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堪称《红楼梦》中最完美的人。周瑞家的初见香菱时,曾说他,品格像极了东府的蓉大奶奶,亦即秦可卿。对秦可卿,作品的正面描写虽然不多,但却一再暗示她“兼美”的品格,在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之时,梦中警幻仙子的妹妹,名“兼美”,字“可卿”,说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更是明白地显示了曹雪芹将秦可卿塑造成身兼钗黛二人之优长而避其缺憾的完美形象的意图,只不过由于删改的关系,使这个人物虎头蛇尾,而曹氏未尽的笔墨却毫不保留地转移到了香菱身上,作为可卿影子的香菱非常完美地将宝钗和黛玉两人的独特品格融于己身,又恰好克服了她们各自的弱点。她有黛玉的天真,却不失温厚,同时她的温厚又与宝钗不同,宝钗的温柔敦厚多多少少带有一种“克己复礼”的做作和“藏愚守拙”的狡猾,而香菱的温和却是真正从天性中流露出来的,不带一点点人为的痕迹。不过也正是这种完美到有些中庸的性格,让香菱几乎淹没在争奇斗艳的大观园中,要不是那一段离奇的身世,恐怕鲜有人瞩目。
香菱是《红楼梦》中最不幸的人。别人的不幸或许只是一时一事,总还有值得庆幸的东西充当调剂,即使如黛玉之悲惨,犹有宝玉之全心呵护乃至生死相随,未尝不是不幸之中的大幸。而香菱的人生却每一步都充满坎坷,厄运像挥之不去的梦魇,如影随形地缠绕着她,总是在幸福即将接近她的时候,将之无情地击碎,让她永远挣扎在不幸的深渊,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她的人生仿佛就是不幸的代名词,永远与幸福绝缘。原本有着令人艳羡的出身,甄家虽没贾家的富贵荣华,可在苏州也算得上望族,又是独生女儿,被一家人爱如珍宝,不知多少人曾嫉妒过这个小小女孩的幸运,然而这一切在香菱懵懵懂懂还不知道幸福为何物的时候就烟消云散了。被人贩子养大的香菱,后来被冯渊看中,幸福又一次走近了,冯家虽只是个小乡绅,没有大富大贵,难得的是冯渊对香菱一见钟情,而且誓不再娶,这对香菱而言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归宿。谁知道又被薛蟠中间插了一脚,打死冯渊,抢走香菱,幸福再一次被厄运打败。跟了薛蟠,这个呆霸王虽然不懂得怜香惜玉,可香菱的日子总还过得去,可薛蟠又偏偏娶回一个夏金桂,心肠歹毒,手段毒辣,想尽办法折磨香菱,最后甚至动了杀机,欲置香菱于死地,最后自食其果,竟阴错阳差地把自己毒死了,可谓大快人心,而香菱的灾难也总算告一段落。尔后在薛姨妈主张下,薛蟠将香菱扶正,香菱总算因祸得福,苦尽甘来,可是最后又因难产而死,结束了她短促却布满了灾难的一生。这就是香菱的人生,总是与幸福擦肩而过,总是与不幸纠缠不休。
没有人在听完香菱的故事之后不为她伤心叹息的,即使贾府里那些经历了大风大浪的太太奶奶们,也都忍不住流露出满腹同情。可是却从没见香菱自哀自怜,最有理由怨天尤人的她,却从未抱怨过。在那个勾心斗角、凄风冷雨的环境里,黛玉在悲吟“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而香菱仍旧在自得取乐的憨笑。即使在被夏金桂折磨、被薛蟠毒打不得已住进了大观园以后,香菱也没流露出丝毫前途未卜的惆怅,而是一头扎进了诗的国度里,那么认真地全神贯注地学作诗,全然忘却了自己当时有家不能归的悲惨处境,倒仿佛作不出一首好诗才是她人生最大的烦恼。所以,香菱的快乐不是屡经坎坷后麻木不仁,而是一种浑然忘我的自在天真。对每一天的生活都贯注满腔热情,抓住每一个幸福的机会都尽情享受,她对快乐比任何人都敏感。
不幸未能在她的心灵上投下阴影,过去生活中的所有不幸也许永远会埋藏在记忆里,只是香菱从不回头。只有别人一遍遍在问,“你父母今在何处?今年十几岁了?本处是哪里人?”而香菱从来都是淡淡的回一句,“不记得了”。没有伤感也没有遗憾。写满不幸的过去在香菱看来,已永远成了过去,她知道对人而言,昨天是毫无意义的,新的希望只能在明天出现。所以她总是面向前方,将目光投向原处。虽然命运最终都没有回报她的期待,但香菱的人生却因为这永不懈怠的期待而幸福。
香菱是《红楼梦》里最不幸却活得最幸福的人。
香菱的幸福让我们终于明白,幸福从来不在于你拥有什么,幸福是一种能力,一种你能不能给自己创造幸福的心境的能力。阅尽人间丑恶,都不放弃对真善美的信仰;身处黑暗之中,仍在心里装满阳光;经历无数次失望,只要生命继续,就永远充满希望;尽管这世界千疮百孔,都努力去爱它,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的,“生活就是天堂”。《红楼梦》每每称“呆香菱”、“憨香菱”,正所谓大智若愚。雪芹先生正要让大家明白,金陵十二钗个个冰雪聪明,却终为聪明所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何止熙凤一人,反倒是谓之“呆”谓之“憨”的香菱才是第一聪明人。
香菱是《红楼梦》中最不幸的人。别人的不幸或许只是一时一事,总还有值得庆幸的东西充当调剂,即使如黛玉之悲惨,犹有宝玉之全心呵护乃至生死相随,未尝不是不幸之中的大幸。而香菱的人生却每一步都充满坎坷,厄运像挥之不去的梦魇,如影随形地缠绕着她,总是在幸福即将接近她的时候,将之无情地击碎,让她永远挣扎在不幸的深渊,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她的人生仿佛就是不幸的代名词,永远与幸福绝缘。原本有着令人艳羡的出身,甄家虽没贾家的富贵荣华,可在苏州也算得上望族,又是独生女儿,被一家人爱如珍宝,不知多少人曾嫉妒过这个小小女孩的幸运,然而这一切在香菱懵懵懂懂还不知道幸福为何物的时候就烟消云散了。被人贩子养大的香菱,后来被冯渊看中,幸福又一次走近了,冯家虽只是个小乡绅,没有大富大贵,难得的是冯渊对香菱一见钟情,而且誓不再娶,这对香菱而言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归宿。谁知道又被薛蟠中间插了一脚,打死冯渊,抢走香菱,幸福再一次被厄运打败。跟了薛蟠,这个呆霸王虽然不懂得怜香惜玉,可香菱的日子总还过得去,可薛蟠又偏偏娶回一个夏金桂,心肠歹毒,手段毒辣,想尽办法折磨香菱,最后甚至动了杀机,欲置香菱于死地,最后自食其果,竟阴错阳差地把自己毒死了,可谓大快人心,而香菱的灾难也总算告一段落。尔后在薛姨妈主张下,薛蟠将香菱扶正,香菱总算因祸得福,苦尽甘来,可是最后又因难产而死,结束了她短促却布满了灾难的一生。这就是香菱的人生,总是与幸福擦肩而过,总是与不幸纠缠不休。
没有人在听完香菱的故事之后不为她伤心叹息的,即使贾府里那些经历了大风大浪的太太奶奶们,也都忍不住流露出满腹同情。可是却从没见香菱自哀自怜,最有理由怨天尤人的她,却从未抱怨过。在那个勾心斗角、凄风冷雨的环境里,黛玉在悲吟“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而香菱仍旧在自得取乐的憨笑。即使在被夏金桂折磨、被薛蟠毒打不得已住进了大观园以后,香菱也没流露出丝毫前途未卜的惆怅,而是一头扎进了诗的国度里,那么认真地全神贯注地学作诗,全然忘却了自己当时有家不能归的悲惨处境,倒仿佛作不出一首好诗才是她人生最大的烦恼。所以,香菱的快乐不是屡经坎坷后麻木不仁,而是一种浑然忘我的自在天真。对每一天的生活都贯注满腔热情,抓住每一个幸福的机会都尽情享受,她对快乐比任何人都敏感。
不幸未能在她的心灵上投下阴影,过去生活中的所有不幸也许永远会埋藏在记忆里,只是香菱从不回头。只有别人一遍遍在问,“你父母今在何处?今年十几岁了?本处是哪里人?”而香菱从来都是淡淡的回一句,“不记得了”。没有伤感也没有遗憾。写满不幸的过去在香菱看来,已永远成了过去,她知道对人而言,昨天是毫无意义的,新的希望只能在明天出现。所以她总是面向前方,将目光投向原处。虽然命运最终都没有回报她的期待,但香菱的人生却因为这永不懈怠的期待而幸福。
香菱是《红楼梦》里最不幸却活得最幸福的人。
香菱的幸福让我们终于明白,幸福从来不在于你拥有什么,幸福是一种能力,一种你能不能给自己创造幸福的心境的能力。阅尽人间丑恶,都不放弃对真善美的信仰;身处黑暗之中,仍在心里装满阳光;经历无数次失望,只要生命继续,就永远充满希望;尽管这世界千疮百孔,都努力去爱它,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的,“生活就是天堂”。《红楼梦》每每称“呆香菱”、“憨香菱”,正所谓大智若愚。雪芹先生正要让大家明白,金陵十二钗个个冰雪聪明,却终为聪明所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何止熙凤一人,反倒是谓之“呆”谓之“憨”的香菱才是第一聪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