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的故乡是墨西哥和秘鲁的山地,西班牙人来到美洲,看到满山遍野开着一种金黄色、圆盘状的大花,感到新奇而美丽,回国后把它告诉了女皇。
后来,女皇命令再去美洲探险,将这种花带回。1510年,西班牙殖民者把它带回欧洲,作为观赏植物,种植在花园里。18世纪才传到俄罗斯。今天,世界各地都有它的踪影了。
向日葵是菊科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圆形而多棱角,质硬被粗毛。叶互生,卵形。它的头状花上,有成百上千朵小花。“花盘”就是聚生着许多官状小花,每朵小花结成一颗果实,整齐地排列着。花盘周围一圈金黄色的舌状小花,又大又鲜艳,但不结实,唯一的任务是让昆虫能看到它,引诱前来传送花粉。
金灿灿的葵花每天追逐太阳在打转。早晨,旭日东生,它含笑相迎;中午,太阳高悬头顶,它仰面相向;傍晚,夕阳西下,它转首凝望,向太阳“告别”。它每天跟着太阳转来转去,无怪人们叫它“朝阳花”、“向日葵”、“太阳草”、“转日莲”了。“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杜甫诗说的就是葵花向日转。
葵花为什么朝着太阳转呢?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才发现了这个秘密。原来, 在花盘下面的干茎中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黎明,旭日东生,干茎里的生长素溜到背光的一边去,刺激那一面的细胞迅速繁殖,使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得快,于是整个花盘朝着太阳弯曲。随着太阳在空中位移,茎里的“植物生长素”,不断背着太阳移动,像同太阳捉迷藏似的。就这样,它到每一处,都要刺激细胞加速生长,因而花盘就朝着太阳打转啦。
近年来,随着内源激素鉴定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对向日葵的向光性弯曲又有新发现。原来,在向日葵生长区的两侧除了生长素浓度有差异外,还分析出有较高浓度的叶黄氧化素存在,这是一种脱落酸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是一种抑制细胞生长的物质。实验证明,当向日葵干茎的一侧受到阳光照射30分钟后,叶黄氧化素的浓度,向光的一侧比背光的一侧要高,正好同生长素的浓度相反。科学家认为,向日葵的向光性运动,应该说是生长素与叶黄氧化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叶黄氧化素的作用可能更大些。
向日葵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下越来越重要了。里里外外,浑身都是宝。茎、花盘等可做饲料或燃料。花可制造“葵花滴剂”,可以治疟疾。向日葵是良好的蜜源。葵花子仁可榨油,油质纯正可口。它的副产品,含有药用价值的维生素E、卵磷脂和磷脂,“渣饼”还可加工成粗蛋白粉。葵花子里还含有维生素B3,不饱和脂肪酸和丰富的钾,对医治神经衰弱、降低胆固醇都有一定疗效。
向日葵对改善大气污染有着特别好的效果,向日葵对二氧化氮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最近,菲律宾高山州农学院的专家发现,向日葵是一种天然除草剂,对当地常见的毛鬼针草、牛膝菊和莎草最为有效。原来,向日葵体内含有抑制杂草种子萌芽的物质,如脱落酸、香豆素烷基异硫氰酸盐和弗鲁尔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