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内功与内力
本篇先从内功方面简略阐述下武学之道。金书之中,通常会出现如下词汇:内功、内力、真气、内劲等,一般情况下不必细分,都可笼统看成是属于内功的范畴。
但若将内功、内力、真气、内劲等区分开来,又会如何?
特别是内功与内力,连金老本人都未必会细致区分,本人斗胆,在此加以区分阐述。(注:内力和功力可完全等同。)
所谓内功,实质上是一种功法。比如华山派第一内功是紫霞神功,但不可说华山派第一内力是紫霞神功。内力主要是用来量化的,所以可说“内力深厚”,但从严格角度上讲,不宜说:“内功深厚”。(事实上,金书中却是说过“内功深厚”的。)
先练内功,后得内力。由此可以看出,内功和内力有明显的主从关系,不可将之完全等同。若以宇宙作为背景,内功可比作宇宙间的运行规律,无法让人直接察觉到;相对应地,内力可比作宇宙间的运行之力,但须遵循运行规律。比如星球间的相互作用力,便遵循引力规律。
同样地,内力在体内运行,也须遵循内功功法,否则会有走火入魔的危险。
内功是相对静止的,但内力却是动态的,可以因人而异。所以,同一种内功,不同的人来修炼,练出的内力也不尽相同,主要是在量上。
内力的性质,比如刚猛、阴柔等,主要受限于内功功法;而内力的量度,还受限于修炼者的天资、年龄等。
一般而言,修炼者年龄越大,内力越深,但精力却日益减弱。所以,将近百龄的一灯见到杨过长啸后,认为自己盛年时也无这等充沛的内力,现在年老力衰,更是不如。而当时杨过在长啸前,却认为自己内力颇不及一灯深厚。
由此可见,内力充沛与内力深厚,绝非可以等同,甚至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以前世界拳王泰森为例,假设他一拳击出可达五百斤;但若他连续几天寻花问柳,咬人耳朵,又不注意休息,必会导致体力不充沛,此时一拳击出,估计就只有三百斤了。
若要从金书中找例子,可参见萧峰打虎时的状态,此处略过不提。
由一灯可以看出,年老之人,由于精力下降,会导致内力不充沛,在实战中,持久力会下降,甚至于战斗数值也可能会下降,原本一百的内力值,能真正发挥出的或许就只有几十。正如泰森体力不充沛后,原本五百斤的拳力,就只打出了三百。
除此之外,由于年老精力下降,还会导致各项身体机能的衰退,这是常识,特殊情况除外。
所以,即便是杨过内力颇不及一灯深厚,若真是实战,杨过胜的几率也远较为大,同样与周伯通对战时也是如此。
当然,以上论断只适用于武学层次相差不大的高手对决,这里“内力是否充沛”起的作用较大;但若双方武学层次相差很大,则不需要考虑精力问题。
所以,金书第一长寿者张三丰,重伤需三个月痊愈,除去跟伤重程度有关外,多少也跟精力有关。而张无忌想请张三丰共破伏魔金刚圈时,却担忧张三丰“毕竟年纪衰迈,若有闪失,如何是好?”
这里,张无忌实则担忧张三丰的精力问题,而非武学。
龙、木岛主,白眉鹰王殷天正一战后,正是由于精力大耗,才导致油尽灯枯的,并非是受伤而死。而任我行之死,也与精力耗损逃脱不了干系。
以上论述的,主要是内功和内力的主从关系。但对于特殊人物,或者是特殊练功场景,内力并非需要依从于内功。
以杨过为例,直接借狂风海浪练功,内力得以增长,并非是修炼某种内功所致。如此练法,比之端坐于密室修炼内功艰辛得多,但我想,成效应较之于密室中修炼为大,只是,世上又有几人放着现成的内功心法不练,却去狂风海浪中吃那种苦楚?
杨过独臂后的练功,看似没参照内功心法,实则是以天地运行变化为内功心法,借天地之力锤炼自身,内力大增。
一般而言,若要内力增进,必得修炼内功。杨过乃是例外,而萧峰,也是一个例外。他并没有刻意去修炼,内力却自然而然地增长。而杨过虽没修炼内功,但在狂风好潮中修炼,也算是刻意修炼的了。
萧峰的内力增长,只能用天赋异禀来解释。若他刻意勤修,更是不可估量。
第一节到此结束,第二节内力与真气待续。
本篇先从内功方面简略阐述下武学之道。金书之中,通常会出现如下词汇:内功、内力、真气、内劲等,一般情况下不必细分,都可笼统看成是属于内功的范畴。
但若将内功、内力、真气、内劲等区分开来,又会如何?
特别是内功与内力,连金老本人都未必会细致区分,本人斗胆,在此加以区分阐述。(注:内力和功力可完全等同。)
所谓内功,实质上是一种功法。比如华山派第一内功是紫霞神功,但不可说华山派第一内力是紫霞神功。内力主要是用来量化的,所以可说“内力深厚”,但从严格角度上讲,不宜说:“内功深厚”。(事实上,金书中却是说过“内功深厚”的。)
先练内功,后得内力。由此可以看出,内功和内力有明显的主从关系,不可将之完全等同。若以宇宙作为背景,内功可比作宇宙间的运行规律,无法让人直接察觉到;相对应地,内力可比作宇宙间的运行之力,但须遵循运行规律。比如星球间的相互作用力,便遵循引力规律。
同样地,内力在体内运行,也须遵循内功功法,否则会有走火入魔的危险。
内功是相对静止的,但内力却是动态的,可以因人而异。所以,同一种内功,不同的人来修炼,练出的内力也不尽相同,主要是在量上。
内力的性质,比如刚猛、阴柔等,主要受限于内功功法;而内力的量度,还受限于修炼者的天资、年龄等。
一般而言,修炼者年龄越大,内力越深,但精力却日益减弱。所以,将近百龄的一灯见到杨过长啸后,认为自己盛年时也无这等充沛的内力,现在年老力衰,更是不如。而当时杨过在长啸前,却认为自己内力颇不及一灯深厚。
由此可见,内力充沛与内力深厚,绝非可以等同,甚至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以前世界拳王泰森为例,假设他一拳击出可达五百斤;但若他连续几天寻花问柳,咬人耳朵,又不注意休息,必会导致体力不充沛,此时一拳击出,估计就只有三百斤了。
若要从金书中找例子,可参见萧峰打虎时的状态,此处略过不提。
由一灯可以看出,年老之人,由于精力下降,会导致内力不充沛,在实战中,持久力会下降,甚至于战斗数值也可能会下降,原本一百的内力值,能真正发挥出的或许就只有几十。正如泰森体力不充沛后,原本五百斤的拳力,就只打出了三百。
除此之外,由于年老精力下降,还会导致各项身体机能的衰退,这是常识,特殊情况除外。
所以,即便是杨过内力颇不及一灯深厚,若真是实战,杨过胜的几率也远较为大,同样与周伯通对战时也是如此。
当然,以上论断只适用于武学层次相差不大的高手对决,这里“内力是否充沛”起的作用较大;但若双方武学层次相差很大,则不需要考虑精力问题。
所以,金书第一长寿者张三丰,重伤需三个月痊愈,除去跟伤重程度有关外,多少也跟精力有关。而张无忌想请张三丰共破伏魔金刚圈时,却担忧张三丰“毕竟年纪衰迈,若有闪失,如何是好?”
这里,张无忌实则担忧张三丰的精力问题,而非武学。
龙、木岛主,白眉鹰王殷天正一战后,正是由于精力大耗,才导致油尽灯枯的,并非是受伤而死。而任我行之死,也与精力耗损逃脱不了干系。
以上论述的,主要是内功和内力的主从关系。但对于特殊人物,或者是特殊练功场景,内力并非需要依从于内功。
以杨过为例,直接借狂风海浪练功,内力得以增长,并非是修炼某种内功所致。如此练法,比之端坐于密室修炼内功艰辛得多,但我想,成效应较之于密室中修炼为大,只是,世上又有几人放着现成的内功心法不练,却去狂风海浪中吃那种苦楚?
杨过独臂后的练功,看似没参照内功心法,实则是以天地运行变化为内功心法,借天地之力锤炼自身,内力大增。
一般而言,若要内力增进,必得修炼内功。杨过乃是例外,而萧峰,也是一个例外。他并没有刻意去修炼,内力却自然而然地增长。而杨过虽没修炼内功,但在狂风好潮中修炼,也算是刻意修炼的了。
萧峰的内力增长,只能用天赋异禀来解释。若他刻意勤修,更是不可估量。
第一节到此结束,第二节内力与真气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