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天降初雪的消息是在朋友圈得知的,在开启门窗时,熨斗的天气是雨夹雪,地上显得尤为湿漉漉,天地清明。今年的初雪比去年早了半个月,去年的初雪是在一位千里跪拜的行脚僧抵达石泉时,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的。
在办公室烤着火炉,稍有门缝开,就有一股冷冽的气息涌入。半晌时看到窗外的雪花飘飘扬扬的,心里很欣喜。于是决定要行走在有雪之日的熨斗,加入刷雪景朋友圈的行伍里。穿上登山鞋,打探好山上落雪的状态,吃完午饭,约上友人,骑上摩托,手心呵上一口气便出发了。沿着喜熨路攀顶灵雀山,海拔高一度,果然不同,但见皑皑之态映入眼帘。
喜熨路的景色随着盘山路而变幻。 路旁的茶园已错落有致描绘上,地膜下孕新芽,三九严寒时,厚积薄发待春风。渐渐过了盘道,风雪一齐打在我们的脸上,闻雪景很美而不顾寒冷,听鸡鸣犬吠,愈发空灵。转过山头,忽然见雾凇沆砀,冰清玉洁的一片世界迎面而来,农家炊烟袅袅,天地一片白茫茫,虽然看不见太远的地方,但有翩翩之态,万物都被粉饰。停车、找角度、雪中忆趣、拍摄找技巧。汽笛奔鸣,飞鸟掠过,能俯瞰水墨般的熨斗。
抵达灵雀山脊梁上,入得寺院,一片雪竹惹人喜爱。 相传其形像一只山雀,昂首向东,另有两列山峰如雀翅分列左右,作欲飞之势头,故名“灵雀山”。山顶原有古寺,现为后来景区开发恢复后的形态,相传供奉着慈航道人-观音大士,每逢农历正月初一、六日,九月十九日是灵雀山的庙会期。第一感觉就是倚窗席坐,德高望重的禅师煮着禅茶款待信众,一一点拨信众,大多是信手拈来的小事禅理,信众豁然踏雪归去。进入寺院,就有“灵雀山”的牌楼夺眶而来,阶梯旁有丛竹,有绿色林木,都是雪色覆上的美丽。过水泥台阶后就是人工砌成的石阶,错落山石,相映成趣,旁侧的松针缀满了雪绒花,飞鸟过后,往往就有“簌簌”雪花飘落的景致。到了正殿院落的外围,俯瞰四下山村景色,心由此宽广无比,伟岸于心。寺庙内搭的红很鲜艳,香炉中的灰烬能看到这里日渐兴旺,过大殿,处处都是青松掩映着。都是在这里迷经风雨的古老树木,见证风雨更迭。未知有几寸墙体、木梁是历史遗留。到了制高点,树顶有汨汨梵音入耳,原来是树顶音响在此,院内略无他人。雪松很坚毅,有风过,也未闻雪落声。院内还有一口未悬挂的钟,一个空空的鼓架,莫非未来也会敲响暮鼓晨钟?
想毕,这里是清静之地,也是参禅境地。在有雪之日,攀上这古刹,想探探更多关于它的历史,为往来人诉说。有雪之日,俯瞰熨斗有雪之境,快哉!
2016/1/13 熨斗镇












在办公室烤着火炉,稍有门缝开,就有一股冷冽的气息涌入。半晌时看到窗外的雪花飘飘扬扬的,心里很欣喜。于是决定要行走在有雪之日的熨斗,加入刷雪景朋友圈的行伍里。穿上登山鞋,打探好山上落雪的状态,吃完午饭,约上友人,骑上摩托,手心呵上一口气便出发了。沿着喜熨路攀顶灵雀山,海拔高一度,果然不同,但见皑皑之态映入眼帘。
喜熨路的景色随着盘山路而变幻。 路旁的茶园已错落有致描绘上,地膜下孕新芽,三九严寒时,厚积薄发待春风。渐渐过了盘道,风雪一齐打在我们的脸上,闻雪景很美而不顾寒冷,听鸡鸣犬吠,愈发空灵。转过山头,忽然见雾凇沆砀,冰清玉洁的一片世界迎面而来,农家炊烟袅袅,天地一片白茫茫,虽然看不见太远的地方,但有翩翩之态,万物都被粉饰。停车、找角度、雪中忆趣、拍摄找技巧。汽笛奔鸣,飞鸟掠过,能俯瞰水墨般的熨斗。
抵达灵雀山脊梁上,入得寺院,一片雪竹惹人喜爱。 相传其形像一只山雀,昂首向东,另有两列山峰如雀翅分列左右,作欲飞之势头,故名“灵雀山”。山顶原有古寺,现为后来景区开发恢复后的形态,相传供奉着慈航道人-观音大士,每逢农历正月初一、六日,九月十九日是灵雀山的庙会期。第一感觉就是倚窗席坐,德高望重的禅师煮着禅茶款待信众,一一点拨信众,大多是信手拈来的小事禅理,信众豁然踏雪归去。进入寺院,就有“灵雀山”的牌楼夺眶而来,阶梯旁有丛竹,有绿色林木,都是雪色覆上的美丽。过水泥台阶后就是人工砌成的石阶,错落山石,相映成趣,旁侧的松针缀满了雪绒花,飞鸟过后,往往就有“簌簌”雪花飘落的景致。到了正殿院落的外围,俯瞰四下山村景色,心由此宽广无比,伟岸于心。寺庙内搭的红很鲜艳,香炉中的灰烬能看到这里日渐兴旺,过大殿,处处都是青松掩映着。都是在这里迷经风雨的古老树木,见证风雨更迭。未知有几寸墙体、木梁是历史遗留。到了制高点,树顶有汨汨梵音入耳,原来是树顶音响在此,院内略无他人。雪松很坚毅,有风过,也未闻雪落声。院内还有一口未悬挂的钟,一个空空的鼓架,莫非未来也会敲响暮鼓晨钟?
想毕,这里是清静之地,也是参禅境地。在有雪之日,攀上这古刹,想探探更多关于它的历史,为往来人诉说。有雪之日,俯瞰熨斗有雪之境,快哉!
2016/1/13 熨斗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