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儒家的精神与自我建立
——中华文化“己学堂”学习心得
教师:麻尧宾教授
姓名:薛程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团
年级:2012级
学号:2012141461201
作为一名理科专业的学生,在这个学期很荣幸的选到了麻尧宾教授的哲学篇课堂,明白了“己学”是怎样的一门艺术,原来从来没有真正的关注过自身,通过这门学科,我才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切己之学,“己学”之所以叫做切己之学是因为它有两大任务,一是认知自我,二是做好自我,而认知自我是做好自我的前提,做好自我则更有利于认知自我。同时己学是当代儒家文化的一种发展形式,是当代文化的精华,教会了我怎样更好的认清自己。明白了儒家精神的“克己”与“恕人”。己学是对儒家文化的一种继承与发展,适应了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当代的大学生来说对此更应该要有所了解。儒学为己学的精神奠基,己学是儒学的继承和发扬,“为己”思想由孔子提出后,作为儒家思想的基本前提为后期儒学流派所继承,“为己之学”得到进一步展开。“为己之学”反映了儒家对主体自我的肯定,体现了对个体内心精神世界的关切;己学是适合现代社会的新儒学,在当今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面对人役于物、工具理性凌驾于价值理性之上的人类的尴尬境地,现代新儒家杜维明对传统儒家的“为己之学”赞赏有加,认为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中,儒家的为己之学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麻尧宾教授的“己学”更是对儒家精神的一种传承与浓缩,所以我将把我学习“己学”的心得体会发表出来以推动自身的发展,为自己的人生书写更为华丽的篇章。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明白了己学可以用“一己遍照”四个字来概括,肉身若无魂魄,乃多么可悲、可怕之事?文化乃民族之灵魂,倘一民族缺少文化、思想积淀,就如肉身没有灵魂,亦是可怕的存在。余英时曾言现在的中国,仿若没有灵魂的躯盖。通过上课学习我了解到麻尧宾教授曾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做演讲,讲述了其侧重各有不同,然中心话题皆涉及思想空洞。在牛津讲当代中国的文化空洞与新儒学的未来,当代中国虽有意识形态却无思想、信仰,此处所言思想与信仰,乃真正的思想、真正的信仰。人类为自我的群体,面临着能源、材料、水资源危机,环境污染问题,此危机、危殆、危险,简称“危”,其与《尚书·大禹谟》十六字经之“危”乃隔绝么?不然,《尚书》时代人有危机、危殆、危险,当下之人虽距尚书时代已有几千年,亦有自我生存的危机、危殆、危险,虽已有所不同。是故人类群体自我和个体自我皆面临生存之危殆,此种危殆亦广及于整个宇宙世界。
“一己遍照”这四个字的基础是切己之学。“己”就是自我,宇宙有一个最终极本根之体,乃是宇宙自我的本根之体,生发出来有一个条分性种子存在,于是就有分殊的、无数的、各有分别的个体自我的存在。生生不已的展开叫做“照”。“照常”概念有其重要性,与儒家“道不可离”有紧密联系。何谓“道不可离”?《中庸》有“道也者,不可须臾而离也,可离非道也”之说,赅括而言即“道不可离”。它又分两个层面来讲,一个是“显现性格照”,一个是“关联性格照”,就是说每个个体自我一方面在不断地进行自我生命的有机的彰显,这个过程中,自己的优劣势都展露无遗;另外一方面,我们每个自我的个体又不是一个单独的存在,它还存在于群体的网络当中。“一己遍照“一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照体三具”;第二部分:“灯镜遍有”;第三部分“即境即己”;第四部分“三如一贯”。
正如麻尧宾教授所讲:己学是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思考和感悟,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知自我,然后做好自我。“认识自我”即“认识”动作的对象、客体为“自我”。认识动作之主体为“我们”、为“己学”、为对己学有兴趣与关怀之个体、为对自我问题有内在关切之个体。通白地讲,在座诸位以至普罗大众皆可成为认识自我之主体,故不仅限于一小撮人,而应尽可能放在广大、全幅层面看待与实现,此即认识主体本身所具之普遍性格。“认知自我”涉及到自我的生存构造,自我的生存构造成为己学的第一大研究对象。我自己对认知自我的理解是,对我们自身而言,认清自我就是要在各个方面去真正的了解到自己,并通过不断的思考,明白自己是一个怎样人,自己有什么方面的不足,在什么方面有过人之处,更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一个怎么样的人;当然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如果不对一件事物有所了解,就无法真正的去判断是非,更谈不上认知自我,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指坐在教室里学习,而是需要真正的走进别人的世界,去向周围的人学习,甚至可以向周围的一切事物学习,如果可以保持这样高的觉悟的话。认知自我是做好自我的前提,所谓做好自我,也就是提高自己的涵养,做好自身的涵养是一种功夫,在己学里面叫做“动中功夫”,所谓的动中工夫就是我们的世俗形态的这样一种各种行为,各种面对,各种事物当中来建立起自己的道德的要求。通俗来讲,就是说我们并不是在闭门造车,口头上的“我要孝,我要悌,我要忠,我要信”,这种仁义、礼德不是只是对自己而言,而是真正的走到世界当中去,走到社会当中去,走到与各种各样的事物中,与各种各样的人的打交道,去建立一种道德感,去建立一种道德的实现。提高自我的涵养,不仅仅需要从书本当中获取启发,还需要从实践中感悟真谛。因此认知自我很重要,提高自身的涵养也很重要,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有资格要求别人也做到。
这样的学习更是让我明白了己学能使人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己学是修身之学,对个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己学适应了当今世界的多元化,让传统儒学在现代社会的面貌焕然一新,与时俱进。对于在现代生活中提高价值理性提升人文精神,克服浮躁与急功近利的思想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对于端正现代教育的学风,克服教育中过于功利化,工具化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具有积极作用。己学有利于自我精神的建立与完善。在现代生活中,人依旧有许多的欲望,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用己学来约束自我对自己的发张社会的和谐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就更需要明白己学的重要性,来约束自身的思想,为自己的行为设置一个风向标,那就是“己学”。
从自身来看“己学”,以自己作为“镜体”最难,却也最有效。子曰:一日三省吾身,这就是由己看己。以自己为“镜体”,可以得到一些启发,而且这些启发是你永远无法从他人身上得到的。由己看己其实也是由己看人,以他人的角度看己。如果我做了一件错事,我很快就会意识到它是错的,然后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此时别人就是己,己就是别人。如果说由己看人还有可能因为无法透过表面看清本质而做出误判,由己看己则可以直达最深处,看到最本源的思想,因为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这就是由己看己之学。
为己之学,之前所说的为己是为了自己,而现在所说的为己却是做自己。不论你从谁身上学到了什么,最重要的都是将其实践出来,也就是做自己。仅仅是坚持本心是不够的,说一套做一套却还说自己心里有所坚持只是迫于形势岂不是自欺欺人,那样自己的坚持只不过是镜花水月。因此己学最终的目的就是做自己,真正的了解自己,去明白自身所需所缺。
通过学习我终于了解到,一个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有着思考与改进的能力,麻尧宾教授眼中的我们依旧有着那么的不足,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反省自身,我们更需要去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只有先将别人看出自己的不足改正之后,那时候的自省就不仅仅是镜花水月而是锦上添花了,要认识自我,改变自我。我想我只有真正的通过己学将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美好,真正的将“己学”学习体验落实到了生活。才会明白“己学”将会是我的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会在将来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带给我前进的动力。我很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样一门对自己的生活乃至人生都有着重大意义的学科,感谢麻尧宾教授,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良师益友。
——中华文化“己学堂”学习心得
教师:麻尧宾教授
姓名:薛程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团
年级:2012级
学号:2012141461201
作为一名理科专业的学生,在这个学期很荣幸的选到了麻尧宾教授的哲学篇课堂,明白了“己学”是怎样的一门艺术,原来从来没有真正的关注过自身,通过这门学科,我才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切己之学,“己学”之所以叫做切己之学是因为它有两大任务,一是认知自我,二是做好自我,而认知自我是做好自我的前提,做好自我则更有利于认知自我。同时己学是当代儒家文化的一种发展形式,是当代文化的精华,教会了我怎样更好的认清自己。明白了儒家精神的“克己”与“恕人”。己学是对儒家文化的一种继承与发展,适应了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当代的大学生来说对此更应该要有所了解。儒学为己学的精神奠基,己学是儒学的继承和发扬,“为己”思想由孔子提出后,作为儒家思想的基本前提为后期儒学流派所继承,“为己之学”得到进一步展开。“为己之学”反映了儒家对主体自我的肯定,体现了对个体内心精神世界的关切;己学是适合现代社会的新儒学,在当今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面对人役于物、工具理性凌驾于价值理性之上的人类的尴尬境地,现代新儒家杜维明对传统儒家的“为己之学”赞赏有加,认为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中,儒家的为己之学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麻尧宾教授的“己学”更是对儒家精神的一种传承与浓缩,所以我将把我学习“己学”的心得体会发表出来以推动自身的发展,为自己的人生书写更为华丽的篇章。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明白了己学可以用“一己遍照”四个字来概括,肉身若无魂魄,乃多么可悲、可怕之事?文化乃民族之灵魂,倘一民族缺少文化、思想积淀,就如肉身没有灵魂,亦是可怕的存在。余英时曾言现在的中国,仿若没有灵魂的躯盖。通过上课学习我了解到麻尧宾教授曾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做演讲,讲述了其侧重各有不同,然中心话题皆涉及思想空洞。在牛津讲当代中国的文化空洞与新儒学的未来,当代中国虽有意识形态却无思想、信仰,此处所言思想与信仰,乃真正的思想、真正的信仰。人类为自我的群体,面临着能源、材料、水资源危机,环境污染问题,此危机、危殆、危险,简称“危”,其与《尚书·大禹谟》十六字经之“危”乃隔绝么?不然,《尚书》时代人有危机、危殆、危险,当下之人虽距尚书时代已有几千年,亦有自我生存的危机、危殆、危险,虽已有所不同。是故人类群体自我和个体自我皆面临生存之危殆,此种危殆亦广及于整个宇宙世界。
“一己遍照”这四个字的基础是切己之学。“己”就是自我,宇宙有一个最终极本根之体,乃是宇宙自我的本根之体,生发出来有一个条分性种子存在,于是就有分殊的、无数的、各有分别的个体自我的存在。生生不已的展开叫做“照”。“照常”概念有其重要性,与儒家“道不可离”有紧密联系。何谓“道不可离”?《中庸》有“道也者,不可须臾而离也,可离非道也”之说,赅括而言即“道不可离”。它又分两个层面来讲,一个是“显现性格照”,一个是“关联性格照”,就是说每个个体自我一方面在不断地进行自我生命的有机的彰显,这个过程中,自己的优劣势都展露无遗;另外一方面,我们每个自我的个体又不是一个单独的存在,它还存在于群体的网络当中。“一己遍照“一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照体三具”;第二部分:“灯镜遍有”;第三部分“即境即己”;第四部分“三如一贯”。
正如麻尧宾教授所讲:己学是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思考和感悟,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知自我,然后做好自我。“认识自我”即“认识”动作的对象、客体为“自我”。认识动作之主体为“我们”、为“己学”、为对己学有兴趣与关怀之个体、为对自我问题有内在关切之个体。通白地讲,在座诸位以至普罗大众皆可成为认识自我之主体,故不仅限于一小撮人,而应尽可能放在广大、全幅层面看待与实现,此即认识主体本身所具之普遍性格。“认知自我”涉及到自我的生存构造,自我的生存构造成为己学的第一大研究对象。我自己对认知自我的理解是,对我们自身而言,认清自我就是要在各个方面去真正的了解到自己,并通过不断的思考,明白自己是一个怎样人,自己有什么方面的不足,在什么方面有过人之处,更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一个怎么样的人;当然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如果不对一件事物有所了解,就无法真正的去判断是非,更谈不上认知自我,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指坐在教室里学习,而是需要真正的走进别人的世界,去向周围的人学习,甚至可以向周围的一切事物学习,如果可以保持这样高的觉悟的话。认知自我是做好自我的前提,所谓做好自我,也就是提高自己的涵养,做好自身的涵养是一种功夫,在己学里面叫做“动中功夫”,所谓的动中工夫就是我们的世俗形态的这样一种各种行为,各种面对,各种事物当中来建立起自己的道德的要求。通俗来讲,就是说我们并不是在闭门造车,口头上的“我要孝,我要悌,我要忠,我要信”,这种仁义、礼德不是只是对自己而言,而是真正的走到世界当中去,走到社会当中去,走到与各种各样的事物中,与各种各样的人的打交道,去建立一种道德感,去建立一种道德的实现。提高自我的涵养,不仅仅需要从书本当中获取启发,还需要从实践中感悟真谛。因此认知自我很重要,提高自身的涵养也很重要,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有资格要求别人也做到。
这样的学习更是让我明白了己学能使人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己学是修身之学,对个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己学适应了当今世界的多元化,让传统儒学在现代社会的面貌焕然一新,与时俱进。对于在现代生活中提高价值理性提升人文精神,克服浮躁与急功近利的思想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对于端正现代教育的学风,克服教育中过于功利化,工具化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具有积极作用。己学有利于自我精神的建立与完善。在现代生活中,人依旧有许多的欲望,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用己学来约束自我对自己的发张社会的和谐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就更需要明白己学的重要性,来约束自身的思想,为自己的行为设置一个风向标,那就是“己学”。
从自身来看“己学”,以自己作为“镜体”最难,却也最有效。子曰:一日三省吾身,这就是由己看己。以自己为“镜体”,可以得到一些启发,而且这些启发是你永远无法从他人身上得到的。由己看己其实也是由己看人,以他人的角度看己。如果我做了一件错事,我很快就会意识到它是错的,然后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此时别人就是己,己就是别人。如果说由己看人还有可能因为无法透过表面看清本质而做出误判,由己看己则可以直达最深处,看到最本源的思想,因为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这就是由己看己之学。
为己之学,之前所说的为己是为了自己,而现在所说的为己却是做自己。不论你从谁身上学到了什么,最重要的都是将其实践出来,也就是做自己。仅仅是坚持本心是不够的,说一套做一套却还说自己心里有所坚持只是迫于形势岂不是自欺欺人,那样自己的坚持只不过是镜花水月。因此己学最终的目的就是做自己,真正的了解自己,去明白自身所需所缺。
通过学习我终于了解到,一个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有着思考与改进的能力,麻尧宾教授眼中的我们依旧有着那么的不足,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反省自身,我们更需要去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只有先将别人看出自己的不足改正之后,那时候的自省就不仅仅是镜花水月而是锦上添花了,要认识自我,改变自我。我想我只有真正的通过己学将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美好,真正的将“己学”学习体验落实到了生活。才会明白“己学”将会是我的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会在将来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带给我前进的动力。我很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样一门对自己的生活乃至人生都有着重大意义的学科,感谢麻尧宾教授,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良师益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