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世界报》5月27日报道:纳粹集中营囚犯的拯救者——“中国神医”裘法祖。
他是中国最著名的医生之一,曾经获得过德国联邦十字勋章。1945年,他拯救了那些行进在死亡之路上的德国达豪集中营的囚犯。当时中国主任医师裘法祖正准备动手术,一位护士长激动地冲手术室喊道:“把集中营的囚犯放到我们这儿。”裘法祖,这位德国巴特特尔茨备用医院的医生早就听说了关于集中营的一些议论。听到护士长的喊话,身着白大褂和头戴手术帽的裘医生立即跑了过去。
难忘往事
事情发生在1945年4月底,裘医生穿过大街,来到集中营囚犯的队伍前。“我被那种场面惊呆了。他们当时简直都动弹不得。”现年91岁的裘法祖回忆着60年前的往事。如今他居住在中国内陆长江边的武汉市,还能说一口完美流利的标准德语。他总共在德国生活了10个年头,即从1936年开始到慕尼黑留学,直到后来升为主任医师。
当时,在大街的一侧蹲着大约40名瘦骨嶙峋、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纳粹集中营囚犯。裘法祖回忆道:“他们都戴着镣铐,武装人员站在他们周围,强迫他们站起来。”
纳粹党卫队队员惊讶地凝视着这位穿白大褂的中国人。裘法祖说:“我聚集起我所有的勇气,严厉呵斥那些士兵:‘这些囚犯都得了伤寒。让我把他们带走吧。’”说到这儿,裘医生露出了一丝微笑,并引用一句成语:“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当时完全没有任何恐惧。再说我把自己看作了一名德国主任医师。”
1941年,在获得博士学位并结束医生助理期后,裘法祖被慕尼黑市聘用。他每天要为3到4名轰炸的受害者动手术。裘医生为人谦和,处事严谨。在慕尼黑郊外的巴特特尔茨,人们称他为“中国神医”。1943年,盟军对德国本土的轰炸日渐加剧,给裘法祖的工作带来难以想像的困难。他被调到位于50公里以外德国南部的一座温泉疗养胜地————巴特特尔茨,在巴特特尔茨备用医院继续从事着救死扶伤的工作。
裘医生从纳粹党卫队队员手里接收了集中营的囚犯。囚犯们被纳粹士兵从达豪集中营驱赶到这里。从远处望去,长长的逃难队伍让人心酸。纳粹党卫队队员已经探知,美国人正在朝慕尼黑周围运动,于是强令6000多名达豪集中营囚犯离开此地,前往南部,开始死亡行进。囚犯们徒步穿过施塔恩贝格、沃尔夫拉茨豪森、柯尼希斯多夫和巴特特尔茨。当死亡行进队伍横穿上巴伐利亚时,规模已经越来越小了,最后仅剩下一半人。在行进过程中,谁要是不能继续往前走,他不是被推到路边惨遭毒打,就是被击毙。
裘法祖和他的助手及其他医生护士们,帮助囚犯们来到用于打保龄球的地下室。裘法祖回忆道:“他们的样子看上去很糟。我们只能给他们提供一些脏被子。我们还为他们做饭,把能找到的吃的都拿了出来:胡萝卜、烤土豆、猪血肠等等。”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囚犯们得以活了下来。附近的许多居民都是第一次亲眼见到集中营的囚犯。有些居民甚至还敢偷偷地塞给囚犯们牛奶和土豆,即使有哨兵不时地走过来。
异国恋情
在参加这次救助行动的人中间,有一位叫做罗妮·科尼希的女士,她后来成为了裘法祖的妻子,中文名叫裘罗懿。如今他们夫妇已经共同生活了60载。
1940年护校毕业后,罗妮·科尼希从事护理病人的工作,由此结识了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小伙。为了不让党卫队的密探发觉,两位异国情侣在众人面前隐匿了他们的感情。现年82岁的裘罗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按照纳粹的法律,我们是不准通婚的。”难能可贵的是,罗懿的家庭接受了裘法祖,并把他当亲儿子看,他俩在家里秘密成婚。直到战争结束,裘法祖和罗懿才在巴特特尔茨的小教堂里依照宗教仪式正式结婚。 裘法祖追忆1945年4月战争结束时巴特特尔茨的情形:“当时,我们决定把集中营囚犯藏到地下室里。”这样做完全是出于安全考虑,因为人们担心党卫队上层头目随时有可能从前线返回巴特特尔茨。让人最不放心的是那个看门人,在战争结束之前,裘法祖忧心忡忡,脖子都直冒冷汗。因为,当时每天晚上裘法祖和心上人罗懿都要从看门人的眼皮底下经过,到医院门外幽会。他要是给党卫队打小报告,后果将不堪设想。后来,门卫要求裘法祖以书信的方式保证行为规范。
他是中国最著名的医生之一,曾经获得过德国联邦十字勋章。1945年,他拯救了那些行进在死亡之路上的德国达豪集中营的囚犯。当时中国主任医师裘法祖正准备动手术,一位护士长激动地冲手术室喊道:“把集中营的囚犯放到我们这儿。”裘法祖,这位德国巴特特尔茨备用医院的医生早就听说了关于集中营的一些议论。听到护士长的喊话,身着白大褂和头戴手术帽的裘医生立即跑了过去。
难忘往事
事情发生在1945年4月底,裘医生穿过大街,来到集中营囚犯的队伍前。“我被那种场面惊呆了。他们当时简直都动弹不得。”现年91岁的裘法祖回忆着60年前的往事。如今他居住在中国内陆长江边的武汉市,还能说一口完美流利的标准德语。他总共在德国生活了10个年头,即从1936年开始到慕尼黑留学,直到后来升为主任医师。
当时,在大街的一侧蹲着大约40名瘦骨嶙峋、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纳粹集中营囚犯。裘法祖回忆道:“他们都戴着镣铐,武装人员站在他们周围,强迫他们站起来。”
纳粹党卫队队员惊讶地凝视着这位穿白大褂的中国人。裘法祖说:“我聚集起我所有的勇气,严厉呵斥那些士兵:‘这些囚犯都得了伤寒。让我把他们带走吧。’”说到这儿,裘医生露出了一丝微笑,并引用一句成语:“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当时完全没有任何恐惧。再说我把自己看作了一名德国主任医师。”
1941年,在获得博士学位并结束医生助理期后,裘法祖被慕尼黑市聘用。他每天要为3到4名轰炸的受害者动手术。裘医生为人谦和,处事严谨。在慕尼黑郊外的巴特特尔茨,人们称他为“中国神医”。1943年,盟军对德国本土的轰炸日渐加剧,给裘法祖的工作带来难以想像的困难。他被调到位于50公里以外德国南部的一座温泉疗养胜地————巴特特尔茨,在巴特特尔茨备用医院继续从事着救死扶伤的工作。
裘医生从纳粹党卫队队员手里接收了集中营的囚犯。囚犯们被纳粹士兵从达豪集中营驱赶到这里。从远处望去,长长的逃难队伍让人心酸。纳粹党卫队队员已经探知,美国人正在朝慕尼黑周围运动,于是强令6000多名达豪集中营囚犯离开此地,前往南部,开始死亡行进。囚犯们徒步穿过施塔恩贝格、沃尔夫拉茨豪森、柯尼希斯多夫和巴特特尔茨。当死亡行进队伍横穿上巴伐利亚时,规模已经越来越小了,最后仅剩下一半人。在行进过程中,谁要是不能继续往前走,他不是被推到路边惨遭毒打,就是被击毙。
裘法祖和他的助手及其他医生护士们,帮助囚犯们来到用于打保龄球的地下室。裘法祖回忆道:“他们的样子看上去很糟。我们只能给他们提供一些脏被子。我们还为他们做饭,把能找到的吃的都拿了出来:胡萝卜、烤土豆、猪血肠等等。”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囚犯们得以活了下来。附近的许多居民都是第一次亲眼见到集中营的囚犯。有些居民甚至还敢偷偷地塞给囚犯们牛奶和土豆,即使有哨兵不时地走过来。
异国恋情
在参加这次救助行动的人中间,有一位叫做罗妮·科尼希的女士,她后来成为了裘法祖的妻子,中文名叫裘罗懿。如今他们夫妇已经共同生活了60载。
1940年护校毕业后,罗妮·科尼希从事护理病人的工作,由此结识了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小伙。为了不让党卫队的密探发觉,两位异国情侣在众人面前隐匿了他们的感情。现年82岁的裘罗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按照纳粹的法律,我们是不准通婚的。”难能可贵的是,罗懿的家庭接受了裘法祖,并把他当亲儿子看,他俩在家里秘密成婚。直到战争结束,裘法祖和罗懿才在巴特特尔茨的小教堂里依照宗教仪式正式结婚。 裘法祖追忆1945年4月战争结束时巴特特尔茨的情形:“当时,我们决定把集中营囚犯藏到地下室里。”这样做完全是出于安全考虑,因为人们担心党卫队上层头目随时有可能从前线返回巴特特尔茨。让人最不放心的是那个看门人,在战争结束之前,裘法祖忧心忡忡,脖子都直冒冷汗。因为,当时每天晚上裘法祖和心上人罗懿都要从看门人的眼皮底下经过,到医院门外幽会。他要是给党卫队打小报告,后果将不堪设想。后来,门卫要求裘法祖以书信的方式保证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