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吧 关注:1,198,489贴子:8,783,633

回复:【图文】在国际上有声望的中国作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种叙述太政治性了,不应该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似乎是某些歌颂祖国的诗歌朗诵会上应该出现的段落,不应该出现在小说里


IP属地:河北43楼2015-10-12 23:03
收起回复
    我觉得,莫言和余华相比有这种感觉:莫言是唱高音的,上来几嗓子就让你知道我的厉害;余华是唱中音的,看起来挺一般的,等后来才发现音色的干净和不凡的音准


    IP属地:河北44楼2015-10-12 23:08
    回复
      2025-11-12 07:01: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关于余华还有一些值得说的,但似乎不是本帖的关键,所以就不多啰嗦了。
      还有啊,其实余华在90年代的时候在国际上比莫言不差——甚至可能还好,但余华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创作力有所下降,《兄弟》和《第七天》都饱受诟病,莫言却始终带着旺盛的经历写出了《檀香刑》、《生死疲劳》、《蛙》这些好作品,终于比余华更早得诺贝尔文学奖(余华如果不能再出两三部堪比《活着》的书,估计得奖渺茫)。


      IP属地:河北45楼2015-10-12 23:12
      回复
        杨炼,当代著名诗人。[1] 1955年出生于瑞士伯尔尼,6岁时回到北京,是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1974年高中毕业后,在北京昌平县插队,之后开始写诗,并成为《今天》杂志的主要作者之一。现定居伦敦,继续从事文学创作。杨炼的作品以诗和散文为主,兼及文学与艺术批评。其诗集八种、散文集两种,与众多文章已被译成二十余种外文,在各国出版。


        IP属地:河北46楼2015-10-12 23:17
        回复
          1999年,获得意大利FLAIANO国际诗歌奖;同年他的诗集《大海停止之处》,获英国诗歌书籍协会推荐英译诗集;
          2012年,获得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Nonino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Prize 2012);同年,获得德国柏林”超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奖金。
          2013年,获天铎长诗奖
          2014年获卡普里国际诗歌奖。


          IP属地:河北47楼2015-10-12 23:19
          回复
            学文学史的时候好像见过他,貌似还考了......因为没读过,所以就不说了......


            IP属地:河北48楼2015-10-12 23:21
            回复
              度娘不让我发图了,一发图就抽掉,所以就不发了。但大家可以搜一下,刘震云有的照片很像葛优。
              刘震云,1958年5月生于河南新乡延津县,著名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1973年至1978年服兵役。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到《农民日报》工作。1988年至199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读研究生。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青联委员、一级作家。


              IP属地:河北49楼2015-10-12 23:25
              回复
                吐槽:不得不说,给刘震云编百度百科的网友真是太敬业了,把他得到的媒体评价都放上去了,看上去刘震云得了一百多奖。其实刘震云在国际上还没有得奖,只是最近他的名气在上涨,许多外国翻译家看了他的作品之后表示很喜欢,正在翻译(比如给莫言翻译的作者),并预言他会在国际上大火,所以就放到了这。


                IP属地:河北52楼2015-10-12 23:36
                回复
                  2025-11-12 06:55: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高中的时候看过刘震云的《一地鸡毛》的一个选段,当时觉得写得不赖,但没觉得他跟莫言余华是一个档次的。最近一段时间又看了他一些中短篇集,还有他的《一腔废话》、《一句顶一万句》。感觉刘震云一直在进步,他和余华差不多大——他还大一点,余华似乎有好多年没有大的进步,而刘震云经过这么多年努力终于快追平余华了。
                  刘震云是属于“新写实主义”的,所以写得很容易懂。基本上都是白话,很质朴,很口语。


                  IP属地:河北53楼2015-10-12 23:42
                  回复
                    附一个刘震云的《一地鸡毛》的选节(这是他早期的作品,不代表现在的水平,现在有进步):
                    小林家一斤豆腐变馊了。一斤豆腐有五块,二两一块,这是公家副食店卖的。个体户的豆腐一斤一块,水份大,发稀,锅里炒不成团。小林每天清早六点起床,到公家副食店门口排队买豆腐。排队也不一定每天都能到豆腐,要么排队的人多,排到,豆腐已经卖完了;要么还没排到,已经七点了,小林得离开豆腐队去赶单位的班车。最近单位办公室新到一个处长老关,新官上任三把火,对迟到早退抓得挺紧。最使人感到丧气的是,队眼看排到了,上班的时间也到了。离开豆腐队,小林就要对长长的豆腐队咒骂一声:
                    “妈了个×,天底下穷人多了真不是好事!”


                    IP属地:河北54楼2015-10-12 23:43
                    回复
                      苏童,原名童忠贵,1963年生于苏州,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驻会专业作家、江苏省作协副主席。


                      IP属地:河北55楼2015-10-12 23:45
                      回复
                        所获奖项:
                        1992年获庄重文文学奖。
                        2010年获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13] ,《茨菰》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短篇小说《香草营》,获《小说月报》第十四届百花奖,获年度杰出作家”。
                        2012年苏童《香草营》获第二届郁达夫文学奖短篇小说提名奖
                        2013年获“江苏省2013中华文化人物”。
                        2014年苏童获首届“腾讯书院文学奖”。
                        2015年苏童获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黄雀记》
                        国际:2009年《河岸》获第三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
                        2011年获提名布克国际文学奖


                        IP属地:河北56楼2015-10-12 23:50
                        回复
                          我只在大一的寒假读过苏童的《妻妾成群》,当时自己在老家,又是晚上。看电视看到很晚,睡觉之前看《妻妾成群》,看完了之后吓得我睡不着觉,到了早上才慢慢睡着,从那之后挺长一段时间想起苏童就哆嗦。所以我到现在还只看过《妻妾成群》。我得承认写得不错——把人吓到也是本事,莫言口味那么重都没把我吓成这样。
                          鉴于又是一个晚上,所以我就不给大家找节选了。


                          IP属地:河北57楼2015-10-12 23:53
                          回复
                            姜戎,原名吕嘉民,1946年4月出生,籍贯上海,生于北京。曾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主业:政治经济学,偏重政治学方面。1967年自愿赴内蒙古额仑草原插队。1978年返城。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如果你看到这还不知道他是谁,那就说一本书就可以了,《狼图腾》。


                            IP属地:河北59楼2015-10-13 00: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