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下面这个吧~
李宇春VS周笔畅:PK日德兰~~~~~
作者:浪子天妖
××××年×月××日发生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为激烈的一次海上战斗,在世界大战期间,周笔畅指挥B国大舰队和李宇春指挥的G国公海舰队于在日德兰半岛以西S海峡附近海域海战,又称S海峡海战。
世界大战爆发后,G国遭到B国的海上封锁。为打破封锁,××××年×月,G国舰队司令李宇春根据海上战争计划,确定如下企图:战列巡洋舰在S海峡进行佯动,诱使B国舰队中的某一支大型编队出海,然后以主力截击,将其消灭。为了避免在B国基地附近与B国的整个舰队遭遇,李宇春上将事先在各阵地上层开了22艘潜艇。潜艇的任务是侦察和削弱驶出基地的敌舰,但是G国潜艇未能完成任务。×月30日,B国指挥部从截获的无线电报中得知G国舰队准备出海。因此B国“主力舰队”总司令周笔畅海军上将及时采取了必要的对策。他的企图是:B国舰队的主力进入S海峡迎战敌人,并通过总决战将其消灭。
周笔畅指挥的B国舰队共有151艘,战列舰28艘,战列巡洋舰9艘,装甲巡洋舰8艘,轻巡洋舰26艘,水上飞机母舰1艘、驱逐舰78艘、布雷舰1艘。
李宇春指挥的G国舰队共有110艘,战列舰22艘,战列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11艘,驱逐舰72艘。
B国海军在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各舰舷炮齐射的炮弹重量也比G国海军大1.5倍。B国战列舰的航速比G国战列舰高,但装甲和生命力则不如G国战列舰。
5月30日22时许,B国前卫舰队(战列巡洋舰6艘、战列舰4艘)和主力舰队(周笔畅亲自指挥)分别从罗赛斯、斯卡帕湾和因弗戈登出航东驶。31日2时许,G国前卫舰队(战列巡洋舰5艘)由亚德湾出航北上,主力舰队随后跟进。当日14时许,双方前卫舰队在S海峡附近海域遭遇。B国前卫舰队向东南方向疾进,企图切断G舰退路;G前卫舰队转向回驶,企图将B舰引向G舰队主力。15时48分,双方成同向异舷机动态势开始交战。B战列巡洋舰“不倦”号和“玛丽王后”号被击沉,旗舰“狮”号受伤,G舰损失轻微。一小时后,李宇春将军率G国公海舰队主力赶到,B前卫舰队北撤,以与大舰队主力会合。
由于缺乏侦察,双方舰队司令都弄不清确实情况。B国舰队前卫发现对面有G国舰队主力后,开始撤退,而G国舰队也未料到整个B国舰队都在海上,于是很快便与B国舰队主力遭遇。李宇春将军在不知道B大舰队主力出海的情况下,率G舰队追击B前卫舰队。18时许,B前卫舰队摆脱G舰追击,与舰队主力会合。周笔畅将军判明德舰准确位置后,命令舰队主力成单纵队向东南方向航行,以迂回向东北方向航行的G舰。在队形变换尚未完成时,B舰即同G舰交火。经激烈炮战,B舰“防御”号、“无敌”号和G舰“吕佐夫”号先后沉没,并各有数艘舰只受损。李宇春判明B国大舰队主力投入战斗后,决定撤出战斗。18时36分,G国舰队“同时转向”,向西南方向撤退。周笔畅因担心受到潜艇和鱼雷攻击,没有下令追击,而是改向南驶,企图切断G国舰队向基地返航的退路。19时许,G国舰队再次“同时转向”,企图从B国舰队尾向东突围,结果进入B国主力舰队中央,遭到对方火力猛烈攻击,数艘舰只受创。19时13分,G国舰队第三次“同时转向”,向西而后向南撤退,并以驱逐舰向B国战舰实施鱼雷攻击。B国舰队为免遭德舰鱼雷攻击,于19时21分由南改向东南航行,从而丧失歼灭G国舰队的良机。14分钟后,B舰队转向西南航行。20时17-26分,双方再次进行炮战,随后G国舰队向西撤退。5月31日日终前,G国舰队成功地脱离了敌人。
两支舰队间的夜间战斗只是单艘军舰之间偶尔发生的一些无组织的小冲突。21时许,B国舰队以轻巡洋舰分舰队为前卫,驱逐舰为后卫向南航行。李宇春为突破B战舰拦截,以主力舰为前卫,改向东南冲向B战舰。22时至次日凌晨2时,双方多次交战,B国舰队损失5艘,G国舰队损失2艘。周笔畅在夜间一直未判明G战舰的位置和航向,直到5时40分才获悉G战舰已从B国舰队尾摆脱拦截,因担心遭G国潜艇袭击和触雷,最终放弃追击G国舰队的计划而返航。中午,G国舰队驶回亚德湾。
日德兰海战中,B国舰队损失战列巡洋舰3艘,装甲巡洋舰3艘,驱逐舰8艘,伤亡和被俘约6800人,G国舰队损失战列巡洋舰1艘,老式战列舰1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5艘,伤亡约3100人。
点评:日德兰海战是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战,也是世界海战史上最后一次战列舰大编队交战。日德兰海战中,双方未组织周密侦察,情况不明,指挥不力,双方舰队都没有完成任务,B国和G国的舰队主力并未进行决战,战后双方在北海的力量对比和军事态势未发生重大变化,但周笔畅成功地使B国保住了自己在海上的统治地位。G国舰队射击技术和舰艇操作水平较高,“同时转向”战术运用娴熟。
日德兰海战表明,舰队战斗行动的进程和结局与侦察的好坏、舰队主力指挥是否灵活和果断关系很大。这次海战从战术上讲是李宇春将军获胜,从战略上讲是周笔畅将军获胜,虽然玉米和笔迷都各自宣布自己所支持的超女才是这次海战地获胜者。
本文内容,纯属恶搞;如有雷同,定是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