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首 语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管仲之人本思想乃国家长治之基础,亦为教育办学之根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师者,当心如大地载育万物,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然莘莘学子,唯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方可“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荀子·劝学》)而终成国之栋梁、天之骄子。岁月沧桑、天道酬勤,只有秉承“树木树人、厚德求新”之林院人精神,方能造就今天的辉煌、续写明日的新篇章。
一、筚路蓝缕 创榛辟莽
林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前身系创建于1940年的福建省立农学院森林系。2000年10月福建农业大学与福建林学院合并成立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4月在原福建林学院资源与环境系基础上成立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林学院办学68年来,经历了艰苦创业、曲折进步、健康发展的办学历程,从一个专业发展成为多专业、多层次并具有较大办学规模的学院。目前,学院拥有1个林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森林培育、森林经理学、森林保护学、林木遗传育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海岸带森林与环境)、1个林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森林培育、森林经理学、森林保护学、林木遗传育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生态学、自然地理学、统计学、海岸带森林与环境)、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农业推广(林业领域)),3个高等学校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业(森林培育、森林经理学及生态学),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林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学、统计学)、3个成人教育本科专业,形成了以本科、硕士、博士培养为主,成人教育为辅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其中本科层次包含农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4个学科门类。目前,学院拥有4个省级以上重点学科、2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优质硕士立项课程、6门省重点(优秀)课程、1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二、名师荟萃 成绩斐然
目前,学院共有正高级职称22人,副高职称21人,中级职称21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43人,其中博士21人,硕士26人。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福建省级优秀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0人,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林业局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重点培养对象人选1人,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5人,福建省优秀教师2人,福建省教学名师1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30人,有20多位教师获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在国内外学术机构担任理事、委员以上职务的有17人,在国内二级以上学术机构担任理事以上职务的有11人,教师队伍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
学院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际协作项目、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948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0多项,科研经费累计达3000多万元。通过部省级鉴定的科研成果200多项,有106项成果获奖,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87项。这些科研成果大多已转化为生产力,有利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改革机构 成效显著
学院通过一系列的资源重组、整合等改革措施,目前已建立一套健全、完善、高效的教学机构,极大地提高了本科教育水平与教学质量。学院下设森林资源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水土保持系、森林旅游与保护系、生态环境系、统计系、实验中心等7个教学机构。目前有17个实验室:福建高校森林生态过程与经营重点实验室、树木生理生化实验室、林业生物技术实验室、树木标本室、树木学实验室、森林昆虫标本室、显微镜室、3S技术实验室、分析测试室、学生综合创新实验室、原子分光光度计室、森林生态环境实验室、统计学实验室、森林资源与培育实验室、水土保持实验室、森林保护与游憩实验室、城乡规划与设计实验室。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管仲之人本思想乃国家长治之基础,亦为教育办学之根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师者,当心如大地载育万物,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然莘莘学子,唯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方可“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荀子·劝学》)而终成国之栋梁、天之骄子。岁月沧桑、天道酬勤,只有秉承“树木树人、厚德求新”之林院人精神,方能造就今天的辉煌、续写明日的新篇章。
一、筚路蓝缕 创榛辟莽
林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前身系创建于1940年的福建省立农学院森林系。2000年10月福建农业大学与福建林学院合并成立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4月在原福建林学院资源与环境系基础上成立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林学院办学68年来,经历了艰苦创业、曲折进步、健康发展的办学历程,从一个专业发展成为多专业、多层次并具有较大办学规模的学院。目前,学院拥有1个林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森林培育、森林经理学、森林保护学、林木遗传育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海岸带森林与环境)、1个林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森林培育、森林经理学、森林保护学、林木遗传育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生态学、自然地理学、统计学、海岸带森林与环境)、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农业推广(林业领域)),3个高等学校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业(森林培育、森林经理学及生态学),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林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学、统计学)、3个成人教育本科专业,形成了以本科、硕士、博士培养为主,成人教育为辅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其中本科层次包含农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4个学科门类。目前,学院拥有4个省级以上重点学科、2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优质硕士立项课程、6门省重点(优秀)课程、1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二、名师荟萃 成绩斐然
目前,学院共有正高级职称22人,副高职称21人,中级职称21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43人,其中博士21人,硕士26人。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福建省级优秀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0人,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林业局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重点培养对象人选1人,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5人,福建省优秀教师2人,福建省教学名师1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30人,有20多位教师获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在国内外学术机构担任理事、委员以上职务的有17人,在国内二级以上学术机构担任理事以上职务的有11人,教师队伍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
学院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际协作项目、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948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0多项,科研经费累计达3000多万元。通过部省级鉴定的科研成果200多项,有106项成果获奖,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87项。这些科研成果大多已转化为生产力,有利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改革机构 成效显著
学院通过一系列的资源重组、整合等改革措施,目前已建立一套健全、完善、高效的教学机构,极大地提高了本科教育水平与教学质量。学院下设森林资源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水土保持系、森林旅游与保护系、生态环境系、统计系、实验中心等7个教学机构。目前有17个实验室:福建高校森林生态过程与经营重点实验室、树木生理生化实验室、林业生物技术实验室、树木标本室、树木学实验室、森林昆虫标本室、显微镜室、3S技术实验室、分析测试室、学生综合创新实验室、原子分光光度计室、森林生态环境实验室、统计学实验室、森林资源与培育实验室、水土保持实验室、森林保护与游憩实验室、城乡规划与设计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