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141,399贴子:74,819,489

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的忏悔之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一流传千古的名句和其所蕴含的高妙绝尘的爱情境界曾经被多少痴男怨女所吟咏传唱。可是,又有谁知道,这字字珠玑的爱情绝句却是中唐诗人元稹始乱终弃后的一腔忏悔之词。
                                (一)
   唐贞元十六年,二十二岁的元稹在蒲州作地方官时,爱上了一位年轻貌美、名叫崔莺莺的女子,曾写了《古艳词二首》向这位女子求爱:
    春来频到宋东家,垂袖开怀待好风。莺藏柳暗无人语,惟有墙花满树红。(之一)
   深夜无人草树光,娇莺不语趁阴藏。等闲识得浮花片,流出单门前赚阮郎。(之二)
   元稹在诗中以小巧玲珑、漂亮可爱的黄莺鸟代指意中人崔莺莺。《莺莺传》说:“崔之贞慎自保,虽所尊不能非语犯之。”崔莺莺是一个爱好文学并有较高文学素养、含蓄典雅的庄重女子。元稹投其所好,采用这种含蓄婉转、情意绵绵的求爱方式,自然就赢得了她的芳心。真可谓“揄扬陶令金缘酒,结托萧娘只在诗。”正是这两首诗玉成了他们的爱情。元稹在随后写的《莺莺传》就描绘了他们相爱之初夜晚幽会的情景:
殷红浅碧旧衣裳,取次枕头黯淡妆。夜合带烟笼晓日,牡丹经雨泣残阳。低迷隐笑原非笑,散漫清香不似香。频动横波娇不语,等闲教见小儿郎。
    美好的初恋,不仅朦胧纯洁,而且真挚热烈,让他们饱尝了初涉爱河的无比甜蜜和幸福,因而难舍难分。元稹在他们相爱第二年写的《会真诗三十韵》,就描写了他们海誓山盟的爱恋情景:
   ……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留连时有限,缱绻意难终。慢脸合愁态,芳词誓素衷。赠环明运合,留结表心词。…….
   海可枯,石可烂,唯有他们缱绻缠绵的爱情永远不会变,如膝似胶的感情将他们美好甜蜜的爱情推向了高潮。
    然而,就在元稹二十四岁金榜题名、春风得意之时,却没有珍惜他们这份纯洁美好、来之不易的爱情,开始对崔莺莺不满起来:
    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愿为庭红槿枝。七月七日一相见,相见故心终不移。那能朝开暮飞去,一任东西南北飞。分不两相守,恨不两相思。对面且如此,背面当可知。春风撩乱伯劳语,况是此时抛去时。握手苦相问,竟不言后期。君情既诀绝,妾意已参差。借/如生死别,安得长苦悲。
    真是时位移人也!此时的元稹已非同昔日可比。所以与莺莺相见时心不在焉,语无伦次,前矛后盾。他先说自己希望有牛郎织女那样忠贞不渝的爱情,接着又说“分不两相守,恨不两相思。”从中可以看出,“不相守”、“不相思”的也包括自己在内。这显然与前面的“希望”相矛盾。而实际上,是他自己单方面不忠的表现。因此,在莺莺“握手苦相问”时,他“竟不言后期”。这便彻底暴露了元稹自己负心的真面目。
    变心也罢,抛弃也罢,人世间历来炎凉如此,谁能过分苛求元稹?但是,元稹非但不愿承认自己的负心妄义之举,而且还挖空心思为自己找理由,找借口,竟然反诬崔莺莺的清白:
   噫春水之将泮,何余怀之独结。有美一人,于焉旷绝。一日不见,比一日于三秋,况三年之旷别。水得风兮小而已波,笋在苍穹高不见节。矧桃李之当春,竟众人而攀折。我自顾悠悠而若云,又安得能保君啧啧之如雪?感破镜之分明,睹泪痕之如血。幸他人之既不我先,又能后他人之终不我夺。已矣哉!织女别黄姑,一年一度暂相见,彼此隔河何事无!
     诗中,元稹竟然大言不惭地把自己装扮成一个道貌岸然的痴情公子,把自己的忘情负义全推到崔莺莺的身上,理由竟是“我自顾悠悠而若云,又安能保君啧啧之如雪。”“一年一度暂相见,彼此隔河何事无。”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己打了自己的耳光。如此卑鄙行径实是可恶,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所以元稹的为人历来都受到后人无情的批判。
    元稹以极其卑劣的手段抛弃了崔莺莺,转眼之间就作了权高势重,当时为京兆尹韦夏卿的乘龙快婿。也许他在新婚幸福、官场得意之时,能心安理得、自欺欺人地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莺莺的痛苦之上。然而,诚如一位哲人所言,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逃脱,惟有良心的惩罚是永远都逃脱不了的。更何况,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元稹二十五岁时与韦丛结婚,六年后,韦丛意外死去。韦丛死后的第二年,元稹还京途“经华州,宿于敷水驿。宦官仇士良后至,与元稹争上厅,刘士元以鞭击伤其面。”事后,唐宪宗非但没有惩处宦官的猖狂,反而把元稹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



1楼2005-09-12 22:02回复
        中年丧偶,已是人生大不幸;堂堂朝廷命官,竟遭阉仆毒打侮辱,受辱后又被贬官,更是雪上加霜。春风得意、雄心勃勃的元稹一时连遭巨大打击,其痛苦与失意可想而知。现实突然间变得如此残酷,元稹在无可奈何中,只好逃回到过去,在过往中寻找精神的避难所。他这年所写的《梦昔时》就表现了他重新面对旧情时的复杂心态:
        闲窗结幽梦,此梦谁人知?夜半初得处,天明暗去时。山川久已隔,风雨两无期。何时来相感,又成新离别。
        梦往往是作梦者真实心路的投影。所以,“夜半初得处,天明暗去时”的梦境,引起了元稹绵绵无尽的思忆。初恋的真情是美好的,对美好往事的追忆,无疑能给孤苦失意中的元稹带来些许慰藉。但是,“山川久已隔,风雨两无期。”纵使他无限留恋,真情早已逝去,心头的惆怅也终难挥去。更何况,他曾背信弃义,心中有愧呢?所以,“闲窗结幽梦,此梦谁人知?”此梦引起元稹的万千感慨,不能不说是他在事实和良心面前的惶惑不安。
         爱是不能忘却的!那潜藏在心底的感情一旦被触发,便以不可阻挡之势占据了元稹的心空。他于这一年写的《咏莺》诗,就表现了他对已逝去爱情的珍视:
        天上金衣侣,还能贶草菜。风流晋王谢,言语汉邹枚。公等久安在,今绝何处来?山禽正嘈杂,慰我日徘徊。
        诗中,元稹把黄莺鸟儿称作“天上金衣侣”,足见此时莺莺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还能贶草菜”,则可以看出,往日的恋情萦绕脑际,不可忘怀。于是,他又注意到了黄莺鸟儿,它的鸣叫最能牵动元稹的心思:
        莺声缭乱曙灯残,暗觅金钗动晓寒。犹带春醒懒相送,樱桃花下隔帘看。
       “莺声缭乱”既是对往日恋情情景的回忆,又何尝不是此时此刻听到了黄莺鸟儿鸣叫的感觉呢?对往日恋情的追忆,必然伴随着良心的责罚。所以,他这时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那本来婉转动听的鸣唱,在他听来却是“缭乱嘈杂”,令人心烦。
        其实,黄莺鸟儿的鸣叫是年复一年,一如当初的,只是元稹后来没有心思注意而已。此时,他又开始留意往日的恋情,怎能不想到自己的负心妄义?那一声声黄莺鸟儿的哀鸣,怎能不引起他良心的责罚?所以,也是在三十一岁这一年,他在诗歌《筝》中写道:
        莫愁和地爱王昌,夜夜筝声怨隔墙。火凤有皇求不得,春莺无伴啭空长。急挥舞被催飞燕,慢逐歌词弄小娘。死恨相如新素妇,枉将心力为他狂。
       “春莺无伴啭空长”,这实际也是被元稹无情地抛弃了的崔莺莺的悲泣之音。在这孤独无伴、哀怨悠长的诘问声中,元稹终于在自己的良心面前低下了忏悔的头。“死恨相如新素妇,枉将心力为他狂。”表明了元稹忏悔的真诚,也对莺莺忠于爱情却被无情抛弃的命运给予了深深的理解与同情。
        随着这种痛悔,元稹更加感到失去的爱情的珍贵。所以,三十二岁这一年还写了大量回忆往昔与莺莺爱恋的真情的诗,如《晓将别》、《恨妆成》、《春别》、《鱼中素》、《忆事》、《杂忆五首》等不下数十首。
        此后,元稹的心理总被忏悔的阴影笼罩着,所以只要一听到黄莺鸟的鸣叫,他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往事: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犴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春晓》
        作这首诗时,元稹已经四十一岁。前推二十年,正好是他与崔莺莺相恋的贞元十六年。从他三十二岁开始忏悔算起,也已历十年。这期间他又几经宦海沉浮,几经生离死别,几经风雨沧桑,他仍难忘往昔真情,足见元稹的忏悔是真诚的。直到五十一岁,也就是他暴卒的前一年,还作了一首《十七与君别》来表达他对莺莺的痛悔之情。遗憾的是,此诗已散佚,无从查找。好在从白居易的和诗《和微之十七与君别及陇月花枝之咏》中,可以窥见元稹的内疚之情:
        别时十七今白头,恼乱君心三十年。垂老休吟花月句,恐君更结后身缘。
    正是经历了这种真诚的忏悔的心路历程,元稹才真正感受到了那失去的爱情是多么地可贵,可惜失去的不能再来。于是他呕心沥血,用自己的血泪凝成了那首千古传唱、历久不衰的绝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完--


    2楼2005-09-12 22:02
    回复
      2025-08-29 17:13: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逃脱,惟有良心的惩罚是永远都逃脱不了的。

      ******************************************************

      有一种无形的枷锁控制着负心的男人,往往越是绝情的男人,到最后越为憔悴,因为一生所受到的谴责与愧疚可以磨掉他所有的傲气。

      PS:应该发到爱情吧,呵呵


      4楼2005-09-12 22:07
      回复
        山长高见


        6楼2005-09-12 22:11
        回复
          • 221.9.11.*
          在下不大喜欢元稹的诗


          7楼2005-09-16 09:08
          回复
            呵呵 应该发到情感吧 冰雪不语不是经常去那


            8楼2005-09-16 09:27
            回复
              人到中年,最忆记前尘旧事,谁知他是悔前事,还是寻青春呢


              9楼2005-09-17 01:23
              回复
                • 219.147.232.*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什么意思啊??不理


                10楼2005-09-20 21:51
                回复
                  2025-08-29 17:07: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61.184.213.*
                  至于后两句的意思是明显的啊,是说作者徜徉于美女丛中却懒得回头,为什么呢?一方面是为什么了修身养性,而另一方面却是为了你啊。这句诗中的你,有人说很可能是元稹的第一任妻子‘韦丛’,这样说也许有道理吧,他的妻子在他被贬为江陵士参军的时候,很不幸的因重疾而亡,而自己终日忙于政事,无暇顾及妻子和儿女的事情,自己或许感到非常的痛苦和懊悔,但人已去,这又有什么用的呢?留给作者的只有深深的悔恨和沉痛!


                  12楼2005-10-07 12:20
                  回复
                    • 59.52.39.*
                    人类的通病,失去了才忏悔.不必为他的忏悔而心痛,换而言之,元稹借着与莺莺的一段的情在炒作


                    13楼2005-10-09 20:21
                    回复
                      • 221.13.152.*
                      元稹的忏悔之词,我们还是接受吧!现实生活中,我们多需要这样的感情,即然有前人之鉴,我们为什么不接受这样的启示呢?我们,太需要重视我们的感情了。沧海水,巫山云,我向往


                      14楼2005-10-11 14:24
                      回复
                        • 222.66.23.*
                        敬仰先人,可谓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新也


                        15楼2005-10-11 15:51
                        回复
                          请问这首词到底是写给谁的啊,楼主的文章意思是写给崔的,12楼居然说是写给他老婆的??


                          17楼2005-10-12 14:49
                          回复
                            长知


                            18楼2005-10-12 22:04
                            回复
                              2025-08-29 17:01: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d


                              19楼2005-10-14 02: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