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源中学吧 关注:711贴子:49,709
  • 1回复贴,共1

北京书店与东京书店不同之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只要去书店,无论哪家,都会发现读书的人比走动的人还多,不论是站在书架前边挑边读,还是坐在台阶捧着墨香扑鼻的新书,那如饥似渴的阅读形象经常提醒人们,这里是一座知识荟萃的殿堂。



只要去书店,无论哪家那如饥似渴的阅读形象经常提醒人们,这里是一座知识荟萃的殿堂





也许由于从事双语写作的缘故,无论在北京,还是东京,只要一出去逛街,总会情不自禁地走进书店。有时候为了买一本书,有时候什么也不为,只觉得一进书店,心里挺舒畅。去书店多了,自然就会比较,更何况是不同国度的书店呢。


书店不论中外都为了卖书,但某些细节上的差异还是十分明显的。就拿东京的书店来说,几乎没有一家冠以“城”的称谓,这并不是说日文里没有“城”这个字,而是他们觉得书店应该分散于居民区。购买书籍的行为是一个安静思考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的场所未必就是商业区最好,那喧闹的街景对书店而言,往往是安静的反义词。喜欢游览书店的顾客,目的是比较单一的,并不喜欢购完大包小包后再来。座落在居民区的书店,虽然不大,但书店的功能却得以充分地发挥。


居民家附近有书店,每天晚饭后会迎来不少顾客,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这里也就成为以书会友、联谊的小小社区。



1楼2008-06-13 21:15回复
    东京的大书店有一个响亮的口号叫“书店是广告的载体”,如果细心观察的话,不难发现在书架的间隔处、杂志展示台的夹缝里,都会出现企业的广告贴,有的是一张张明信片,有的是一幅幅彩图片。有关医疗的书架就会有医院的招牌广告,有关汽车杂志的书架也会看到汽车厂商的宣传品,还有音乐书籍跟乐器商,家居书籍跟家具厂家,体育书籍跟运动服装厂商等等,类似这样的组合,几乎是随处可见的。


    书店专业化是营销的一大特色。日本有许多漫画吧,虽说那漫画五花八门,红红绿绿,看上去十分热闹,但泡漫画吧的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却出奇地安静,说那是另类书店也许更合适。东京的神田是颇具盛名的旧书一条街,也是人文社科书籍一条街,一到周末顾客云集,许多人俨然像学者似的,有的背着手慢悠悠地扫视;有的一手把眼镜推到额头上一手拿着书端详;有的紧紧盯着书架上一本书沉思,弄得整条街有一股文雅、肃穆的气氛。在大书店里都设有桌椅,供顾客小憩,不少人带着自己的水壶坐在那里翻书、品味,怡然自得。这里的周末集市几乎成为淘书者的乐园。


    此种专业化经营在其他国家也很盛行,新西兰有一个叫Nelson的渔港城市,靠海,市内有一家专卖饲养猫狗宠物的书店。起先我觉得这书店怪怪的,后来店主解释说,这里靠近老人院,在这里给老人一方天地,也算社会福利的一种,这不由得促使我仔细观察,在碧海蓝天下,老人们带着宠物安闲地在书店进出,使人油然感到书香中漾起一幅祥和的景象。


    我是喜欢逛书店的人,每次回北京,王府井的三联、新华书店,海淀和西单的图书城几乎没有不去的。不过,从书类的布局来说,重要的是从视觉上如何让顾客觉得醒目、舒适,尤其是刚进大门的那段空间,尤为要紧。书店是知识的海洋,也应该给读者一个视觉空间的享受。


    柏林的市中心有一座大型书店几乎把视觉空间做到了极致,人文类的书架全都集中在一块从屋顶上降下的巨大的红色帷幕的下端,理科类是蓝色的,杂志类是黑色的...。整个书店犹如巨型的舞台,魔幻的灯光照在帷幕的腰间,既不扰乱顾客看书的视线,又能给读者一种温暖而神秘的感觉。我站在这家书店的入口处,似乎有所领悟,书店不也正是让人赏心悦目的知识舞台吗?


    3楼2008-06-13 21: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