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雄天下吧 关注:1,154贴子:105,195
  • 16回复贴,共1

(转)历史类穿越文经常陷入的几种误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看到一个帖子,很有意思,特地转来分享给大家。
原帖由“前门外是大栅栏”发布于大宋的智慧吧。地址如下:
http://tieba.baidu.com/p/3967147668


IP属地:江苏1楼2015-09-30 23:30回复

    八、过分贬低“科举制”的正面作用
    “科举制”是与文官行政体制相伴而生的一种人才选拔机制。它的存在,不在于具体“考什么”、“怎么考”,而在于标定了一整套客观评价标准。
    文官行政不同于功勋治政,最大区别是后者可以以明确的军事成就、军事功勋确定当事人的政治价值,并获取相应的政治地位;而前者则不具备较明显的“功劳簿”,而只能以“学识”、“品德”、“素质”等主观标准来衡量。
    这就带来了个人评价标准的不统一,进而大大提升了人才选拔的成本。
    “科举制”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所有文官行政的当事人,都在“科举制”规范的统一方案下,进行统一的资料学习,进行统一的资源灌输,进行统一的应试考核,进行统一的评价分析,再进行统一的等级排列,最后进行统一的权力授予。
    这种固定的、标准化的、制度化的流水线选拔体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智力人才产出的规范性,并保证了以最廉价的方式,筛选出可用的文官行政执行者。
    制度化流水线作业,无论在任何领域,都是成本集约的典范。
    事实上,直到现在,中国的高考制度,依然是传统“科举制”的变异。在中国海量人力资源的选拔中,它在保证基本公正的前提下,凭借成本最低的优势,占据着人才选拔手段的第一位。
    可以说,只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无法培育出更低成本的大规模人力资源筛选机制,则“科举制”就是诸多方案中的最优。
    以废除“科举制”来实现人才选拔机制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会产生完全相反的效果。


    IP属地:江苏10楼2015-09-30 23:33
    回复
      2025-08-13 14:30: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十、过分低估建立“军校”体系的制度阻力
      “军校”作为穿越文主角扭转战略劣势的利器之一,往往可以批量产出合格的军事指挥员,在军事素养方面碾压敌人,并维系主角对武装力量的绝对控制权。
      广义的“军校”,中国早已有之。普遍认为,北宋仁宗年间所开武学,应为传统中原“军校”的奠基者。此后,历代王朝在这一制度上断断续续,时而重视,旋即弃之,并未如文官科举制那样积土成山、蔚为壮观。
      其实,这并非因为古代统治者鼠目寸光,恰恰相反,正因为历代统治阶层极端重视武装力量体系的运作、重视军事指挥人员的作用,才在“军校”这个问题上反复迟疑、疑虑重重。
      通过与工业时代的近代“军校”体系相比较,我们很容易得出中国古人对此缺乏热情的原因:
      1、“军校”大批量、成规模的产出具备专一军事技能的人才集团。
      在近代工业文明中,复杂的军事工业系统、后勤保障体系抵消了专业军事人才的个人作用,使其不能凭借专业知识威胁资本统治阶层的既得利益;
      但在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条件下,统治阶层无法有效整合、控制这个数量庞大的专门技术群体,很容易“士流于野,而自立”,这显然对中央集权体制构成威胁
      2、“军校”不仅产出专业知识,更产出“专业思想”。
      从近代军校体系产生之日起,军校就成为社会最活跃、最具颠覆性、最激烈的思想的培养中心。国家暴力机器的预备役执行者们,在集体生活中,几乎必然碰撞出超传统的观念精神。这从西点军校,或清末各武备学堂的历史中可清晰印证。
      这种激进思想的集中培育模式,显然对极权主义大一统体制构成巨大威胁。
      3、“军校”需要强大的对口接受能力。
      近代工业文明中,先进工业国均建立了庞大的常备军体制、复杂的军工复合体产业链以及包罗万象的军情参治系统,这一整套国家暴力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吸收“军校”的量产“成品”。
      但王朝时代的中国,国家暴力机器停留在“为王前驱,齐民拣兵”的阶段,无法长时间、持续性的批量吸收“军校”产出,必然造成专业人才淤积。而这些专业人才的特殊性,对国家统治阶级时刻存在严重威胁。


      IP属地:江苏12楼2015-09-30 23:33
      回复

        十二、过度忽视“司法独立”的制度前提
        首先指出一点,完全的“司法独立”是不存在的。所谓“司法独立”,一般指司法不受超经济强制力的干涉,对任何资本实体产生作用,即“法律面前,资本平等”。
        近代西方产生“司法独立”,并非某个执政阶层的仁慈创意,也不是任何党派的独具匠心,而纯粹是新兴工商业资本集团之间的利益博弈需要:
        1、资本所有阶层利用金钱赎买了国家暴力武装,使封建贵族集团失去了超超经济掠夺能力。在此基础上,资本所有者阶层通过“法律面前,资本平等”,获取相对于封建贵族集团的经济优势地位,保证本阶层的既得利益。
        2、资本所有阶层通过国家暴力机器,镇压非资本平民的暴力夺权尝试。在此基础上,资本所有阶层通过“法律面前,资本平等”,取得最直接的经济优势地位,控制平民劳动力的流动。
        简言之,“司法独立”是新兴工商业资本集团,同时对上(皇权与封建主)、对下(雇工与流氓无产者)的制度制约工具,是将利益争端限制在资本竞赛范围内的政策尝试。
        任何脱离资本所有阶层利益驱动的“司法独立”,尤其是农耕文明条件下的由上而下的“司法独立”,其最大可能是瓦解中央集权的政治框架,制造“法律面前,地权平等”的地域分裂局面。


        IP属地:江苏14楼2015-09-30 23:34
        回复



          IP属地:江苏18楼2015-09-30 23:37
          回复
            其实总结起来就一句话,穿越者大多不顾现实,照搬现代社会的制度,犯了拨苗助长的错误,注定要失败。
            ------------------------------
            小时候学成语,看到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叶公好龙、画蛇添足、守株待兔等诸多成语时,总觉得不可思议,真有这么蠢的人吗?等到长大了,看到现实社会中的一系列现象时,才明白这些成语在现实中都是真实存在的,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IP属地:江苏20楼2015-09-30 23:38
            回复
              本來就是啊,本位面的歷史就是各種因素下的其中一個可能解,而且很可能是最高出現機率的可能解。可是這個解令人不爽嘛。穿越文的基本兩難就是改得太易的話,爽則爽矣,就是兒戲,改得太難,真則真矣,壓根就不爽了-反正我看到柔嘉遠涉重洋沒跟石頭越在一起超不爽的。


              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5-10-01 00:06
              回复
                挺好


                22楼2015-10-01 01:28
                回复
                  2025-08-13 14:24: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其它没有看,就看了一个科举制度,将科举制度和公务员考试混淆了。科举制度选拔的不是做事的公务员或者叫事务官,而是高高在上不大干实事的政务官。科举选出来的官没有什么处理政务的能力,这个王安石、蔡京就知道,北宋时还一度废止科举用太学培养官员。事实上,如果科举真的要选拔办事的官吏,那就应该从吏员开始。历史上宋明清科举出来的官起码副县,明清直接当县官。这是选拔办事的官员?扯淡吧,一介书生直接上县委书记,这个能行?
                  其实科举的本质就是利益分配!考到什么级别就有相应的利益,同时扶植出一个文士士绅集团来管理基层。积极意义就是公平,这个利益分配方式肯定是最公平,所以科举的生命力也在于公平。历朝历代都把科场舞弊看成重罪。


                  23楼2015-10-01 08:36
                  回复
                    又看了立宪,立宪当然阻力大了,因为利益分配和地方势力产生机制是科举,西方立宪是怎么回事?那是选举,这个的根子必须是贵族民主。黄宗羲吧,好像是他提出过一个学校议政,这就是中国式的议政,学校就是官学,入官学叫进学,就是中秀才的意思。由秀才、举人、太学生担当议员责任来实行立宪,这个才是符合士大夫利益的立宪。如果要在不改变原有利益格局的基础上在宋明清行立宪,就只能是科举立宪,不是选举立宪。因为选举立宪的基础其实是欧式和西周的贵族议政。


                    24楼2015-10-01 08:4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