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
A.真理原则
B.价值原则
C.效率原则
D.公平原则
24.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是( )
A.真理原则侧重于主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B.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C.真理原则说明认定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D.真理原则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25.下列观点体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的有( )
A.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B.遵循真理尺度就要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尺度就要满足人的需要
C.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D.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价值追求引导人们去探索真理
26.价值的特性是( )
A.客观性
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
27.价值的客观性在于( )
A.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客观性
B.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C.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D.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具有客观性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真理是具体的就是说真理是唯五的
B.价值是抽象的就是说价值是多维的
C.主动体结构和规定的复杂性导致主体的价值关系的全面性.多维性
D.真理的具体性是说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关系和条件
29.真理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 )
A.实践是检验真理和价值的共同标准
B.实践与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C.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动体性、目的性、多样化
D.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有
30.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行动的指南
B.马克思主动义必须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C.必须从实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马克思主动义的原理是对现存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31.对待马克思主动,必须(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C.把马克思主动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
32.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必须( )
A.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
D.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
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
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34.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是( )
A.必然
B.必然王国
C.自由
D.自由王国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 2.ABC 3.BD 4.ABCD 5.ABCD 6.CD 7.ABD 8.ABC
9.CD 10.BCD 11.ACD 12.ACD 13.ACD 14.ABC 15.ABD
16.CD 17.BC 18.ABCD 19.BC 20.BC 21.ABCD 22.ABCD
23.AB 24.BCD 25.A:BCD 26.ABCD 27.BCD 28.CD 29.ABCD
30.ABCD 31.ABC 32.:BCD 33.BCD 34.BD
三、辨析题
1.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主体与客体.主观和客观这两对范畴之间有联系,但不等同。
主观指人的意识.认识.思维,客观即事物的客观存在,如自然界.人类社会等。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相当于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主体和客体则是 认识论范畴,主体是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指与主体发生联系,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两对范畴的联系表现在:主体有主观性,有意识和目的;客体首先是客观存 在,才能成为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两对范畴的区别在于:主体只有和客体相联系才称为主体,离开客体就无所谓主体。而客观存在可以是不依赖于主观.主体的。客观事物与客体是两个有区别的范畴:客观事物只有和主体发生联系才成为主体的客体。当客观事物尚 未进入人的认识领域时,它还只是自在的客观存在,并不是认识的客体。只有与认识的主体发生了对象性关系时,客观事物才具有客体的意义;另一方面,认识 的客体不一定是客观事物。当人的认识活动指向人的精神活动时,认识的客体是精神客体。精神客体本身不属于客观事物。
A.真理原则
B.价值原则
C.效率原则
D.公平原则
24.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是( )
A.真理原则侧重于主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B.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C.真理原则说明认定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D.真理原则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25.下列观点体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的有( )
A.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B.遵循真理尺度就要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尺度就要满足人的需要
C.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D.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价值追求引导人们去探索真理
26.价值的特性是( )
A.客观性
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
27.价值的客观性在于( )
A.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客观性
B.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C.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D.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具有客观性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真理是具体的就是说真理是唯五的
B.价值是抽象的就是说价值是多维的
C.主动体结构和规定的复杂性导致主体的价值关系的全面性.多维性
D.真理的具体性是说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关系和条件
29.真理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 )
A.实践是检验真理和价值的共同标准
B.实践与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C.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动体性、目的性、多样化
D.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有
30.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行动的指南
B.马克思主动义必须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C.必须从实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马克思主动义的原理是对现存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31.对待马克思主动,必须(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C.把马克思主动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
32.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必须( )
A.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
D.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
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
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34.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是( )
A.必然
B.必然王国
C.自由
D.自由王国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 2.ABC 3.BD 4.ABCD 5.ABCD 6.CD 7.ABD 8.ABC
9.CD 10.BCD 11.ACD 12.ACD 13.ACD 14.ABC 15.ABD
16.CD 17.BC 18.ABCD 19.BC 20.BC 21.ABCD 22.ABCD
23.AB 24.BCD 25.A:BCD 26.ABCD 27.BCD 28.CD 29.ABCD
30.ABCD 31.ABC 32.:BCD 33.BCD 34.BD
三、辨析题
1.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主体与客体.主观和客观这两对范畴之间有联系,但不等同。
主观指人的意识.认识.思维,客观即事物的客观存在,如自然界.人类社会等。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相当于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主体和客体则是 认识论范畴,主体是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指与主体发生联系,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两对范畴的联系表现在:主体有主观性,有意识和目的;客体首先是客观存 在,才能成为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两对范畴的区别在于:主体只有和客体相联系才称为主体,离开客体就无所谓主体。而客观存在可以是不依赖于主观.主体的。客观事物与客体是两个有区别的范畴:客观事物只有和主体发生联系才成为主体的客体。当客观事物尚 未进入人的认识领域时,它还只是自在的客观存在,并不是认识的客体。只有与认识的主体发生了对象性关系时,客观事物才具有客体的意义;另一方面,认识 的客体不一定是客观事物。当人的认识活动指向人的精神活动时,认识的客体是精神客体。精神客体本身不属于客观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