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0贴子:0

扫盲区,小课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個鮏,嬑思解說


1楼2008-07-05 15:32回复
    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


    个性一词最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开始是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来指演员——一个具有特殊性格的人。一般来说, 个性就是个性心理的简称,在西方又称人格。

    个性,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由于个性结构较为复杂,因此,许多心理学者从自己研究的角度提出个性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W.Allport)曾综述过50多个不同的定义。如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R.S.Woodworth)认为:“人格是个体行为的全部品质。”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卡特尔(R.B.Cattell)认为:“人格是一种倾向,可借以预测一个人在给定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它是与个体的外显与内隐行为联系在一起的。” 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认为:“在心理学中个性就是指个体在对象活动和交往活动中获得的,并表明在个体中表现社会关系水平和性质的系统的社会品质。”


    就目前西方心理学界研究的情况来看,从其内容和形式分类方面来看,主要有下面五种定义: 

    第一,列举个人特征的定义,认为个性是个人品格的各个方面,如智慧、气质、技能和德行。 

    第二,强调个性总体性的定义,认为个性可以解释为“一个特殊个体对其所做所为的总和”。 

    第三,强调对社会适应、保持平衡的定义,认为个性是“个体与环境发生关系时身心属性的紧急综合”。 

    第四,强调个人独特性的定义,认为个性是“个人所以有别于他人的行为”。 

    第五,对个人行为系列的整个机能的定义,这个定义是由美国著名的个性心理学家阿尔波特(G.W.Allport)提出来的,认为“个性是决定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



    目前,西方心理学界一般认为阿尔波特的个性定义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个性研究的各个方面。 首先,他把个性作为身心倾向、特性和反应的统一;其次,提出了个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最后,强调了个性不单纯是行为和理想,而且是制约着各种活动倾向的动力系统。 阿尔波特关于个性的上述定义至今仍被西方的许多心理学教科书所采用。 

    前苏联心理学家一般是从人的精神面貌方面给个性下定义的。从这方面理解个性的心理学家又有两种情况:一部分心理学家把个性理解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目前我国的一些心理学教材也持这种观点。另一部分心理学家只从心理的差异性方面把个别心理特征理解为个性。 应该说,前一种看法是比较恰当的。他们认为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个性特征并不孤立存在,而是在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倾向的制约下构成的整体。而后一种看法过于狭窄,没有看到个性倾向在个性中的作用,缺乏对个性各个特征作为有机的整体看待,它显然没有揭示出个性的实质。 

    由于个性的复杂性,我国心理学界对个性的概念和定义尚未有一致的看法。我国第一部大型心理学词典——《心理学大词典》中的个性定义反映了多数学者的看法,即:“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这些层次有:第一,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第二,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第三,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特征,即性格;第四,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这些特征不是孤立的存在的,是错综复杂、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也有少数学者提出将“个性”和“人格”加以区别,认为个性即个体性,指人格的独特性;人格是一个复杂的内在组织,它包括人的思想、态度、兴趣、气质、潜能、人生哲学以及体格和生理等特点。两者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只是互相交错在一起,共同影响着人的行为,人格的形成更多的是由教育决定的。

    综上所述,尽管心理学家们对个性的概念和定义所表达的看法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精神还是比较一致的:“个性”内涵非常广阔丰富,是人们的心理倾向、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以及心理状态等综合形成系统心理结构。 

    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心理学中的个性概念与日常生活中所讲的“个性”是不同的。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行为举止、音容笑貌令人难以忘怀;而有的人则很难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有的人虽曾见过一面,却给别人留下长久的回忆;而有的人尽管长期与别人相处,却从未在人们的心目中掀起波澜。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个性在起作用。一般来说,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容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平淡的个性则很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个性也容易产生一些误解,往往认为一个“倔强”、“要强”、“坦率”、“固执”的人很有个性;而“文雅”、“平和”、“斯文”、“柔弱”的人没有个性。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至少说是不全面的。“倔强”、“要强”、“坦率”、“固执”是一种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者心理特征。由于这种倾向的个性特征比较鲜明、独特,往往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文雅”、“平和”、“斯文”、“柔弱”也同样是一种性格温和、希望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人带有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和区别于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特征。只不过这种倾向性的个性特征比较平淡而不鲜明,往往不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罢了。 由此可见,不管是哪一种倾向性的个性特征,不管这种特征是鲜明的还是平淡的,它都表明了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人人都有,精神面貌人人不可缺少。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个性的人。 个性对于一个人的活动、生活具有直接的影响;对于一个人的命运、前途有直接的作用。 

    这些日常生活中所提的“要强”、“固执”、“坦率”或“文雅”、“平和”、“柔弱”等,实际上是心理学中个性心理特征之一的性格,而不是个性的全部内容。


    2楼2008-07-05 15:56
    回复
      2025-11-13 21:18: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其他资料
      服饰与personality个性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或"诗如其人",意谓文章、书法和诗词等艺术作品能反映其作者的个性。相似地,服饰也能反映穿著者的个性。服饰所反映的个性是天性与角色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天性热情奔放,服饰则浓艳大胆,迷你裙、牛仔裤、宽松衫都不妨一试,披襟当风,意气风发;天性拘谨矜持,则款式保守,色调深沉,中山装纽扣粒粒紧扣,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淡泊含蓄者喜雅洁,素衣一袭,悠然自得;好胜争强者抢占流行的前沿……展现出不同性情、不同衣着、不同的仪表神态风貌。
      消费者对服饰的款式、色彩、图案和质地常会显示出某种偏爱,这种偏爱是个性的反映和表露。其中服饰色彩与个性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少研究者声称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偏爱冷色调的服饰消费者通常表现出安详、冷漠和好沉思冥想的个性;喜欢暖色调的人一般精神饱满,天性活泼好动,富于情感,热情而急躁;偏爱红色的人渴望刺激,好新奇;喜欢褐红色的人,不少是属于多情善感而又容易与人亲近的类型,秉性柔和温顺;紫色的爱好者常常带有艺术家的气质或自命清高;棕色和绿色常常是稳重谨慎性格的人所中意的色调,这些人不喜欢锋芒毕露;橙黄和橙红是乐观天性的表露;偏爱白色或银灰色的人往往高雅脱俗;喜欢黑色的人也许十分谨慎,如果喜欢黑色配紫色的话,则可能是忧郁或悲观的反映;偏爱黄色,特别是大面积地使用黄色,则是醉心现代作风的表现等等。
      服饰的个性表现与环境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某些场合和环境有助于个性化的充分表现,某些场合则易于抹杀个性。例如,在一些远离日常生活的场合中,如化装舞会和狂欢节活动,人们可以暂时抛开体面、礼节和身份,置习俗陈规于不顾,放纵自己的想象和平时受到压抑的欲望,穿着打扮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个人特征和流露出深层意识。相反,在庆典、婚礼或纪念仪式等隆重场合上,在宴席、大剧院或其他豪华富丽的环境中,人们或着制服,或穿礼服,容易表现为干人一面的效果。
      不同类型的服饰消费者,其服饰的个性化程度各不相同。时装的创新者和倡导者的服饰一般都具备极为鲜明的个性。他们往往率先采用某一新颖的款式,或在选择一种较常见的时装时略加变化--修改某些细节,调整色调的深浅浓淡,或换一种配套方式。在这类消费者中,较高文化程度的人所占比例较大,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社会安全感和较高的自信心,以及独立的见解和自主的地位,其为人行事不需求外界的支持。他们常常是活跃于各种公开场合的和好交际的人,重视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认为或意识到自己引人注目,懂得或擅长用穿着方式来支持自己对人生和服饰行为的看法和观点。赶时髦和随大流的服饰消费者往往缺乏鲜明的个人特征。也有人不喜欢受人注意,穿着打扮力求随俗普通,以使自己可以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隐蔽到人群中去是为了寻求安全感。
      服饰被看作是认识穿著者个性的捷径。如前所述,服饰反映个性几乎成了一句格言。但是,这种反映的精确度究竟如何?我们可以用服饰装点出一个理想的形象,给人以我们所乐意给出的印象;另一方面,服饰也会暴露你深藏在心底的奥秘。因此,有一种服饰社会心理学理论,把服饰反映个性这一现象区分为表现公开的自我和流露隐蔽的自我两个不同的侧面。一个人的个性有不同的侧面和丰富的内涵,服饰形象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服饰的消费者可以进行思考和选择。


      4楼2008-07-05 16:27
      回复
        2.騑茱橊


        6楼2008-07-05 16:28
        回复
          基本概念
          主流的事物,应该说大多都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整体,内部或许运动剧烈;但依然遵循既有的规律和法则来运作,结果是可以预见的。——比如旅行,通过旅行社的话,今天明天后天的行程、景点、游客的反应,导游心中大概都有一个谱在那里,不会有大的变化。若是通过单人骑马旅行,在今天则是无法预测会遇到什么情况:比如社会的反应、交通法规的限制、马料的补充、住宿等,都存在一系列问题。但是在古代,骑马旅行是很常见的方式,是主流方式。到今天变成非主流的,也是世界变化的结果。 

          非主流是主流的逆向思维.应该保持它的活力。这个活力不是指其存在与否或正在运行与否,而是指其创造的能力。很多非主流的事物,一旦失去其创造力,尽管其形式仍然是非主流的,那么只有两种结局:一、消灭;二、被同化。比如嬉皮士风潮,一旦失去了其特定的历史创造力,不能与时俱进的发展自己的理念,也就逐渐沦落到一种时尚了。 

          而无法确切定义或没有定论,则是非主流事物拥有创造力的反映。比如R&B风格,在诞生之初,并非现在的唧唧歪歪尽说些没用的风花雪月。也因为它的尖锐与野蛮血统,充满了张力,难以为大众社会所容纳。因此,现在R&B风格的风靡全球,是经过改造加工后的东西,保留了其形式美,但斩断了其发展的根。没有了现实的营养,它也就成了主流当中的一个零部件,成了一个流行语,被商品化,然后在世界各地的橱窗里展览、出售。 

          这些都是已经主流化了的非主流事物。更多的非主流事物,正在产生,但是在地下或者角落里,不为人知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非主流代表的正是社会的发展趋向,人类前进的活力源,社会肌体里的变异基因片断,创造力的所在。所以,请你不要将非主流看成消遣与奇闻异趣似的八卦新闻。如果觉得非主流很浅薄,那很遗憾,只能证明你真的很平庸而已。因为已经丧失了自信和大气,没有勇力继续创造、接纳未有过的事物,如同行尸走肉般的存在于世,这样的下场不就是所谓的地狱么。 

          从心理上来说,主流总想要确认什么,树立什么,划定什么,保持什么。。。然而世界的本象并非因人而在,不断的发现发现再发现,创造创造再创造,对世界的认知也就越深刻,当然也更繁复而深奥。这注定是一个杀死脑细胞的好方法。非主流不光破坏自己,也破坏周边世界。因此,大多时候,非主流的主体都难以被大众社会所接纳。历史其实也正是如此。所谓的历史,往往是大众版的历史,而不是以历史的真相为历史。 

          非主流是一种体验,而作为一种体验,必然要经过行为主体的感觉思考与行为。那么,较为通俗的说法就是,非主流的家伙总能表现出一种个性。这种个性必然是强烈的,否则将湮没于共性的芸芸众生。其实众生皆有个性,但是很微弱,绝大多数个性种子尚不足以突破自身的谷壳,更不用说生根发芽,开出他人能见到的繁丽之花了。所以说,个性的表现,不是每个人都有。 

          但是,所谓个性,似乎又通过言行来表达。言行总要遵行一定的规律和法则。因此就有了可以模仿和学习的可能。智商较为发达的阴谋家于是可以通过故意的放言高论欺世盗名,比如终南山道士。这些非主流的言行,其实都是死了的,斩断了思想之根的流行语、商品,是可以大规模刊行发售的武功秘笈,注定,不能继续前进。所以才有了几千年的鬼蜮伎俩和卫道士以及形形色色所谓的高人们。 

          我想,主流应该是一个时代的大众的潮流吧。 

          非主流当然就不是跟随大众潮流的东西,另类些,张扬些,或者更确切点说是符合我们个人心理的行为。或者超前,或者滞后。 但,非主流是有转变成为主流的可能的。


          7楼2008-07-05 16:30
          回复
            非主流——“Non-mainstream”是什么?非主流即在同类别中不是现在最流行、最常见的。 

            如:现在主流CPU是英特尔的赛杨、奔腾、酷睿 2 Duo,AMD的闪龙、速龙等,而曾备受瞩目的酷睿 2 Extreme 由于价格过高;导致消费人群狭小,只有少数机群使用——这就是非主流CPU。 当然,主流和非主流并不局限于价格因素,主要是以受众程度,使用者的多少来决定,当然,这个词也可用在诸如写作风格、消费品等众多领域。

              另外,我们现在常用的非主流这个词,多在穿衣和打扮上。就是张扬个性、另类、非大众化就是时尚潮流的意思, 换句时尚前卫的话说就是有“个性”,适合现在的年轻人的口味。非主流有好的方面,也有不足的方面,下面主要介绍的也是这方面的内容。

            主流(常规固定模式):
            顾名思义!即是时下流行的主要趋势!多数人所追寻的!
            (例如:哈日、哈韩、哈SM……)

            非主流(非常规流动模式):
            反其道而行!既是叛逆、张扬、狂野、诡异……少数人秀出自我的时尚的另类流行风!
            (最早的非主流主要追寻哈日、哈SM、欧美宫廷风、吸血鬼诡异气质等元素)
            时下一批所谓的时尚人士盲目的追寻着非主流!不知不觉中已经把“非主流”推向“主流”!
            简单的说!一件漂亮的衣服!只有一个人穿了!那是时尚!如果一大批人都穿了!那不是校服就是工作服!
            这种盲目的跟风心理!
            就像上世纪80年代西装风潮!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西装“修身养形”所有的人都穿!
            工人穿!商贩穿!无业游民穿……上班穿!下班穿!有了件西装恨不得睡觉都穿!穿的都走样了还穿!
            就像上世纪90年代欧版风潮!无论什么人!什么身材!什么职业!
            欧版鞋!欧版裤!一个个穿的都跟企鹅似的!上楼梯都跟卓别林似的!
            你有那欧美人的修长身材吗?你有欧美那普及的电梯自动化不用走楼梯吗?……
            说句最不客气的话:
            “你喜欢国外的进口跑车把它原封不动的放中国路面上开!你看有没有“夏利”实用!2天底盘就给你干碎!”
            我这样说不是为了贬低国人!跟风可以!但不要盲目!
            每个国家的流行元素、建筑、衣食住行……都是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而定的!
            像咱们中国的唐装、中山装……现在不也是一种时尚吗?


            8楼2008-07-05 16:30
            回复
              主要表现
              图片:喜爱另类奇怪的图片,比如摆POSE时会装出各种奇特表情。喜欢PS图片。
              打扮:与大众不同,比如女穿男装,穿着嘻哈等搭配都是普通人眼中"不伦不类"的,给人一种”就是不懂搭配”的感觉.
              发型:染发采用蓝色白色等颜色,或者做夸张的造型等。
              音乐:劲爆,先锋,拉风等等这样的音乐受到欢迎。
              生活:不人云亦云,不追求大众化,思想也叛逆激进,有创造力。
              个性:无限展示自己的自信,阳光,活力。      


              11楼2008-07-05 16:31
              回复
                相关评论
                ·非主流与历史观

                “大多时候,非主流的主体都难以被大众社会所接纳。历史其实也正是如此。所谓的历史,往往是大众版的历史,而不是以历史的真相为历史。”就是上面说的“主流总想要确认什么,树立什么,划定什么,保持什么。”是大多数人的思想,占有统治地位,不会被推翻,因为“非主流”毕竟是少数人。通过“主流”与“非主流”这个问题从而扩大到历史或者是这个世界,就像所说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也是这个意思,有些事情能被少数人推翻;但毕竟还有很多事情是不可以的、无奈的。 

                  很多非主流的事物,一旦失去其创造力,尽管其形式仍然是非主流的,那么只有两种结局:一、消灭;二、被同化。比如嬉皮士风潮,一旦失去了其特定的历史创造力,不能与时俱进的发展自己的理念,也就逐渐沦落到一种时尚了。 

                  这些都是已经主流化了的非主流事物。更多的非主流事物,正在产生,但是在地下或者角落里,不为人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非主流代表的正是社会的发展趋向,人类前进的活力源,社会肌体里的变异基因片断,创造力的所在。所以,请你不要将非主流看成消遣与奇闻异趣似的八卦新闻。如果觉得非主流很浅薄,那很遗憾,只能证明你真的很平庸而已。因为已经丧失了自信和大气,没有勇力继续创造、接纳未有过的事物,如同行尸走肉般的存在于世,这样的下场不就是所谓的地狱么。 

                ·非主流与人的个性

                再说另一个问题,“非主流”人群如果能将自己的个性展示到位,那会是让人欣赏并接受的;如果太过另类、另类的过了火就是不好的了,不仅破坏了自己的形象,也会引领一些跟风的人从而破坏了社会的形象或者上升到一个国家的形象。这就是所谓的“非主流不光破坏自己,也破坏周边世界。” 
                主流的事物,应该说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内部或许运动剧烈,但依然遵循既有的规律和法则,结果是可以预见的。比如旅行,通过旅行社的话,今天明天后天的行程、景点、游客的反应,导游心中大概都有一个谱在那里,不会有大的变化。若是通过单人骑马旅行,在今天则是无法预测会遇到什么情况:比如社会的反应、交通法规的限制、马料的补充、住宿等,都存在一系列问题。但是在古代,骑马旅行是很常见的方式,是主流方式。到今天变成非主流的,也是世界变化的结果。 
                  而无法确切定义或没有定论,则是非主流事物拥有创造力的反映。比如R&B风格,在诞生之初,并非现在的唧唧歪歪尽说些没用的风花雪月。也因为它的尖锐与野蛮血统,充满了张力,难以为大众社会所容纳。因此,现在R&B风格的风靡全球,是经过改造加工后的东西,保留了其形式美,但斩断了其发展的根。没有了现实的营养,它也就成了主流当中的一个零部件,成了一个流行语,被商品化,然后在世界各地的橱窗里展览、出售。 

                从心理上来说,主流总想要确认什么,树立什么,划定什么,保持什么。然而世界的本象并非因人而在,不断的发现发现再发现,创造创造再创造,对世界的认知也就越深刻,当然也更繁复而深奥。这注定是一个杀死脑细胞的好方法。非主流不光破坏自己,也破坏周边世界。因此,大多时候,非主流的主体都难以被大众社会所接纳。历史其实也正是如此。所谓的历史,往往是大众版的历史,而不是以历史的真相为历史。 

                非主流是一种体验,而作为一种体验,必然要经过行为主体的感觉思考与行为。那么,较为通俗的说法就是,非主流的家伙总能表现出一种个性。这种个性必然是强烈的,否则将湮没于共性的芸芸众生。其实众生皆有个性,但是很微弱,绝大多数个性种子尚不足以突破自身的谷壳,更不用说生根发芽,开出他人能见到的繁丽之花了。所以说,个性的表现,不是每个人都有。

                但是非主流现在成为了一种主流时尚。

                  非主流,我不想用主流来界定它。因为容易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循环悖论中去。 

                  在我看来,非主流,是有几个特点的:
                


                12楼2008-07-05 16:32
                回复
                  2025-11-13 21:12: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无法确切定义或到目前为止没有定论。 

                  2、正在变动当中,或者说仍然存在较大变动。但是,所谓个性,似乎又通过言行来表达。言行总要遵行一定的规律和法则。因此就有了可以模仿和学习的可能。智商较为发达的阴谋家于是可以通过故意的放言高论欺世盗名,比如终南山道士。这些非主流的言行,其实都是死了的,斩断了思想之根的流行语、商品,是可以大规模刊行发售的武功秘笈,注定,不能继续前进。所以才有了几千年的鬼蜮伎俩和卫道士以及形形色色所谓的高人们。 

                  ·非主流与潮流的辩证关系

                  我想,主流应该是一个时代的大众的潮流吧。非主流当然就不是跟随大众潮流的东西,另类些,张扬些,或者更确切点说是符合我们个人心理的行为。或者超前,或者滞后。但,非主流是有转变成为主流的可能的。非主流是一种潮流,是追求与众不同的个性主义。但是这个潮流追赶的人过多,也就是说非主流已经成为主流。你再模仿,其不是随波逐流?拿什么说与种不同?任何事物都有2面性,非主流也不能特殊。我承认有些人装扮成非主流的装饰,看起来确实不错。但是,我个人认为模仿非主流可以,关键是模仿它的好的一方面,而不是模仿什么类似“拿小刀子拉伤自己的手腕,然后做吸血状”这不是个性,这不是酷!这是自残!人活在世上,都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哪怕有些事情你从内心并不想做,但是你改变不了社会,只有去适应它!(比如你总要吃饭,吃饭总要花钱!你总要去挣钱,你总不能一辈子都靠父母吧?)部分非主流的追随者,成天就知道个性,就知道与众不同,这没错!但是,你不能成天就知道玩,而无所事事吧?追随非主流没错,但是在追随非主流的同时麻痹自己,堕落自己就不对了!至于非主流的穿戴,我个人认为适合就去模仿,不适合切不可让别人贻笑大方!有些人面相长的比较青春和可爱,模仿非主流无可厚非,但是你要是天生长的比较成熟,你还刻意去模仿,就显得东施效颦了,让人取笑了。 

                  ·对非主流的忠告

                  综上所述,任何一件事物来到我们身边,我们没必要盲目的去模仿和追随,但也没必要示若洪水猛兽!我个人认为:非主流,如果确实适合自己并且自己也喜欢的就去追随,但同时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去分辨非主流好的和糟粕的地方,学其优点、去其缺点。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存在,非主流也是如此。但存在就有道理,非主流确实影响了我们这个社会的一部分人。但我要奉劝的是:希望喜欢非主流并模仿它的那些人,在你们“非主流”的同时,要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不要用颓废、变态的生活方式演绎“非主流”潮流,不要让那些对非主流不是很感冒的人提起非主流时嗤之以鼻,而是翘起大拇指说:“非主流的人们,好样的!”不要用“吮吸自己血液、颓废混日子、逃学打架、混乱性爱.....”来展现非主流风格。应该用非主流的风格演绎积极向上的人生,才是真正的非主流人!


                  13楼2008-07-05 16:32
                  回复
                    网友概诉
                    非主流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因为很大一部分人盲目的追风,而导致它被大众所误解,很多人都开始对它的批判,不可否认.他们说的很对,即使说它不赔为文化,那也不置可否.但是有一点,那并不是真正的非主流,最开始的非主流和现在完全不同,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那是被扭曲的非主流.那顶多算是非主流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分支,真正的非主流是很少引起大家的注意的,虽然他们也算的上另类,但是他们身上也可以体现和谐.
                      给各位盲目追风的朋友们提个醒,我了解到的非主流是这样的:
                      1.他们是普普通通的人,很正常,很大众.
                      2.他们分的清虚幻与现实,他们是生活在现实社会的.
                      3.他们不会过分的扭曲自己,来给人一种新鲜,有个性,有味道的视觉美观,而不是让人觉得不舒服. 
                      4.他们也会打扮得新潮,会复古,会夸张,但要更会注意搭配. 
                      5.他们不会与朋克在一起斯混,更不是色情暴力分子.
                      6.他们懂的自尊自爱.
                      7.他们也很爱美,喜欢shopping,但是他们不会视钱如纸,肆意的挥霍,他们知道什么是属于自己的追求.
                      8.他们懂的什么是生活但又不懂的什么是生活.
                      9.他们喜欢打扮,另类的原因不是为了出名,显示自己.因为那才是非主流,要出名为什么不去当主流?


                    17楼2008-07-05 17:10
                    回复
                      非主流照片的处理方法
                      网络上的非主流图片大多被人用photoshop软件或者光影魔术手等图片处理软件作了后期处理,下面我们以photoshop软件简单说明一下处理方法:
                      步骤1:用PS(就是photoshop的缩写)打开你的照片,
                      步骤2:打开滤镜>>液化,用液化工具把眼睛弄大.
                      步骤3:用眼睫毛笔刷为照片添加上睫毛.
                      步骤4:使用反负冲图片处理方法调整照片整体颜色.
                      网络有大量同类教程,大家用中国人最喜欢爱的百度搜索引擎搜索一下就有许多了


                      19楼2008-07-05 17:11
                      回复
                        非主流在中国
                        在中国所谓“非主流”背叛了非主流这个词语的本意,首先这些青年把很多的流行时尚的很IN很潮的服装打扮归入了非主流的范围把很多流行的词语和PS的一些流行P图效果,如:颓废、复古等都归纳到“非主流”里些都是很IN的东西甚至流行了很久了的,我就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会是非主流,是个极大的误区。最初是以模仿国外punk装扮以及punk一直的颓废叛逆风格为主,这的确可以算是非主流,但非主流也不是穿穿punk装,画画烟熏装那么肤浅的东西,至少punk也有他们的精神 走着punk路线 玩着属于他们punk音乐 。当然他们可能也认为他们的“非主流”有他们的精神,不可否认起初是有一种精神(一种属于所有年青人的叛逆,热情,崇尚自由自在的精神~)但这种精神已逐渐背腐蚀变得很低级,在中国这些青年或孩子 因为他们看上去甚至 大多都还未成年或刚成年 在街上穿着 “有中国特色的”PUNK风格服装,大多还是些low quality 在街上走着 男男女女 做着与年龄不符的事,在网上把自己的大头照改的面目全飞。把这种精神走向了反面,带入了黑暗。年纪大点的人都对现在非主流的打扮相当反感,如果你说这是代沟(也可以理解)那么在我们这里很周围的朋友和很多人,也都是年青人却都对被腐蚀“非主流”也事是相当的反感。“非主流”对我们这的人来说就是个贬义词,如果有天不小心有人对我们说你的什么有非主流的Style,都会觉得是在辱骂一样,这也是一个新的流行,如果有天有人说你很非主流千万别 认为他是在夸奖你时尚哦,赶快埋头回家吧。不仅仅是在我们这里,这种被腐蚀“非主流”在很多地方都逐渐走向贬义词的行列。但任然有很多孩子走着被腐蚀的“非主流”道路。(在此希望他们能早日认识非主流的意义,走如主流或者以积极向上的非主流精神继续走下去,把它带入正道,为他们自己深爱的精神平反)
                        目前所谓非主流在中国被新一代年青人所误解,同时也已基本被主流所和谐,慢慢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
                        非主流定义1-顾名思意(原意)
                        非主流定义2-年青人都有的叛逆,热情,崇尚自由自在等独有的精神
                        非主流定义3-(贬义词)嘲笑你没品
                        非主流定义4-一代不懂事的孩子的幼稚行为……


                        20楼2008-07-05 17:11
                        回复
                          ◢◣文学群 (二三五二零五零二) 欢迎加入 ◢◣
                          ◢◣文学群 (二三五二零五零二) 欢迎加入 ◢◣
                          ◢◣文学群 (二三五二零五零二) 欢迎加入 ◢◣
                          ◢◣文学群 (二三五二零五零二) 欢迎加入 ◢◣
                          ◢◣文学群 (二三五二零五零二) 欢迎加入 ◢◣
                          ◢◣文学群 (二三五二零五零二) 欢迎加入 ◢◣
                          ◢◣文学群 (二三五二零五零二) 欢迎加入 ◢◣
                          ◢◣文学群 (二三五二零五零二) 欢迎加入 ◢◣
                          ◢◣文学群 (二三五二零五零二) 欢迎加入 ◢◣
                          ◢◣文学群 (二三五二零五零二) 欢迎加入 ◢◣
                          ◢◣文学群 (二三五二零五零二) 欢迎加入 ◢◣
                          ◢◣文学群 (二三五二零五零二) 欢迎加入 ◢◣
                          ◢◣文学群 (二三五二零五零二) 欢迎加入 ◢◣


                          21楼2008-07-05 21:01
                          回复
                            - -
                            LS

                            ......................饿.......


                            22楼2008-07-06 19:11
                            回复
                              2025-11-13 21:06: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米....你也帮忙发点


                              23楼2008-07-07 09: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