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吧 关注:311,466贴子:6,597,549
  • 9回复贴,共1

邹平的古墓你知道多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伏徵君墓 秦朝博士伏生之墓。位于魏桥镇寄驾冢村西南,为汉代墓葬。相传唐太宗东征高丽,曾寄驾于此,又易名寄驾冢。墓葬几经破坏,面目全非,现墓封土直径45米,残高2米,有“徵君伏生墓”、“伏生墓序”碑石两通。1980年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梁邹侯墓 位于邹平县城南安家村西南,属汉代墓葬。梁邹侯,名武虎,系汉初功臣,汉高帝六年封为梁邹侯,死后葬于此。封土已于1956年取土铲平。1980年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马骕墓 位于邹平镇韩坊村西500米处青龙山下,为清初著名史学家马骕之墓。墓址封土高1米,长8米,宽8米,未开掘。原有石碑一通,1956年兴修水利时毁。1980年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景范墓 位于邹平西南相公山下,为五代后周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景范之墓。相公山由此得名。墓基不大,墓前原有景范神道碑,有翁仲、石马、碑碣。1955年农田基本建设时,墓被挖掘,封土铲平。1980年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陈仲子墓 位于长山城内十字街东北侧,为战国时齐人陈仲子墓。陈仲子为齐国世家,隐居於陵,曾辞楚王重金相聘,为人灌园,死后葬于此,原有墓碑一通,后遭破坏。墓址封土,1958年被铲平,1968年拆毁。
(6)成瓘墓 位于邹平镇柳泉村西。成瓘,字肃中,号篛园,著有《篛园日札》、《篛园医说》等书。1958年墓土被毁,但墓碑尚存。
(7)大省古墓群 位于苑城乡大省村东南约300米处。1979年,省博物馆会同地、县考古人员挖掘墓葬9座,出土青铜器12件,陶器10件,贝2枚,内有铜鼎、铜舟、铜鉴、铜匜、陶罐、陶壶等。有4座断定为春秋墓葬。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5-10-29 00:45回复
    看看我国50年代都干了什么好事!!!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7-01-08 00:55
    回复
      2025-09-02 01:10: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伏生是魏桥镇人?----------------------------------


      5楼2017-01-08 09:50
      回复
        苏家村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4-04 07:30
        回复
          死后安葬于此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4-04 09:58
          回复
            哪里有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12-12 01:13
            回复
              此伏生非彼伏生,彼伏生不会以徵君相称吧。“徵君伏生墓”、“伏生墓序”碑石两通何时而立?此伏生也许是另一位伏姓“生”,类似“伏子”的人,徵君二字是谁授予的?定位准确对墓主人是极大的尊重啊!


              IP属地:山东10楼2020-01-22 13:15
              回复
                高风秦博士(伏生),逸操汉徵君(黄宪)
                游百花洲 其六
                清代:谭宗浚
                避地怀苏子,孤芳迥绝群。高风秦博士,逸操汉徵君。
                乱世容闲卧,斯人不可闻。廊碑重抚读,湖气冷斜曛。


                IP属地:山东12楼2020-01-22 13:26
                回复
                  2025-09-02 01:04: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征士】,汉语词语,常见于文言文。一指出征的士兵;一指不就朝廷征辟的士人。
                  1、出征的士兵
                  (明)陈恭尹《虎邱题壁》诗:“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
                  2、不就朝廷征辟的士人
                  伏生,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亡有,闻伏生治之,欲召。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于是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
                  【徵君】是征士的尊称,
                  《后汉书·黄宪传》:“友人劝其仕,宪 亦不拒之,暂到京师而还,竟无所就。年四十八终,天下号曰徵君。”
                  鲁迅《集外集拾遗·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中国 是隐士和官僚最接近的,那时很有被聘的希望。一被聘,即谓之征君。”


                  IP属地:山东13楼2020-01-22 13: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