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县”这个地名和县境内的其他地名一样,都是在地域文化数千年形成、发展、演变而成的,具有自己的语源特征和文化内涵。据史料记载,最早在夏朝曾封舜之后姚姓为邹侯,在邹平之域立邹侯国。汉朝刘邦封功臣武虎为梁邹侯。今邹平县城有梁邹侯墓。此乃邹平称梁邹县之由来。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邹平地区设有梁邹、邹平等7县,邹平县治所在境内孙镇东,梁邹县治所在韩店旧口村。晋朝废梁邹县,但邹平县一直沿用至今,长达两千余年,足见“邹平县”一词命名源远之流长。
今之邹平县为原邹平、长山、齐东三县相继合并而成。三县自西汉建置以来,历经数代更易,其建置时有增设省废,境域时有割并分析,而三县建置自成脉络,各不混淆。
邹平县历史悠久,从目前县境内已发现的古文化遗址来看,先后有后李文化、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由此可知,在距今约七八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邹平县境内就有勤劳智慧的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创造着灿烂的中华文化。
据旧志记载,最早夏曾封舜后姚姓为邹侯,在邹平之域设立邹侯国,隶属青州。春秋时设苑囿、夫予邑、於陵邑,隶齐国。战国时属田姓齐国,隶属齐郡。邹平境内置县大约在西汉初期,楚汉战争以后,汉高祖刘邦为巩固统治,分封诸侯,当时封功臣武虎为梁邹侯,于梁邹立侯国。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初置13部州。山东分属青、兖、徐三州,青州领平原、济南、千乘、齐、北海、东莱6郡。时邹平地区建有7县:邹平县(治所在今孙镇东)、梁邹县(治所在今韩店镇旧口村)、於陵县(治所在今临池镇古城村)、朝阳县(治所在今码头镇旧延安村东15公里,史称魏王城)、菅县(治所在今魏桥镇菅家村)、高苑县(治所在今苑城驻地)、东邹县(治所在今高青县花沟乡驻地),皆统属于青州部。邹平、梁邹、於陵、朝阳、菅县5县隶济南郡,高苑、东邹2县隶千乘郡。
邹平县历史悠久,从目前县境内已发现的古文化遗址来看,先后有后李文化、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由此可知,在距今约七八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邹平县境内就有勤劳智慧的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创造着灿烂的中华文化。
据旧志记载,最早夏曾封舜后姚姓为邹侯,在邹平之域设立邹侯国,隶属青州。春秋时设苑囿、夫予邑、於陵邑,隶齐国。战国时属田姓齐国,隶属齐郡。邹平境内置县大约在西汉初期,楚汉战争以后,汉高祖刘邦为巩固统治,分封诸侯,当时封功臣武虎为梁邹侯,于梁邹立侯国。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初置13部州。山东分属青、兖、徐三州,青州领平原、济南、千乘、齐、北海、东莱6郡。时邹平地区建有7县:邹平县(治所在今孙镇东)、梁邹县(治所在今韩店镇旧口村)、於陵县(治所在今临池镇古城村)、朝阳县(治所在今码头镇旧延安村东15公里,史称魏王城)、菅县(治所在今魏桥镇菅家村)、高苑县(治所在今苑城驻地)、东邹县(治所在今高青县花沟乡驻地),皆统属于青州部。邹平、梁邹、於陵、朝阳、菅县5县隶济南郡,高苑、东邹2县隶千乘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