要么六位数价格的机型伺候,要么便宜双机叠加配双幕分别伺候2D和3D, 否则几乎等于作死,连凑合都谈不上。至于高增益幕,没事还是远离那鸡肋玩意吧,机器亮度高一点,画面适当投小一点才是实际的。
二. 黑位 相当于声音的低频下潜。 在音质上是最有技术含量的指标之一,在画质上同样也是最有技术含量的指标之一。 一台投影机最难做到的就是黑色足够深。 黑色和亮度的比值即对比度,两者缺一不可。 而其中最值钱最难做到的就是黑色的深度。有人说我房间遮光做好一点画面自然就亮了。这是个伪命题。 房间遮光吸光更好了,墙面天花板反射到画面的光更低了,那其实画面亮度是更低了。看上去画面更亮了其实是黑色没有受到反光污染看上去更黑了,从而整个画面对比度提升了,所以画面看上去才觉得更亮了而已。拿这点来解释赶鸭子上架投大幕也只能是一种自我催眠的心理安慰罢了。
自动光圈和灯泡控制的动态对比度把戏不用多解释了,几十万几百万比一的对比度参数都是骗人的玩意,除了片尾的职员表,对画质几乎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帮助,对低亮度画面反而降低亮处的亮度,从而大幅降低画面的立体感景深感。 关闭自动光圈的原生对比度和同屏对比度才是最重要的。结合目前主流机型而言, 同档次比较且关闭自动光圈的前提下,LCOS技术的索尼和JVC(JVC略胜)这方面是做的最好的,且优势十分明显,不论是是原生对比度还是同屏对比度都明显领先。
DLP机型次之,黑色下潜不够是硬伤,即使是3DLP DC4也甘拜下风。而3LCD最多和DLP同一水平甚至略逊。至于各自同阵营内比较,通常哪款机器更贵,则光路和镜头则更好,黑位会更好一点。 在这个最富含金量的画质因素上,几乎不可能存在所谓的性价比越级挑战的神话,一份价格一分货。
三. 层次过渡 相当于音响的频响曲线, 高中低频是否均衡。 画面也是一样,从黑到白是否过渡均衡,色彩从暗到亮是否过渡均衡。通常所说的暗部细节,亮部细节,色彩过渡等等均包含在此范围内。在这点上DLP技术有先天优势。其DMD镜片翻转的成像原理决定了亮度过渡可以轻松做到按标准线性输出。 而3DLP则更使得红绿蓝三原色亮度都可以做到标准线性输出,更发挥了色彩过渡的优势。所以目前绝大部分的DLP家用机,在层次过渡上都表现不错。 高端和3DLP顶级机型更是优秀。
并且这个优点受光路老化的影响较小,时间久了其优点也依然存在。 而LCOS和3LCD技术的机型,除了个别最便宜的3LCD机型之外,其他所有机型的出厂设置都很不错,层次过渡并不输于同档次DLP机型,并且机器本身都具有相应的调节功能,随着光路和显示面板老化,可以通过调校来尽可能恢复原来的水平,只是会麻烦一些罢了。以上就是画质第一大要素 动态范围。 如此大篇幅也是为了突出这点是选择投影机最重要的因素。但结合实际情况来考虑则没有这么单纯。 亮度达标这个很容易理解,但结合使用环境而言则存在一些变数。 如果是独立影音室则很容易选择,选择亮度够,黑位好的机型即可。 而客厅,特别是大白墙大白顶的客厅则存在一个例外,此时亮度更为突出的机型可能看上去比黑位更好的机型具有更高的对比度,从而更值得选择。
画质第二要素 色域范围 即投影机可显示的色彩范围。 其实现在这个问题相对很简单。 除了个别最便宜的家用机型和极个别坚持自己味精风格的型号,所有家用机的原生色域范围都已经超过1080P蓝光的色域标准REC709,在家用视频这方面可以认为各种技术没有差异。如果以最新的4K蓝光REC2020标准来看,则目前没有任何家用机可以达到,最多也只有激光光源的LCOS技术达到了80% REC2020色域范围。鉴于目前4K蓝光市场尚未成熟,无法有效评断, 所以在色域范围这个画质要素上,所有同档次的机型基本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至于高端机型支持的DCI色域和ADOBE RGB色域对于普通家用没有太多实际意义,除非特殊用途的用户。
画质第三要素 色彩准确性 即投影机显示色彩与片源色彩的一致性。
首先投影机要满足第二要素,可显示色彩范围大于或等于片源的色彩标准,即投影机具有真实再现片源色彩的潜力。 然后才是所显示的色彩是否与片源一致。 而这种色彩准确性和投影机出厂设置与后期调校是密不可分的。 结合目前主流机型来看,虽然绝大部分家用机在第二要素上都没有问题,
但是在色彩准确性上却良莠不齐。通常8000以上机型在出厂设置上会好一些,特别是所有ISF认证的机型其出厂设置都是针对REC709色彩做了校准。非ISF认证机型中,日系美系品牌普遍比台系做的较好。只不过再好的出厂设置最多也就八九成水平,因为播放设备,幕布和线材存在差异性。 发挥最佳水平还是需要现场调校。目前几乎所有的家用机型全部具有色彩管理系统,对于现场调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从第三要素考虑,如果没有调试条件,则可优先考虑ISF认证机型或日系美系机型。有调试条件则并无太多忌讳。画质第四要素 清晰度 包括显示像素数目和锐度两大方面。 大众眼中最关心的要素其实是如此靠后。 对于画质的重要性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一台只关注这个因素而忽视其他的投影机必然不是一台好机器,一台亮度对比度层次感色彩都做到优秀的1080P机器也远比一台徒有4K噱头的机型画质优秀。 当年高端720P机型完虐现在入门1080P的例子比比皆是,估计用不了多久,现在高端1080P完虐某便宜4K机型的故事又会上演。 清晰度固然与显示面板有关,也与镜头素质和视频处理相关,而这两者又是极富含金量的因素,几乎不存在越级挑战的情况,同样是一份价格一分货。在同档次前提下,单DLP机型因为无汇聚问题,存在一定的清晰度优势。而LCOS和3LCD机型现在已经普遍具有汇聚调整功能,只是要麻烦一点花点时间调整,调整完后清晰度仅稍弱于单DLP。加上细节增强技术在3LCD和LCOS机型上应用得更为普遍,以及第三方如DARBEE等细节增强技术, 单DLP的清晰度优势其实比较微弱。
预算够的话4K是个锦上添花的项目,但是上面三大因素才是更重要的。现在高价的4K机型不论真4K还是假4K, 其普遍高价并不是单纯因为挂了4K这个名头, 更重要的是其他因素的高成本投入带来的画质优势,才使得效果出色。当一台机器阉割的只剩名义上的4K的时候,效果可想而知。以上四大因素是ISF定义的四大因素。
本人加入第五点 X因素 包括各种其他因素
1. 胶片感。 3LCD的像素晶格最明显,DLP次之, LCOS最不明显,相对胶片感最好。如配合透声幕则慎选3LCD机型,极易出现摩尔纹。 DLP看运气,小几率出现摩尔纹,LCOS最保险。
2. 彩虹现象。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个微不足道的问题,但对于极少数人而言就是唯一的问题
3. 安装便利性。 如果安装的时候没有把握完全不使用梯形校正,那还是选用镜头位移的机器吧,即使是一丁点的梯形校正带来的画质损失也比真假4K的区别更明显。
4. 运动画面清晰度。 DLP机型可以不太考虑这个问题, 3LCD和LCOS还是必备帧插值功能为好。这年头好像也就爱普生的几款便宜货没这功能了,另外日系机型的帧插值普遍比台系做得好,虽然台系都是DLP机型。
5. 镜头记忆。 玩2.35:1幕布又不用变形镜头,电动镜头才是你的菜,便宜的没得选。
6. 超短焦和大变焦。一个小客厅玩大画面必选,一个影音室后墙安装必选,客厅就算了,谁见过电影院把投影机吊顶上的。
7. 灯泡寿命。新光源也就寿命优势,色彩的优势目前还出不来,对比度优势更是大忽悠。还是看好激光,LED那点亮度还是洗洗睡吧。
8. 质量。选择一线大厂,十年以上的品牌,以及质保较好的产品。
最后简单总结几个原则吧,亮度够是最重要的,亮度够是最重要的,亮度够是最重要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然后再看下面的一万以下选尽量贵的DLP, 至少镜头和黑位好一点,最好是ISF认证机型,彩虹眼也只能选3LCD了一万到三万大画面选DLP, 亮度比同级LCOS明显高。
3DLP在180-240寸区间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价值,20-40万其他机型在亮度上依然无法匹敌。
另外,小贴士一则给品牌控,想知道哪些品牌投影机更专业吗。打开菜单一看就知道了,凡是菜单是横向长方形,默认位置在画面中央的,都不是最专业的。 专业的都是把菜单做成纵向长方形,默认位置在画面边角。 至于为什么,懂得自然知道,呵呵。而这些牌子的机器几乎都是名震天下的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