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区经历过一个月以来的数轮大战,目前形成了北方并州异朽阁幽州白袍将军阁联盟 (下称幽并联盟) 青州齐战 扬州名门及益州烽火燎原四强鼎立的局面。
四大盟中烽火燎原作为目前第一大盟,战力自然不差。本人对其了解不多。故不予多论。幽并联盟因曾经的冀凉两止战联盟夹击而合作;曾上演逆境反击之大战。反守为攻将止战联盟击败。作战经验比较丰富。具体过程别贴曾叙。这里也不多言。名门实力与烽火乃在伯仲之间,两者互争排行第一,并于本次大战前与荆州虎贲军大战于赤壁并击败之,后又与我齐战于松江短暂相持,人不多而战术有致不落下风。可谓名实皆副。
青州由于主力玩家很早形成一致对外共识很快达成合并意向。所以初期发展非常顺利。不但迅速完成了本州力量的整合,而且很快借徐州扬州大战之机,应徐州烽火盟求援,跨出青州,随后进入兖州资源州。并且吸收了徐州原烽火盟主要活跃人员。且占徐州之半。势力大增。之后荆杨大战开始。由于原徐州兄弟与名门相互之仇未尽,领地争端不时发生。且应荆州虎贲军求援之请,更从战略平衡考虑,齐战兵临松江,发起破关之战。但是由于名门巧妙抓住了补刀时机,齐战虽预有防范仍对名门当时战力过于低估,导致名门补刀成功。松江未能破门。
此时,北方局势大变,冀凉联盟被幽并联盟击败,冀州高战部分转区。剩余力量表示愿意就近加入齐战,齐战来者不拒,喜而纳之,并于之后的大战中以其首领汉庭作为齐战大战前敌总指挥,统一调度全盟战事。但因冀州兄弟与幽并联盟之仇未解,领地冲突时有发生。齐战高层与幽并联盟高层协商未果,更发现对方有乘青杨大战席卷冀州进而进入兖州资源州之意图。考虑到荆州虎贲军已经战败,其高战转战新区,已不能有效牵制名门,而名门高层又于松江战场虽对峙但居于相对优势情况下主动提出和解。于是齐战高层接受名门建议。大军转向北上于乌巢 赵地大建要塞 并向邺城进军。邺城大战由此开始。
本次大战历时两天一夜。初始齐战略居上风,由盟主齐未央君亲率高战出击,很快在邺城南部攻占大片领地并兴建要塞群。第一日下午曾推进至邺城南门脚下。形成全面推进之势,但是由于经历一日大战。齐战高战主力或疲或缺,已近强弩之末。而后援大队由于调度仓促,尚于徐青转进途中,后继乏力。且齐战对于幽并联盟之力量尚有低估。于是自第一日傍晚开始,幽并联盟以其以逸待劳之主力大举反击,齐战白天之进展大减。加之战斗中屡屡中对方高战力守低地之陷阱,消耗相对过大,以至于高层中一度曾有退赵整顿再战之议。但未央君综合各方意见之后,仍决定力抗阻击,并再度授予汉庭指挥全权,统一调度正面大军逐地争锋。至一日晚间三点半,大战方告中息。
二日早上8点过后,大战逐渐复起。齐战后援已至,主力也修养完毕,于是在汉庭统一指挥,各前线兄弟竭力配合下,开始反击。与此早些时候,未央君采纳盟中兄弟墨染天与夕影,齐义等人之计,集结部分精锐,以高保密配合,低调绕至邺城北部,开辟北方要塞群,形成对幽并联盟邺城要塞群南北夹击之势。并于二日午后开始,开始长达8个小时的不间断密集防守进攻。此时幽并联盟一方以其主力为中坚也对齐战南北两路攻势发起了针对性反击,其攻击早期一如昨日非常犀利,通常是三队以上合攻一点,针对驻守军的级别实力搭配上相对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部分人善用高守低地的策略,齐战在已吸收教训的情况下还是吃了不少闷亏。在破坏齐战整体推进战术上也颇有成效,常有意无意在齐战既得阵地之中之低级地或暗留主力,或力夺驻守,打进楔子,然后四面开花,使齐战要塞建立过程常居于危险之中。所幸齐战底蕴尚厚,汉庭未央君等人指挥协调得力,数次危机一一度过。此时齐战后援扔源源不断赶来,战场形势虽扔胶着,已现对齐战有利之势。
二日晚些时候,幽并联盟首领鉴于南方战局之隐忧,并感于邺城大战消耗过大,相互之间连续大战,已经疲劳至极,遂向齐战高层表示停战和解之意。
齐战高层经过会商之后,达成一致意见,于是以幽并方面提出的条件为基础。达成和解协议。邺城大战于此正式结束。
此战之前,由于双方没有大规模交过手,因此对于彼此之实力并不清楚了解。开战之初,齐战对于幽并联盟实力估计不足,以致准备不够充分。曾于战中注意过幽并两盟人数变化及部分地区要塞驻守情况,感觉此次会战幽并联盟两会可能已深度合作,将高战居于一盟并力而前。故战力出人意表。此为我个人之猜测。而幽并一方基于之前青杨松江对峙的情况,可能心态上对于齐战此次会战表现之坚决之持久后继力量之底蕴估计不足。故而最后略居下风。此亦为个人之感。
综上而言,此战规模较大,双方动员力量基本近百人,各出其招,针锋相对。不失精彩。两方对对方的实力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战术之运用,组织之协调,将领之组合,技能之搭配都获益良多。齐战对于这样的对手表示敬意。如有可能,希望以后能多做朋友,少为敌手。
游戏终有尽时,所谓情仇争斗,事后不过一笑。记此文章,以为他日回首笑谈之资。
四大盟中烽火燎原作为目前第一大盟,战力自然不差。本人对其了解不多。故不予多论。幽并联盟因曾经的冀凉两止战联盟夹击而合作;曾上演逆境反击之大战。反守为攻将止战联盟击败。作战经验比较丰富。具体过程别贴曾叙。这里也不多言。名门实力与烽火乃在伯仲之间,两者互争排行第一,并于本次大战前与荆州虎贲军大战于赤壁并击败之,后又与我齐战于松江短暂相持,人不多而战术有致不落下风。可谓名实皆副。
青州由于主力玩家很早形成一致对外共识很快达成合并意向。所以初期发展非常顺利。不但迅速完成了本州力量的整合,而且很快借徐州扬州大战之机,应徐州烽火盟求援,跨出青州,随后进入兖州资源州。并且吸收了徐州原烽火盟主要活跃人员。且占徐州之半。势力大增。之后荆杨大战开始。由于原徐州兄弟与名门相互之仇未尽,领地争端不时发生。且应荆州虎贲军求援之请,更从战略平衡考虑,齐战兵临松江,发起破关之战。但是由于名门巧妙抓住了补刀时机,齐战虽预有防范仍对名门当时战力过于低估,导致名门补刀成功。松江未能破门。
此时,北方局势大变,冀凉联盟被幽并联盟击败,冀州高战部分转区。剩余力量表示愿意就近加入齐战,齐战来者不拒,喜而纳之,并于之后的大战中以其首领汉庭作为齐战大战前敌总指挥,统一调度全盟战事。但因冀州兄弟与幽并联盟之仇未解,领地冲突时有发生。齐战高层与幽并联盟高层协商未果,更发现对方有乘青杨大战席卷冀州进而进入兖州资源州之意图。考虑到荆州虎贲军已经战败,其高战转战新区,已不能有效牵制名门,而名门高层又于松江战场虽对峙但居于相对优势情况下主动提出和解。于是齐战高层接受名门建议。大军转向北上于乌巢 赵地大建要塞 并向邺城进军。邺城大战由此开始。
本次大战历时两天一夜。初始齐战略居上风,由盟主齐未央君亲率高战出击,很快在邺城南部攻占大片领地并兴建要塞群。第一日下午曾推进至邺城南门脚下。形成全面推进之势,但是由于经历一日大战。齐战高战主力或疲或缺,已近强弩之末。而后援大队由于调度仓促,尚于徐青转进途中,后继乏力。且齐战对于幽并联盟之力量尚有低估。于是自第一日傍晚开始,幽并联盟以其以逸待劳之主力大举反击,齐战白天之进展大减。加之战斗中屡屡中对方高战力守低地之陷阱,消耗相对过大,以至于高层中一度曾有退赵整顿再战之议。但未央君综合各方意见之后,仍决定力抗阻击,并再度授予汉庭指挥全权,统一调度正面大军逐地争锋。至一日晚间三点半,大战方告中息。
二日早上8点过后,大战逐渐复起。齐战后援已至,主力也修养完毕,于是在汉庭统一指挥,各前线兄弟竭力配合下,开始反击。与此早些时候,未央君采纳盟中兄弟墨染天与夕影,齐义等人之计,集结部分精锐,以高保密配合,低调绕至邺城北部,开辟北方要塞群,形成对幽并联盟邺城要塞群南北夹击之势。并于二日午后开始,开始长达8个小时的不间断密集防守进攻。此时幽并联盟一方以其主力为中坚也对齐战南北两路攻势发起了针对性反击,其攻击早期一如昨日非常犀利,通常是三队以上合攻一点,针对驻守军的级别实力搭配上相对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部分人善用高守低地的策略,齐战在已吸收教训的情况下还是吃了不少闷亏。在破坏齐战整体推进战术上也颇有成效,常有意无意在齐战既得阵地之中之低级地或暗留主力,或力夺驻守,打进楔子,然后四面开花,使齐战要塞建立过程常居于危险之中。所幸齐战底蕴尚厚,汉庭未央君等人指挥协调得力,数次危机一一度过。此时齐战后援扔源源不断赶来,战场形势虽扔胶着,已现对齐战有利之势。
二日晚些时候,幽并联盟首领鉴于南方战局之隐忧,并感于邺城大战消耗过大,相互之间连续大战,已经疲劳至极,遂向齐战高层表示停战和解之意。
齐战高层经过会商之后,达成一致意见,于是以幽并方面提出的条件为基础。达成和解协议。邺城大战于此正式结束。
此战之前,由于双方没有大规模交过手,因此对于彼此之实力并不清楚了解。开战之初,齐战对于幽并联盟实力估计不足,以致准备不够充分。曾于战中注意过幽并两盟人数变化及部分地区要塞驻守情况,感觉此次会战幽并联盟两会可能已深度合作,将高战居于一盟并力而前。故战力出人意表。此为我个人之猜测。而幽并一方基于之前青杨松江对峙的情况,可能心态上对于齐战此次会战表现之坚决之持久后继力量之底蕴估计不足。故而最后略居下风。此亦为个人之感。
综上而言,此战规模较大,双方动员力量基本近百人,各出其招,针锋相对。不失精彩。两方对对方的实力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战术之运用,组织之协调,将领之组合,技能之搭配都获益良多。齐战对于这样的对手表示敬意。如有可能,希望以后能多做朋友,少为敌手。
游戏终有尽时,所谓情仇争斗,事后不过一笑。记此文章,以为他日回首笑谈之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