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外国语学校吧 关注:3,003贴子:147,814
  • 10回复贴,共1

『地震』新华军事记者现场披露失事直升机机组人员详情 T_T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来不准备来贴吧了...但是今天在MSN上看到这篇东西...
觉得真的有必要把它发上来...
愿逝者安息..

5月31日13时,成都军区某陆航团51岁的特级飞行员邱光华和他的734机组——27岁的副驾驶李月,47岁的空勤机械师王怀远,28岁的空勤机械师陈林,23岁的物资装卸和地面警戒员张鹏,前往理县执行救灾任务。


  14时56分06秒,直升机在返航途中,遭遇天气突变,不幸失事……像雄鹰一样,5位勇士永远地汇入到了川西北的青山之中。


  战士,闻令而动


  “每一回飞行,都是与死神擦肩而过。”回忆5月12日以来一次次拯救生命的飞行,48岁的陆航团飞行员陈远康说,拐弯、拉升、降落,飞行员的每个动作只有一次机会。


  在峡谷中贴着山峰飞行,在狭窄的江边寻找降落点,在强烈的气流中颠簸……所有乘过直升机进入震中的人们,都忘不了视线周围每过三四百米就拐弯的大山,忘不了视线下方湍急的江水,忘不了山头之间蜘蛛网一样的高压线……


  陈远康记得,部队投入抗震救灾以来,邱光华几乎每天都要提醒大家:“沟里风向变化太快,一定要注意高度……”


  5月31日12时,接到团长余志荣命令——运送10名防疫专家前往理县,当天已经执行了2个架次任务的机长邱光华和副驾驶李月、机械师陈林立即作飞行准备。得知机上还缺一名空勤机械师,正在午休的王怀远一跃而起。快要起飞时,这些天来一直在帮各机组装卸物资的士官张鹏也蹦上了直升机。


  5名闻令而动的战士,没有犹豫,就像地震发生那刹那他们的第一反应——请战,请战!

震后第3分钟,陆航团启动应急预案;


  第30分钟,所有直升机进入待飞状态;


  第118分钟,2架直升机飞向震中……


  那么多的救灾物资,早一分钟完成装卸,就能早一点到达灾区。战士张鹏,坐不住了。已被支部列为党员发展对象的他,提出了一个让人难以拒绝的请求:请党组织在抗震救灾的战场上考察我!


  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个平时话特别少的战士,似乎一下子迸发出了全部的热情:大部分官兵轮班工作,他却每天从早到晚穿梭在仓库和直升机、成都和重灾区之间;无论多晚归来,他总不忘提醒值班员,明天一定早点叫他起床,十几天里他完成了170个架次物资的装卸任务;团里交纳特殊党费,他把兜里仅有的80元,作为一个非党员的特殊党费交了出来……


  机长邱光华原本也不在救灾人员名单上。按照飞行员管理的有关规定,还有11个月,他就将到龄停飞——而他的老家就在重灾区。


  邱光华说,这一带地形复杂,我经验比较丰富,应该到最前线去,而且,我还能多带带年轻同志,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作为我国培养的第一代少数民族飞行员,来自羌寨的邱光华,是茂县人的骄傲。这次灾难中,家中房屋被毁,年近80岁的父母住进了窝棚——这是地震发生5天之后,邱光华才得知的消息。通讯中断的那些天里,面对同事们的安慰,邱光华总是喃喃低语:“什么消息都没有,估计没希望了……”


  其实,从大地震发生当天起,邱光华就曾多次飞过家乡上空。一次抢运伤员时,机降点距家不足800米,在等待升空的间隙,他仍然没有离机回家。


  当直升机飞越满目疮痍的故乡,邱光华的眼中是否有泪?当他的机组从灾区接出一批又一批伤员,他是否在人群中寻找过白发的双亲?


  这一切,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了。


  但我们知道,邱光华所在的陆航团,包括团长在内,7名飞行员的家都在重灾区。他们无暇顾及亲人,无法顾及危险,因为前方,有战士必赴的使命。

如同此前的63次飞行一样,当邱光华机组第64次飞向地震灾区时,人们安静地等待着,等待他们带回伤员和一大堆替灾区群众报平安的纸条。


  然而——这一次,雄鹰却选择了在他们热爱的土地上空,永远地飞翔……



1楼2008-06-10 15:14回复


      雄鹰,向往蓝天


      搜救,从直升机失事那一刻就开始了。


      在汶川县城至映秀镇的山谷间,直升机和地面部队拉开了一张天地搜救的大网,人们在这条曾创造无数生命奇迹的通道中,再一次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整个中国,都在聚焦那架尾号为734的直升机。


      这是一架上个世纪90年代初装备部队的米-171直升机。


      把这批飞机从厂家接飞回国的,正是邱光华。


      在陆航团年轻飞行员眼中,有着5800小时飞行经历的邱光华不仅是全大队最年长者,也是经验最丰富、技术超一流的飞行员。


      他们清楚地记得,1999年10月,当接到把遇险台胞接出贵州山区的命令后,是邱光华冒着细雨在没有航线的高原上开辟出了一条新航线;


      他们清楚地记得,在2000年的一次军事演习中,是邱光华机组以高难度的战术动作震惊全场……


      王怀远曾经是歼击机飞行员,一次身体小恙导致停飞。


      或许只有当过飞行员的人,才能理解他们对于蓝天的向往。从地面机械师到空勤机械师,不放弃的王怀远重回蓝天,带出了一批为飞行员护航的年轻机械师。


      1985年底,西藏墨脱发生严重雪灾,部队派出4架直升机参加抢险。
    在这次“黑鹰”首次救灾行动中,运输机把一架“黑鹰”空运到西藏。负责拆卸和组装工作的王怀远,和同事们一起仅用了4个小时就完成了直升机的组装。冰天雪地中,为了保持电瓶的温度,他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盖住设备,边吸氧边操作……


      先后在直升机修理厂、机务大队担任过领导职务的王怀远,对外场和内场工作都高度熟悉。团装备处发动机主任闫二虎说,平时他们只要一提起某种故障的情形,王怀远都能立即说出问题出在哪 里、怎么解决。


      团里的年轻人对王怀远又爱又怕。平时,兄长一般的他喜欢跟大家一起聊天、抽烟。可一到停机坪,谁开个玩笑,他都要干涉。


      王怀远说,我严格要求,是对战友们的生命负责!


      28岁的陈林,2001年从军校毕业后短短4年就通过考核,从地面机械师成为空勤机械师,是同批技术人员中第一个“提空”的。


      每一次飞行结束,他都要爬进密不通风的尾梁,仔细检查每一个部件。他所在的中队,机务维护水平一直走在全团前列。


      还有被列为重点人才培养的李月,驾驶技术出色的张鹏……


      若没有这场不期而至的事故,这该是一个多么优秀的组合!


      战友们在盘旋的铁鹰里焦急地寻找着邱光华机组的一丝丝痕迹。一下机,涌上心头的,又是昔日共事的点点滴滴。


      飞行大队教导员向守友说,邱光华头发都有些花白了,但还总把自己当作“新同志”。点名、集合,他比谁都先到;打扫卫生,他总是第一个拿起工具。当一家直升机公司用丰厚的年薪邀请他加盟时,邱光华拒绝了:“我从山里走出来不容易,要珍惜党和人民给的荣誉。”


      飞行员王朝勇说,自从2003年毕业分配到陆航团后,李月的每一个除夕都是在值班室度过的;家在驻地的李月,总是把团聚机会让给两地分居的战友……


      5月31日下午,汶川县漩口镇群益村,一架直升机从天空掠过。3岁的魏佳丽拉着奶奶胡群辉的手:“奶奶,那个直升机要飞到哪里去喃?”

    老人看了看空中铁鹰行进的方向:“直升机怕是要回家了。”


      “那它还回不回来?”孙女又问。


      “吉祥鸟每天都来。你喜欢看,我就每天都带你来看……”


      胡群辉坚持认为,她们所看到的,就是那架尾号为734的直升机。


      勇士,还在身边


      张鹏的房间原封未动。从直升机失事到现在,战友们仍然相信,他会回来的。


      房间的外墙上,挂着一部红色的电话机。


      出发时,张鹏是否就是站在这里,给远在山东滕州农村的父母去了最后一个电话?
    


    2楼2008-06-10 15:14
    回复
      2025-09-03 10:54: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每一回飞行,都是与死神擦肩而过。”回忆5月12日以来一次次拯救生命的飞行,48岁的陆航团飞行员陈远康说,拐弯、拉升、降落,飞行员的每个动作只有一次机会


      4楼2008-06-10 15:17
      回复
        5月31日下午,汶川县漩口镇群益村,一架直升机从天空掠过。3岁的魏佳丽拉着奶奶胡群辉的手:“奶奶,那个直升机要飞到哪里去喃?” 

        老人看了看空中铁鹰行进的方向:“直升机怕是要回家了。” 


          “那它还回不回来?”孙女又问。 


          “吉祥鸟每天都来。你喜欢看,我就每天都带你来看……” 


          胡群辉坚持认为,她们所看到的,就是那架尾号为734的直升机。


        5楼2008-06-10 15:18
        回复
          勇士,还在身


          6楼2008-06-10 15:18
          回复
            张鹏的房间原封未动。从直升机失事到现在,战友们仍然相信,他会回来的。 


              房间的外墙上,挂着一部红色的电话机。 


              出发时,张鹏是否就是站在这里,给远在山东滕州农村的父母去了最后一个电话?


            7楼2008-06-10 15:18
            回复
              第一段
              ‘5月31日13时,成都军区某陆航团51岁的特级飞行员邱光华和他的734机组——27岁的副驾驶李月,47岁的空勤机械师王怀远,28岁的空勤机械师陈林,23岁的物资装卸和地面警戒员张鹏,前往理县执行救灾任务。 



              ‘28岁的空勤机械师陈林’... 好晕.


               
               
              --------------------------------------------------------------------------------
               
              分割线

              欢迎参观【笨蛋同盟会】总基地
              http://tieba.baidu.com/f?ct=&tn=&rn=&pn=&lm=&sc=&kw=%CE%D2%CA%C7%B1%BF%B5%B0%D3%D0ID&rs2=0&myselectvalue=1&word=%CE%D2%CA%C7%B1%BF%B5%B0%D3%D0ID&tb=on#
               


              9楼2008-06-10 16:23
              回复
                第一段
                ‘5月31日13时,成都军区某陆航团51岁的特级飞行员邱光华和他的734机组——27岁的副驾驶李月,47岁的空勤机械师王怀远,28岁的空勤机械师陈林,23岁的物资装卸和地面警戒员张鹏,前往理县执行救灾任务。 



                ‘28岁的空勤机械师陈林’... 好晕.


                 
                 
                --------------------------------------------------------------------------------
                 
                分割线

                欢迎参观【笨蛋同盟会】总基地
                http://tieba.baidu.com/f?ct=&tn=&rn=&pn=&lm=&sc=&kw=%CE%D2%CA%C7%B1%BF%B5%B0%D3%D0ID&rs2=0&myselectvalue=1&word=%CE%D2%CA%C7%B1%BF%B5%B0%D3%D0ID&tb=on#


                 
                 
                --------------------------------------------------------------------------------
                 
                分割线

                欢迎参观【笨蛋同盟会】总基地
                http://tieba.baidu.com/f?ct=&tn=&rn=&pn=&lm=&sc=&kw=%CE%D2%CA%C7%B1%BF%B5%B0%D3%D0ID&rs2=0&myselectvalue=1&word=%CE%D2%CA%C7%B1%BF%B5%B0%D3%D0ID&tb=on#
                 


                10楼2008-06-10 16:25
                回复
                  2025-09-03 10:48: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11楼2008-06-10 16:26
                  回复
                    5555555 其实没哭 就是死的不值啊


                    12楼2008-06-11 19:23
                    回复


                      13楼2008-06-12 08: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