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高达同理,设计上不符合战斗需求。
日本意淫出来的高达的一个最本质问题就是受弹面积问题: 最大面积为正面,侧面第二,上方最小。问题是几个人会从头顶来打你?没有几个,大部分都是正面或者侧面,那么如此巨大的正面面积就是活靶。
换个角度,如果我们让高达四只脚在地上爬,头顶加装甲板。如果说头顶肩膀的面积为30m3,那么正面身体的面积大概就是120m3。同样质量的装甲板,我放在30m3的地方,防御力要比放在120m3的地方高4倍。也就是说,让高达四脚着地在地上爬的话,防御力会比两只脚走高4倍。
问题是这还是高达?没关系,把你的民族消灭了以后就没人知道高达这回事了,胜利才是最重要的。
宇宙中的情况稍有不同,但思路是一样的:交战面(或者交战面的邻接面)要尽可能多带武装,交战面的面积要尽量小。
这一条排除掉了EVE里面相当一部分的船:多米yst,蝎子乌鸦,银鹰黑鸟等等。这些高正面面积的船,不论是装甲还是护盾,都是浪费能源的同时防御力低下,是不会出现的设计。
考虑到宇宙中的动力学和未来推进器的效率,会有2种交战可能:
一,推进器效率不高,大家远距离列队对射。
这种情况在设计上将带来至少2种要求:
1,引擎(至少是高效的副推进)要位于最小面积的侧面,便于对射时的机动和回避
这时候你可能会说EVE里面有很多船都是尖尖的啊,适合对射。
可他们的引擎都在后方,这是宇宙战舰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举个例子,我们有两队流线型的飞船在头对头对射,A队的引擎在后方,B队的引擎在侧面,谁打谁效率高?不要问我这个问题。
2,武器装备在交战面的邻接面,阶梯状或者环绕状,适合对头齐射
因为在推进器效率不高的前提下,高速接近对方并环绕无异于骑兵向重机枪冲锋,你要能一步闪到对方身边就算了,慢慢跑过去早就死得一个不剩。那么,重火力会需要面向侧面或后方吗?不要问我这个问题。
武装不设置在接战面,因为武装本身不可能重甲,或者很难。与其因为安置武装在接战面导致接战面因为中弹被穿透,不如把武装设置在接战面周围,虽然加大了正面面积但武装被击中并不会导致飞船直接被毁。
总结1:在推进效率不高的情况下,没有一个EVE飞船完全或者大部分符合战争设计的条件。虽然不少飞船成柱状或者类似,例如C族鲲鹏,A族3战列,金鹏洛基,但这些飞船没有一个有强力的侧推引擎,对抽的时候都只能直直往前冲或者做有限的侧向机动,对比主引擎在侧面的设计,就是活靶。
CCP的局限性:拜托宇宙中又没有空气阻力重力拉扯,高速侧面运动是不会让飞机(误,飞船)解体的!可惜的是现在大部分的设计者都是文科生(误,艺术家),他们不知道这些东西,所以现在市面几乎所有的飞船设计都是正面交战部+后置引擎,直冲送死流。
二,如果未来的推进器效率很高,很容易形成缠斗局面,EVE的飞船有机会吗?
如果你在pvp的时候观察过无人机,稍微动过脑子,大概有过这么一个想法:这无人机炮怎么从侧面射出来?要这样的话直接把引擎装侧面不就得了?
是的,缠斗的时候,优势最大的一方依然是交战面积最小的一方。 这时候我们会发现侧推依然是最佳的选择。我们再给文科生们回顾一次:宇宙没有空气阻力!也就是说引擎装在侧面的飞船在速度上和引擎装在尾部的飞船在速度上是没有区别的!
未来战斗用飞船的设计,会有2-3个喷射口,其中2-3个均匀分布在一侧,1-0个放置在一端,另一端重甲无炮,3-4个侧面挂载武装,侧面可以带有延伸武器架,在增加挂载量的同时不增加穿透面积。
说了这么多,你们大概会想,EVE里面好像没有一个船合适?不,有一个,那就是G驱逐先驱

均匀分布的侧推引擎,交战面为右侧尖端,船体阶梯状适合上下两侧的火炮向侧面齐射,需要改造的地方就是强化侧面的装甲让其适合成为接战面。当一个先驱环绕你的时候,你面对的是它被强化过的最小接战面积和最大的环绕速度,而当一个先驱和你进行远距离炮战的时候,你面对的是它强化过的最小接战面积和最大的纵向速度。(你可以在EVE里面模拟一下,对比其他任意飞船)
类似先驱的设计,是未来宇宙最可能出现的战舰,至于其他的大头娃娃和送死队长,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高达罢了。
日本意淫出来的高达的一个最本质问题就是受弹面积问题: 最大面积为正面,侧面第二,上方最小。问题是几个人会从头顶来打你?没有几个,大部分都是正面或者侧面,那么如此巨大的正面面积就是活靶。
换个角度,如果我们让高达四只脚在地上爬,头顶加装甲板。如果说头顶肩膀的面积为30m3,那么正面身体的面积大概就是120m3。同样质量的装甲板,我放在30m3的地方,防御力要比放在120m3的地方高4倍。也就是说,让高达四脚着地在地上爬的话,防御力会比两只脚走高4倍。
问题是这还是高达?没关系,把你的民族消灭了以后就没人知道高达这回事了,胜利才是最重要的。
宇宙中的情况稍有不同,但思路是一样的:交战面(或者交战面的邻接面)要尽可能多带武装,交战面的面积要尽量小。
这一条排除掉了EVE里面相当一部分的船:多米yst,蝎子乌鸦,银鹰黑鸟等等。这些高正面面积的船,不论是装甲还是护盾,都是浪费能源的同时防御力低下,是不会出现的设计。
考虑到宇宙中的动力学和未来推进器的效率,会有2种交战可能:
一,推进器效率不高,大家远距离列队对射。
这种情况在设计上将带来至少2种要求:
1,引擎(至少是高效的副推进)要位于最小面积的侧面,便于对射时的机动和回避
这时候你可能会说EVE里面有很多船都是尖尖的啊,适合对射。
可他们的引擎都在后方,这是宇宙战舰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举个例子,我们有两队流线型的飞船在头对头对射,A队的引擎在后方,B队的引擎在侧面,谁打谁效率高?不要问我这个问题。
2,武器装备在交战面的邻接面,阶梯状或者环绕状,适合对头齐射
因为在推进器效率不高的前提下,高速接近对方并环绕无异于骑兵向重机枪冲锋,你要能一步闪到对方身边就算了,慢慢跑过去早就死得一个不剩。那么,重火力会需要面向侧面或后方吗?不要问我这个问题。
武装不设置在接战面,因为武装本身不可能重甲,或者很难。与其因为安置武装在接战面导致接战面因为中弹被穿透,不如把武装设置在接战面周围,虽然加大了正面面积但武装被击中并不会导致飞船直接被毁。
总结1:在推进效率不高的情况下,没有一个EVE飞船完全或者大部分符合战争设计的条件。虽然不少飞船成柱状或者类似,例如C族鲲鹏,A族3战列,金鹏洛基,但这些飞船没有一个有强力的侧推引擎,对抽的时候都只能直直往前冲或者做有限的侧向机动,对比主引擎在侧面的设计,就是活靶。
CCP的局限性:拜托宇宙中又没有空气阻力重力拉扯,高速侧面运动是不会让飞机(误,飞船)解体的!可惜的是现在大部分的设计者都是文科生(误,艺术家),他们不知道这些东西,所以现在市面几乎所有的飞船设计都是正面交战部+后置引擎,直冲送死流。
二,如果未来的推进器效率很高,很容易形成缠斗局面,EVE的飞船有机会吗?
如果你在pvp的时候观察过无人机,稍微动过脑子,大概有过这么一个想法:这无人机炮怎么从侧面射出来?要这样的话直接把引擎装侧面不就得了?
是的,缠斗的时候,优势最大的一方依然是交战面积最小的一方。 这时候我们会发现侧推依然是最佳的选择。我们再给文科生们回顾一次:宇宙没有空气阻力!也就是说引擎装在侧面的飞船在速度上和引擎装在尾部的飞船在速度上是没有区别的!
未来战斗用飞船的设计,会有2-3个喷射口,其中2-3个均匀分布在一侧,1-0个放置在一端,另一端重甲无炮,3-4个侧面挂载武装,侧面可以带有延伸武器架,在增加挂载量的同时不增加穿透面积。
说了这么多,你们大概会想,EVE里面好像没有一个船合适?不,有一个,那就是G驱逐先驱

均匀分布的侧推引擎,交战面为右侧尖端,船体阶梯状适合上下两侧的火炮向侧面齐射,需要改造的地方就是强化侧面的装甲让其适合成为接战面。当一个先驱环绕你的时候,你面对的是它被强化过的最小接战面积和最大的环绕速度,而当一个先驱和你进行远距离炮战的时候,你面对的是它强化过的最小接战面积和最大的纵向速度。(你可以在EVE里面模拟一下,对比其他任意飞船)
类似先驱的设计,是未来宇宙最可能出现的战舰,至于其他的大头娃娃和送死队长,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高达罢了。
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