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132,749贴子:74,652,103

史上三位忘恩负义帝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历史大学堂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1-21 22:10回复
    提到诛杀功臣,人们自然会想到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11-21 22:11
    收起回复
      2025-08-09 02:58: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他的江山有一大半是韩信打下来的,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西汉王朝,刘邦也更不可能当皇帝。刘邦当皇帝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消弱韩信的势力,把当时还是“齐王”的韩信徒封为“楚王”,使其远离自己的发迹之地,然后又有人适时告发韩信“谋反”,刘邦又再将他再贬为“淮阴侯”,不出几个月他的妻子吕雉又以谋反之名将韩信诱至长乐宫砍头。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11-21 22:12
      收起回复
        韩信谋反被杀罪有应得


        IP属地:安徽4楼2015-11-21 22:13
        收起回复
          刘邦诛杀功臣的名声最为响亮,但他并非做得最绝的人物;和历史上的另外两个帝王勾践和朱元璋相比,刘邦的行为简止仁慈得象传说中的“观世音菩萨”。刘邦所诛杀的六个异姓王,虽然在打江山时立了大功,但他们的封国跨州连郡,各自拥有强大的军力和财力,对汉王朝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就算他们念在和刘邦曾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的情份上不举兵反叛,他们的后裔能否还会顾念这种情份就是一个未知数了,一旦实力膨胀到一定的程度,向主子问鼎发难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更何况六个异姓王都是用兵于神的英雄豪杰,年龄也比刘帮小得多,若要反叛朝庭自然难于应付,刘邦抵抗得了并不表明他的后代能够抵抗。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11-21 22:17
          收起回复
            刘朱毛?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5-11-21 22:20
            收起回复
              因此那些强大的封国一朝不灭,汉帝国就一朝不能安枕。刘邦自己就是因反叛项羽才当上皇帝的,因此对封国的忠诚持怀疑态度,最安全的办法就是事先消除隐患,把封国消灭或使其力量消弱到不能累积叛变资本的程度。韩信在当楚王时曾收留了刘邦的天敌项羽的大将钟离昧,招降纳叛连友帮都是一件忌讳的事,就更不用说怀有震主之威的臣子了,因此刘邦对韩信的疑虑并非毫于根据。梁王彭越是因没履行封国出兵助主的义务才招致杀身之祸的;淮南王英布则是率先举兵发难,刘邦连回避的余地都没有,因此刘邦诛杀功臣是有一些不得已的原因,是为了帝国的千秋大计,并非单纯是猜忌心太重或心胸狭隘之故,象和韩信并称“汉初三杰”的张良和萧何,刘邦不但没杀他们还礼敬有加,其他的功臣也都委以重任。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11-21 22:20
              收起回复
                勾践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忍辱负重的君王,也是最著名的忘恩负义的君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11-21 22:26
                回复
                  2025-08-09 02:52: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纪元前四九四年,吴王国大举进攻越王国,越王国不能抵抗,为了保全国家,国王勾践被迫给吴王夫差当奴隶,三年后依靠一号智囊范蠡的智慧才得以返国。勾践回国后,在范蠡和另一位智囊文仲的辅佐下励精图治,秘密重整军备,十年生计,十年教训,于纪元前四七三年打败了比越王国强大十倍的吴王国,报了二十年前的血海深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11-21 22:27
                  回复
                    继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11-21 22:27
                    回复
                      朱元璋必须排第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11-21 22:28
                      收起回复
                        吴王国覆亡的明天,看透了姒勾践本性的范蠡即行逃走,临逃走时写了一封信给越王国的宰相文仲,信上说:
                        “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勾践颈项特别长而嘴象鹰嘴,这种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享乐,你最好尽快离开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11-21 22:28
                        收起回复
                          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11-21 22:28
                          回复
                            我会给你标准的十五字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11-21 22:29
                            收起回复
                              2025-08-09 02:46: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假设范蠡没有先见之明,结局一定不会比文仲更好。当时的越王国刚刚逃离草昧时代,人才极端馈乏,象样的就只有文仲和范蠡两人。勾践虽然只杀了一人,越王国的政治家已被剪除罄尽,性质比刘帮要恶劣得多,造成的危害也要大得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11-21 22: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