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渣我们的世界吧 关注:2,222贴子:30,867

【盘点】中国正在消失和已经消失的那些职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任何事物由盛而衰都有一个过程,在历史中它可能只是瞬间,而在我们个人的经历之中,却可能是一个深刻的烙印,一段漫长的经历。读以下的文字,看以下的图片,你可以把它当成一次消遣,也可以当成一次认识,也许它和你的思想能碰撞出一些什么。

补锅
  补锅,以前是街道手工作坊的一门职业,属集体性质,学徒三年,工资微薄。出师后,处境才稍微改善。按锅的品种来决定工程的不同,例如,有专门补铁锅的,补搪瓷器皿的,补铝锅水壶的,技术、火候各不相同。当然,大师傅是可以“通吃”的,样样拿得起,放得下。
  一些补锅匠走街串户,“补———锅———嘞———”嘹亮的嗓音绕梁不绝,惹得一帮婆婆媳妇忙着找出破锅烂碗,走在弄堂里,锅碗瓢盆一阵乱碰乱响,十分热闹。有意思的是,把铝锅底换了,补锅匠还不让客人拿走,装一锅水,要看它漏不漏。补锅匠信心十足:漏了,我一文钱不收!
  攒够了钱的补锅匠,才有望开一家小店,稳稳当当地吃起手艺饭。而一些头脑灵活的补锅匠,又开始在琢磨修理高压锅、电炒锅了。时代在迫使每一个人前进,手艺人又怎么能够例外?


1楼2015-10-25 17:03回复

    修钢笔
      在解放前,使用的钢笔大都是舶来品,以派克金笔为多,公事人也以拥有一支派克金笔为自豪。那个年代的派克金笔,手感极有分量,笔尖的顶部有一点点黄金,字迹圆润,书写起来极其流畅。但使用久了,磨损很大,就要找修钢笔的师傅镶金。
      修钢笔的师傅把钢笔小心地夹在一个模具当中,用喷灯熔化一根金丝,再用一根针挑起一点,蘸到笔尖上,待冷却了,用细砂纸轻轻磨试一番,又是一支书写流利的好钢笔了。
      随着这类金笔的稀少,以至绝迹,修钢笔成了专门更换配件的简单工作了。修钢笔的利润一直很低,一来钢笔的价格本来就便宜,二来使用者大都是莘莘学子,故而修钢笔一直是一个比较清贫的职业。也因此,我们只能在学校周围和乡镇上,还可以见到修笔人像笔一般瘦削的身影……


    2楼2015-10-25 17:0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剃头挑子
        剃头挑子一头热。走街过巷的剃头匠都挑一副沉重的担子,有火炉、铁锅、竹椅、理发刀具、镜子以及自己吃饭的锅碗瓢盆和米面等。
        剃头匠只需对着弄堂里悠悠地喊一嗓子:“剪———头———哟———”,声震百十丈开外,老顾主们就动起来了。理发讲缘分,有的剃头匠与某人的头发无缘,理出来的发型与长相很不相配,自然,这人的生意就永远别想了。因而,每当一个陌生人来理发,剃头匠总是分外小心,力求留下好印象。
        老顾主都是恋旧的,纷纷过来,剃头匠给大伙点头打招呼,就开始干活。剃头匠的记忆很好,对客人可以做到不问什么,他能记住原来的要求。理完发,舀来热水冲头,接着开始掏耳朵、修面。
        现在,比起剪刀锋利的理发店,剃头匠真是太不合时宜了。


      4楼2015-10-25 17:06
      回复

        缝穷
          缝穷是北方话语,在南方就直接呼为“补衣服的”。
          从事缝穷的是些中老年妇女,劳动力逐渐丧失了,靠着多年来在针线上的修炼,赚点小菜钱而已。到了这个份上,别人给多给少都随便,正因如此,来补衣服的多是些光棍汉,也乐得来这里,有个歇脚抽烟喝茶的时候。
          这帮妇女平素也做些针线东西出卖,比如鞋垫、尿布、千层底布鞋、布袜子等等,都是用零碎布做出来的,但拼接合理,富于美感,扎实耐用,很受下层人的欢迎。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缝穷已经改叫缝补匠了,她们大部分都到了城市的火车或汽车站里。旅客衣服划破了,背包带子脱落,肯定要立即处理。所以,缝补匠老在瞅别人的衣服和裤子,不知道的话,可能还以为是小偷呢。


        5楼2015-10-25 17:06
        回复

          翻瓦匠
            过去,城市里平房很多,而且一般使用小青瓦,年代久了,尘土、枯枝树叶堵塞瓦沟,雨水倒灌瓦缝,或者瓦片碎裂了,就必须请翻瓦匠来翻瓦。
            翻瓦匠多为三五个人一伙,分工细致,人人争先,进度往往出人意料,他们必须抢在天黑之前完成所有工作。两人在房顶翻瓦,一人站在房檐边接,另外一个人根据更换情况,去砖瓦窑买瓦。待一座房顶瓦梁全部露出来,用扫帚清除掉杂物,再开始重新盖瓦。
            翻瓦匠苦干一整天,主人一般要免费供应茶水、香烟,中午晚上两顿饭,然后再结算费用。工价一般按房子的面积以及补的新瓦数量计算,泾渭分明,清白明晰。这个时候,多是傍晚酒后,瓦匠在酒力的燃烧下,哼着一些小调或很流行的曲子,披着一身月光,走在路上……


          6楼2015-10-25 17:06
          回复

            收荒匠
              收荒匠的嗓子一扯开就有山歌风味:“橘子皮牙膏皮兔皮破铜烂铁废纸旧书鸡毛鸭毛鹅毛拿来卖———哟———”每隔三两分钟,他就唱一次,唱得老太太小孩子心痒痒的,就开始在床下门边找换钱的东西。
              时间更早的收荒匠,并不是付钱的,而是以废旧物品来换东西。什么东西呢?是锅、碗、盆、筷子、糖果、卷烟、白酒、草纸等,百分之百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后来,随着生活的改善,老百姓开始拒绝换物品了。拿钱来!多么理直气壮!收荒匠只好开始蘸着口水数钞票了。
              现在,很多家庭居室豪华,破烂立即就扔了,还卖什么钱?收荒匠就到垃圾堆里寻宝,但每每又跟“垃圾王”发生争执!收荒匠跨行业了,就叫越俎代庖……


            8楼2015-10-25 17:07
            回复

              卖凉开水
                卖凉开水跟卖凉茶不是一回事。在南方,卖凉开水的品种除凉茶外,还有糖水、白开水、西瓜汁、甘蔗汁等,属于家庭妇女的求生之道。她们通常在路边摆一个桌子,有的也放上几条凳子,都使用玻璃杯子,倒好各种饮水,再用方玻璃片盖住杯口,以示卫生。
                小孩都喜欢喝糖水和水果汁,但价格在当时也不低,一杯糖水收2分钱,一杯水果汁收5分钱。喝凉茶的一般是成年人,而且以农村进城的人居多。茶是用的老阴茶。老阴茶是一种树叶,并非正规的茶叶,沸煮后,茶汁变成了红褐色,却能生津解渴。


              9楼2015-10-25 17:08
              回复

                流动照相
                  流动的照相师傅,从20世纪初就奔走在乡村与城市之间。
                  由于交通不便,师傅照完相,要隔两三周才会送来照片,让望眼欲穿的姑娘后生等得很不自在。实在要快,办法只有一个:加钱!这就要师傅第二天再跑一趟。那个年代,照片上的颜色都是用颜料染的,姑娘看到自己鲜红的嘴唇和脸蛋,就很欢喜了。这种照片还不易褪色。
                  逐渐,照相馆与美容美发店都占领了乡村,使流动照相的师傅失去最后的根据地。他们不得不另外开辟领地,在风景区转悠,揽生意。有的流动点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相机在煞有介事地闪光,其实胶卷都没装。有的流动点为了招徕顾客,就使用快照相机,立等可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游人的需要。


                10楼2015-10-25 17:0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打蜂窝煤
                    在没有使用煤气、天然气的年代,蜂窝煤一直是城里市民的主要燃料,有一段时期还要凭票购买。打蜂窝煤的人,尽管一脸煤污,双手漆黑,但大权在握,找对象好像都很容易。
                    只有上好的无烟煤,才适合做蜂窝煤。首先要经过粉碎、和黄泥、和水等工序,然后才能进行压型。和黄泥、和水都有一定的比例,多了煤就不易点着,少了煤又会松散。模具内有12根圆钢条,把煤装进去,盖好上压板,再用木锤一阵猛打,压到一个刻度,去掉盖板,浑圆的蜂窝煤就倒出来了。后来,有了压蜂窝煤的机器,速度大为提高,但一些大的煤核常没有被粉碎就压进蜂窝煤里,其质量起起落落,并不稳定。
                    蜂窝煤一般有一大一小两种规格。那时,一个小蜂窝煤的价格大约是几分钱,20年一晃而过,每只的售价也才2角钱,而且服务上门,还包括运费在内。比较别的物品,蜂窝煤的提价幅度应该是最低的了。真不知道是煤炭太贱,还是人工费廉价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这大概也是蜂窝煤仍有人购买的原因吧。


                  12楼2015-10-25 17:12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10-27 12:48
                    回复


                      雪中悍刀行
                      关注雪中悍刀行吧,并且捧场5000T豆(含历史行为),去领取
                      活动截止:2025-12-31
                      去徽章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10-29 22:36
                      回复
                        还有传统木匠,也消失在人海和时间长河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11-03 20:49
                        回复
                          楼主继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11-04 09:19
                          回复
                            楼主好棒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11-05 22:3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暖暖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11-07 20: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