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铁路线规划】
实现连云港铁路向区域性铁路枢纽转变,建设成为区域铁路和铁路集装箱运输枢纽。
1. 规划方案:陇海铁路改线
建设沿海铁路,陇海铁路改线,沿同三高速往北,在朝阳客技站与沿海铁路并线,从前云台山和中云台山中间穿过,客货运功能混行,陇海铁路与沿海铁路共同设立连云港新客运站,新浦站不以保留。现有陇海铁路线作为远期城市轨道线路。
2.备选方案:陇海铁路部分外迁
保留现有陇海铁路线和新浦站(原连云港站),在朝阳客技站与沿海铁路并线,从前云台山和中云台山中间穿过,客货运功能混行。
3.完善地方铁路系统。建设西大堤铁路支线、北翼港区铁路支线、南翼港区铁路支线等疏港铁路支线。
【铁路枢纽规划】
1. 铁路枢纽站
*陇海铁路改线方案:远期按“一主二辅”总体布局,一主为连云港新客运站,按Ⅰ级铁路线铁路枢纽标准建设;二辅为中云站,按Ⅱ级铁路线区段站建设,为主港区服务的客货站,南翼客运站按Ⅲ级中间站标准建设,为主港区和南翼港区服务的客货运站。
*陇海铁路部分外迁方案:按“一主三辅”布局,一主为连云港新客运站,三辅为新浦站(现连云港站)、中云站、南翼客运站。
2. 铁路编组站
建设板桥编组站,为港区货运服务;预留南翼编组站。
3. 将原朝阳编组站改建为朝阳客技站。
【机场规划】
1.发展规模
发展成为江苏省大型枢纽机场、航空货运及快件集散中心。远期考虑建设4E标准等级新机场,满足1000 万旅客吞吐量及150 万吨货邮吞吐量的处理要求,完成江苏省“两枢纽、一大、六中”的机场布局体系中“一大”的建设,成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大型航空客运与物流中心。
2.江苏第二国际机场选址
方案一:将白塔埠机场军转民用,并进行扩建;
方案二:选址在连云港中心城区南部、善后河北侧预留新机场建设用地。
3.机场集疏运系统
*扩建白塔埠机场方案:近期利用已通车的连霍高速公路、省道323 联系白塔埠机场与市区。中、远期规划建设快速路连接连云港新客运站以及中云火车站等。远景可通过东西向城际轨道与市区联系。
*新机场方案:规划预留的新机场,通过淮连高速、204 国道与快速路系统联系市区。远景可通过南北向城际轨道与市区联系。
『中心城区及南翼公共交通规划』
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在2030 年前初步建成快速公共交通干线为主体、远期轨道交通为骨干建立起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大运量快速公交系统(BRT)和常规公交系统为主体、对小汽车交通具有竞争力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
【公共交通网络】
1.轨道交通是城市公交系统的骨干,覆盖城市主要客运交通走廊。
远景轨道网络:紧密结合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及城市密度分区,支撑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统筹考虑城际线与城市轨道,远景轨道网络由滨海线、新港城线、花果山线和南翼组成“两横两纵”轨道线路,总长约103 公里。
2.大运量快速公交(BRT)
大运量快速公交(BRT)是轨道交通的补充,覆盖城市次级客运交通走廊,与轨道交通形成公交骨干网络,满足近期迅速增长的客运交通需求。BRT 网络由花果山线(1 号线)、北固山线(2 号线)、南翼线(3 号线)组成,联系新海城、滨海新区、连云城区和南翼产业新城4 个组团,,形成“一横、一纵”的快捷公交网,总长约75 公里。
3.公交专用道
在加强轨道交通、BRT 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公交专用道范围,在主要客运干道规划、轨道站点连接通道等布置公交专用道,逐步形成公交专用道网络。
4. 常规公交干支线
由中心城区公交干、支线以及郊区线路组成。公交干线采用中等站距,沟通区内各客流集散中心;公交支线作为公交干线的补充,采用小巴士形式;郊区线路服务于中心城区与郊区的联系。
5. 城乡公交线
服务与市区与外围城镇的联系,建议采用大站、快车的形式。
【铁路线规划】
实现连云港铁路向区域性铁路枢纽转变,建设成为区域铁路和铁路集装箱运输枢纽。
1. 规划方案:陇海铁路改线
建设沿海铁路,陇海铁路改线,沿同三高速往北,在朝阳客技站与沿海铁路并线,从前云台山和中云台山中间穿过,客货运功能混行,陇海铁路与沿海铁路共同设立连云港新客运站,新浦站不以保留。现有陇海铁路线作为远期城市轨道线路。
2.备选方案:陇海铁路部分外迁
保留现有陇海铁路线和新浦站(原连云港站),在朝阳客技站与沿海铁路并线,从前云台山和中云台山中间穿过,客货运功能混行。
3.完善地方铁路系统。建设西大堤铁路支线、北翼港区铁路支线、南翼港区铁路支线等疏港铁路支线。
【铁路枢纽规划】
1. 铁路枢纽站
*陇海铁路改线方案:远期按“一主二辅”总体布局,一主为连云港新客运站,按Ⅰ级铁路线铁路枢纽标准建设;二辅为中云站,按Ⅱ级铁路线区段站建设,为主港区服务的客货站,南翼客运站按Ⅲ级中间站标准建设,为主港区和南翼港区服务的客货运站。
*陇海铁路部分外迁方案:按“一主三辅”布局,一主为连云港新客运站,三辅为新浦站(现连云港站)、中云站、南翼客运站。
2. 铁路编组站
建设板桥编组站,为港区货运服务;预留南翼编组站。
3. 将原朝阳编组站改建为朝阳客技站。
【机场规划】
1.发展规模
发展成为江苏省大型枢纽机场、航空货运及快件集散中心。远期考虑建设4E标准等级新机场,满足1000 万旅客吞吐量及150 万吨货邮吞吐量的处理要求,完成江苏省“两枢纽、一大、六中”的机场布局体系中“一大”的建设,成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大型航空客运与物流中心。
2.江苏第二国际机场选址
方案一:将白塔埠机场军转民用,并进行扩建;
方案二:选址在连云港中心城区南部、善后河北侧预留新机场建设用地。
3.机场集疏运系统
*扩建白塔埠机场方案:近期利用已通车的连霍高速公路、省道323 联系白塔埠机场与市区。中、远期规划建设快速路连接连云港新客运站以及中云火车站等。远景可通过东西向城际轨道与市区联系。
*新机场方案:规划预留的新机场,通过淮连高速、204 国道与快速路系统联系市区。远景可通过南北向城际轨道与市区联系。
『中心城区及南翼公共交通规划』
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在2030 年前初步建成快速公共交通干线为主体、远期轨道交通为骨干建立起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大运量快速公交系统(BRT)和常规公交系统为主体、对小汽车交通具有竞争力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
【公共交通网络】
1.轨道交通是城市公交系统的骨干,覆盖城市主要客运交通走廊。
远景轨道网络:紧密结合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及城市密度分区,支撑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统筹考虑城际线与城市轨道,远景轨道网络由滨海线、新港城线、花果山线和南翼组成“两横两纵”轨道线路,总长约103 公里。
2.大运量快速公交(BRT)
大运量快速公交(BRT)是轨道交通的补充,覆盖城市次级客运交通走廊,与轨道交通形成公交骨干网络,满足近期迅速增长的客运交通需求。BRT 网络由花果山线(1 号线)、北固山线(2 号线)、南翼线(3 号线)组成,联系新海城、滨海新区、连云城区和南翼产业新城4 个组团,,形成“一横、一纵”的快捷公交网,总长约75 公里。
3.公交专用道
在加强轨道交通、BRT 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公交专用道范围,在主要客运干道规划、轨道站点连接通道等布置公交专用道,逐步形成公交专用道网络。
4. 常规公交干支线
由中心城区公交干、支线以及郊区线路组成。公交干线采用中等站距,沟通区内各客流集散中心;公交支线作为公交干线的补充,采用小巴士形式;郊区线路服务于中心城区与郊区的联系。
5. 城乡公交线
服务与市区与外围城镇的联系,建议采用大站、快车的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