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长者来到树下对我说:『舍立弗长老,不是那样专注于禅坐。
你应该这样来让自己专注于禅坐:要使你的身体和心意都不在三界中。
你应该这样来专注于禅坐:要能显示日常行为却不用背离灭谛。
你应该这样来专注于禅坐:要能显示凡夫个性却不用背弃你培养的崇高品性。
你应该这样来专注于禅坐:使你的心智在面对外在形相时,既不在心内安住,也不在身外浮动。
你应该这样来专注于禅坐:不用避开任何信念,三十七种道品就是显明的。
你应该这样来专注于禅坐:烦恼属于世界范畴;你不舍弃烦恼,而能在涅槃里解脱。
舍立弗长老,如来说这样让自己专注于禅坐的人才是真正专注于禅坐。』
世尊,听到这样教导的时候,我哑口无言。因此,我不很愿意去探问这位善知识的病情。」
于是世尊对大目连长老说:「大目连,去维摩诘长者家探望一下他的病情。」
大目连回答佛:「世尊,我实在不想去维摩诘长者家探望他的病。」
「为什么?」
「记得有一天我在毗耶离大城的广场上为居士们说法。维摩诘长者走来对我说:『目连长老,这不是教导白衣居士佛法的方法。佛法一定要根据实相来教。
目连长老,佛法无众生,因为它没有众生的尘垢。
佛法无自我实在,因为它没有欲望的尘垢。
佛法无生命现存,因为它没有生与死。
佛法无人格个性,因为它无需过去的源头或未来的归宿。
佛法安和寂静,因为它没有欲望。
它不成为对象,因为它不用语言文字。
它不可说明表白,因为它超越所有的心智转动。
佛法无处不在,因为它像无限虚空。
它没有颜色、标记或形状,因为它没有任何建立过程。
它没有我的概念,因为它没有占有的习惯性概念。
它没有理想,因为它没有心智、想法或意识。
它无可比较,因为它没有二元对照。
它无条件性假设,因为它不顺应原因。
佛法公平地充满一切事物,因为一切事物都在究竟法界内。
它用非顺应过程来顺应实相。
它住于实相的极限,因为它绝对没有起伏。
它是不可动摇的,因为它与六尘无关。
它不用来去,因为从未站着不动。
它由空假组成,因无痕迹而不寻常;又不需假设或驳斥,因为没有祈愿。
它无确立或撤销,无出生或毁灭。
它无任何基础意识,超越眼、耳、鼻、舌、身、意。
它无高等和下等。
它常住而无动作。
大目连长老,对这样的佛法,怎么可能有教导?大目连长老,甚至连教佛法这样的说法都是假设性的,那些去听它的人只在听一些假设。目连长老,不用假设性的字眼就没有佛法的教师,没有人要听,也没有人了解。这像极了一位幻士对幻人教佛法。
所以,你教佛法时应该注意这些。应当熟知众生诸根。用慧眼的正确洞察力,显明大悲,答谢佛的慈善作为,纯净你的意图,了解佛法的明确术语,你应该为了使三宝传承绵延永不中断而教导佛法。』
你应该这样来让自己专注于禅坐:要使你的身体和心意都不在三界中。
你应该这样来专注于禅坐:要能显示日常行为却不用背离灭谛。
你应该这样来专注于禅坐:要能显示凡夫个性却不用背弃你培养的崇高品性。
你应该这样来专注于禅坐:使你的心智在面对外在形相时,既不在心内安住,也不在身外浮动。
你应该这样来专注于禅坐:不用避开任何信念,三十七种道品就是显明的。
你应该这样来专注于禅坐:烦恼属于世界范畴;你不舍弃烦恼,而能在涅槃里解脱。
舍立弗长老,如来说这样让自己专注于禅坐的人才是真正专注于禅坐。』
世尊,听到这样教导的时候,我哑口无言。因此,我不很愿意去探问这位善知识的病情。」
于是世尊对大目连长老说:「大目连,去维摩诘长者家探望一下他的病情。」
大目连回答佛:「世尊,我实在不想去维摩诘长者家探望他的病。」
「为什么?」
「记得有一天我在毗耶离大城的广场上为居士们说法。维摩诘长者走来对我说:『目连长老,这不是教导白衣居士佛法的方法。佛法一定要根据实相来教。
目连长老,佛法无众生,因为它没有众生的尘垢。
佛法无自我实在,因为它没有欲望的尘垢。
佛法无生命现存,因为它没有生与死。
佛法无人格个性,因为它无需过去的源头或未来的归宿。
佛法安和寂静,因为它没有欲望。
它不成为对象,因为它不用语言文字。
它不可说明表白,因为它超越所有的心智转动。
佛法无处不在,因为它像无限虚空。
它没有颜色、标记或形状,因为它没有任何建立过程。
它没有我的概念,因为它没有占有的习惯性概念。
它没有理想,因为它没有心智、想法或意识。
它无可比较,因为它没有二元对照。
它无条件性假设,因为它不顺应原因。
佛法公平地充满一切事物,因为一切事物都在究竟法界内。
它用非顺应过程来顺应实相。
它住于实相的极限,因为它绝对没有起伏。
它是不可动摇的,因为它与六尘无关。
它不用来去,因为从未站着不动。
它由空假组成,因无痕迹而不寻常;又不需假设或驳斥,因为没有祈愿。
它无确立或撤销,无出生或毁灭。
它无任何基础意识,超越眼、耳、鼻、舌、身、意。
它无高等和下等。
它常住而无动作。
大目连长老,对这样的佛法,怎么可能有教导?大目连长老,甚至连教佛法这样的说法都是假设性的,那些去听它的人只在听一些假设。目连长老,不用假设性的字眼就没有佛法的教师,没有人要听,也没有人了解。这像极了一位幻士对幻人教佛法。
所以,你教佛法时应该注意这些。应当熟知众生诸根。用慧眼的正确洞察力,显明大悲,答谢佛的慈善作为,纯净你的意图,了解佛法的明确术语,你应该为了使三宝传承绵延永不中断而教导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