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镛:从梁思成为什么能够获得中国自然科学一等奖谈起
2009年正值中国营造学社成立80周年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这个纪念大会。在这个大会上,令我想起了与中国营造学社与学社的主要成员梁思成先生有关的一些往事,在这里加以回顾,与在座的各位共同分享。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了中国自然科学奖。由清华大学申报的梁思成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参选了这次大奖。评选委员会的主持人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创建人,中国地震工程学奠基人刘恢先教授,我与东南大学的齐康教授为评委会的成员。评委会成员还有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那向谦教授。
在大奖评审会议上,我代表清华大学具体说明了提出这一申请的原委。在这次会议上我提出,早在20世纪初,西方一些国家的学者,如英国人斯坦因,德国人勒考克、伯希曼,法国人伯希和等人,在对中亚地区和中国西北的探险与劫掠性研究中,涉及了不少中国古代建筑的内容,瑞典美术史家及汉学家喜仁龙,以及瑞士的西仁等,也在中国内地进行了一些中国建筑方面的考察与研究。这时候由东方人进行的中国建筑史研究也刚刚开始起步,一些日本人如常盘大定、关野贞、伊东忠太、竹岛卓一等人,开始展开了对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
2009年正值中国营造学社成立80周年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这个纪念大会。在这个大会上,令我想起了与中国营造学社与学社的主要成员梁思成先生有关的一些往事,在这里加以回顾,与在座的各位共同分享。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了中国自然科学奖。由清华大学申报的梁思成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参选了这次大奖。评选委员会的主持人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创建人,中国地震工程学奠基人刘恢先教授,我与东南大学的齐康教授为评委会的成员。评委会成员还有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那向谦教授。
在大奖评审会议上,我代表清华大学具体说明了提出这一申请的原委。在这次会议上我提出,早在20世纪初,西方一些国家的学者,如英国人斯坦因,德国人勒考克、伯希曼,法国人伯希和等人,在对中亚地区和中国西北的探险与劫掠性研究中,涉及了不少中国古代建筑的内容,瑞典美术史家及汉学家喜仁龙,以及瑞士的西仁等,也在中国内地进行了一些中国建筑方面的考察与研究。这时候由东方人进行的中国建筑史研究也刚刚开始起步,一些日本人如常盘大定、关野贞、伊东忠太、竹岛卓一等人,开始展开了对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