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1日 【昊炁文苑手札】
华夏衣冠在东瀛
汉服在中国本土消亡了,但却在我们的邻邦——东瀛日本落地开花。
日本人的古代文化几乎是全面仿照唐文化,
日本在“飞鸟时期”(6世纪至710年)发生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 “大化改新”(635年),
打开了全面向中国学习的大门,
在之后约300年间,大量的“谴唐使”和东渡的僧侣、学者、工匠、技术人员,
把中国的典章制度、儒道思想、文化、生产技术、建筑、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大量传入日本。
日本的和服就是在引进、吸取唐代汉式服装的基础上形成的,
和服在世界上也一直被称为“唐服”,虽略有更改,
但和服仍然保留传统汉式服装的基本特点:上衣下裳相连、没有衣领、右衽、衣袖宽大、用衣带、不用衣扣。
不过和服和标准的唐代汉服还是有些区别的,
日本人的“唐服”和真正历史上的唐代汉服比较起来,稍显拘束、小气,
缺乏真正的唐服那种宽容、大气、自信、傲岸的气派,这也是环境使之然:
岛国之人毕竟没有唐代中国人那种宽阔的胸襟与博大的胸怀。
最具反讽意味的是,终生拖着辫子,以满清忠臣自居的封建余孽辜弘铭,
到东瀛,见到日本的典章制度、文物衣冠之后,竟然流着眼泪感叹:
日本人才是真正的唐代中国人,日本文化才是真正的唐文化。
华夏衣冠在东瀛
汉服在中国本土消亡了,但却在我们的邻邦——东瀛日本落地开花。
日本人的古代文化几乎是全面仿照唐文化,
日本在“飞鸟时期”(6世纪至710年)发生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 “大化改新”(635年),
打开了全面向中国学习的大门,
在之后约300年间,大量的“谴唐使”和东渡的僧侣、学者、工匠、技术人员,
把中国的典章制度、儒道思想、文化、生产技术、建筑、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大量传入日本。
日本的和服就是在引进、吸取唐代汉式服装的基础上形成的,
和服在世界上也一直被称为“唐服”,虽略有更改,
但和服仍然保留传统汉式服装的基本特点:上衣下裳相连、没有衣领、右衽、衣袖宽大、用衣带、不用衣扣。
不过和服和标准的唐代汉服还是有些区别的,
日本人的“唐服”和真正历史上的唐代汉服比较起来,稍显拘束、小气,
缺乏真正的唐服那种宽容、大气、自信、傲岸的气派,这也是环境使之然:
岛国之人毕竟没有唐代中国人那种宽阔的胸襟与博大的胸怀。
最具反讽意味的是,终生拖着辫子,以满清忠臣自居的封建余孽辜弘铭,
到东瀛,见到日本的典章制度、文物衣冠之后,竟然流着眼泪感叹:
日本人才是真正的唐代中国人,日本文化才是真正的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