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新枝”——厦门大学建筑系办学思路与特色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历经80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文、理并强,工、经、管、医和艺术等相匹配的学科门类齐全,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有较大影响的高等学府。1987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学校依托综合学科优势,创建了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可谓“古树发出了新芽”。建筑系经过10余年的发展,从起步逐渐走向成熟,已由“新芽”长成“新枝”,有必要对其办学思想、办学特色作一系统的总结,以便我们进一步探索建筑系面向21世纪的教育发展之路。
一 办学历程与特色
建系之初,在东南大学建筑系原系主任鲍家声教授等的关心支持下,郭湖生、卢志昌两位先生协助厦大建设建筑系并主持工作,开始了以“高起点、高标准”为指导思想的创业工作,并于当年即开始建筑学本科招生。两位先生不仅为建筑系的建设做了大量实质性工作,而且通过言传身教,带来了东南大学建筑系“务实求本”、重视基础的办学思想与传统,为学科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郭、卢两位教授先后返校,不久建筑系又陆续引进了以同济大学黄仁教授为首的一批来源较广泛的骨干教师。建筑系在黄仁教授等带领下,同心协力、艰苦拼搏。教学在保留原有重基础、讲务实的教学思想下,随着各校教育思想的交融及特区建设脚步加快的形势需求,逐步形成了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和鼓励学生“多向发展”的指导思想。
近年来,根据建筑学专业发展的特点,我们认为应紧抓厦大文科艺术类学科强的优势,树立强化“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思想,因而适时地调整和充实了教学计划,增加了本专业对人文、艺术、经济、管理等学科的选修课学分,力图进一步强化并反映出厦大建筑系“一重二强多向” ——“重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基础、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提倡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多向发展”的办学特色。
二 教学改革系统化、特色化
在坚持强化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厦大建筑系不断调整教学体系,探索“以人为本”,厚基础、强过程、重能力、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科研、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以培养适应社会和时代需求的多样化高层次专门人才。
1 教学体系的模块化、目标化
教学体系是教育思想得以实施的保证,我们在广泛调研、总结和讨论的基础上,面向市场经济的发展,围绕办学思路及办学特色,对原有教学体系进行了适时的调整与改革。教学计划在满足要求、强化特色的前提下,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教学体系总纲,并按“基础、技术、能力、理论、交叉”五个模块建立学科的培养体系。模块间相互关联、互相渗透且每一模块有其自身明确的目标。
2 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特色化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带来的广阔建设市场吸引了大批新老教师,他们抓住机遇,一展才华,为祖国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此举虽然密切了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锻炼了教师队伍,但也使得时至今日的建筑学专业教材因教师“无暇”顾及而内容陈旧。面对这些情形,厦大建筑系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年轻、富有活力的特点,鼓励他们探索教学方法、手段、内容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来有的课程被列为校优秀课程,有的教改项目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另一方面则倡导教师积极编写讲义、教材等,也取得了可喜成绩;此外,高年级阶段教学尽量采用“真题真做”,并长期与厦门规划局合作开展了一系列风貌建筑测绘与保护研究等,既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也形成了自身教学特色。
3 师资队伍建设的年轻化、多元化
厦大建筑系在多年的发展中,坚持师资来源多元化、结构年轻化的原则。自1995年以来,借厦门大学及经济特区优势,建筑系先后从各地引进了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0余人,同时由于在引进人才上重点对象为中青年骨干和高质量的研究生,使目前在册教师全在45岁以下,可谓是厦大系科中最年轻的教师队伍。教师中虽无资历深、影响大的“重量级”人物,却不乏国外学成归来的学者、全国竞赛获奖者和具有相当教学经验的人士。正是上述特色,使得建筑系充满活力,学科建设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
4 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体系、教学改革能够良好运行的枢纽。厦大建筑系教学管理工作在坚持规范化的基础上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近年来,每年均调整一次教学计划,为了保障教学计划的良好实施,采用“计划—督察—座谈—反馈”的线型管理运作方式,成立了以分管教学副系主任为组长的系教学督察小组,不定期检查开课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各课程教学情况;同时经常了解改革课程的教与学的情况,做到反馈及时,研究和调整及时。从而,既保证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也使教学改革能健康、稳步地推进。
三 今后发展的几点思考
厦大建筑系从起步到稳步发展,虽然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些成绩,形成了一些特色,但仍然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拼搏。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如何解放思想,树立“可持续性”的学科发展观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本着总结过去面向未来的办学宗旨,我们对今后发展有些初步思考:首先,建立“学院—研究所”二级管理体制,强化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以加强教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密切结合,为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立足“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改思路,要积极培养、引进高、精、尖人才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要研究探索学生乐于接受、行之有效和适合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新方法。此外,要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强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建设与应用。
“人类,其最伟大之处,并不在于要去重塑这个地球,而是重塑我们自己。”教育的发展,人——善于并勇于重塑自身的人是其根本。只要我们勤于思索,勇于创新,不久的将来,厦大建筑系这根“新枝”一定会显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