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时间上的统一体,过去的我、现在的我,还有将来的我(所谓预期、希望、理想、愿景、追求者是也),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我,这种统一体的体认,正是人的存在感的一部分。人又是有自尊的,这自尊不光观照当下的我,而是统辖着作为整个时间统一体的我,惟将来的我有些飘渺,所以人的自尊更关注当下和过往。
在社会表演学和个人广告学成为普遍的社会技术之前的传统社会里,人们也会在自尊心(自尊心与羞耻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的驱使下自然而然地发生“遮丑”行为,不但文过饰非遮当下的丑,也讳莫如深或者闪烁其词遮过去的丑。惟因人们自尊的心理阈限高低不同(什么是丑,在不同的文化里其观念是不同的,这里不考虑文化的差别),便在遮丑的程度和范围上有了差异,阈限低的(大概就是所谓脸皮子薄吧?)遮丑的程度和范围更大一些。即使在传统社会里,谁要是竹筒倒豆子似的口无遮拦、毫不文饰自己,肯定被视为“缺心眼子”的“傻大憨”,更别说在现代社会了。
与“遮丑”行为并行的,是“添彩”,尤其是稍稍有些资历的,喜欢添枝加叶地讲述光荣的过去,讲来讲去,那其中虚构的成分,连自己也信以为真了,从而轻易地改写了历史。
假如史家综合各家回忆录写一部历史,那其中肯定满是泡沫,就像现时某些国家的经济。真的不知道中华几千年文明史中,究竟有多少帝王将相喜欢包装自己,那些大史小史左史右史们是否也爱趋炎附势地包装别人;假如答案为是,那可就惨了,历史学家们整天拎着一部水淋淋的廿六史,多累啊。
在当代社会里,“遮丑”与“添彩”这种几乎是出于本能的行为,已经被逼迫得不得不演化成生活必须的技术。
先说“遮丑”。
不知是出于好奇还是出于消遣,一种叫做偷窥症的东西悄然由阴沟里爬到阳光下,而且光明正大、堂而皇之起来(直接的偷窥者是各种传媒及其狗仔们,间接偷窥者就是这些传媒的受众),不但喜欢偷窥别人的当下,还追踪溯源地偷窥别人的历史,不但通过偷窥使被窥者的历史透明化,而且还要拿被窥者的“丑事臭事囧事”百般揶揄取笑,从而达到自娱娱众的效果。这种情势,使被窥的人在 “遮丑”的本能基础之上,不得不学习点“捂”的技术——最基本的“捂”术就是三缄其口,再高级一点就是让知道内情的人闭嘴,更高级一点就是消痕灭迹。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传媒关注的对象,但每个人总能成为被他周围人关注的人,“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广大受众在传媒无休无止的“揭丑”运动中似乎也有意无意
在社会表演学和个人广告学成为普遍的社会技术之前的传统社会里,人们也会在自尊心(自尊心与羞耻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的驱使下自然而然地发生“遮丑”行为,不但文过饰非遮当下的丑,也讳莫如深或者闪烁其词遮过去的丑。惟因人们自尊的心理阈限高低不同(什么是丑,在不同的文化里其观念是不同的,这里不考虑文化的差别),便在遮丑的程度和范围上有了差异,阈限低的(大概就是所谓脸皮子薄吧?)遮丑的程度和范围更大一些。即使在传统社会里,谁要是竹筒倒豆子似的口无遮拦、毫不文饰自己,肯定被视为“缺心眼子”的“傻大憨”,更别说在现代社会了。
与“遮丑”行为并行的,是“添彩”,尤其是稍稍有些资历的,喜欢添枝加叶地讲述光荣的过去,讲来讲去,那其中虚构的成分,连自己也信以为真了,从而轻易地改写了历史。
假如史家综合各家回忆录写一部历史,那其中肯定满是泡沫,就像现时某些国家的经济。真的不知道中华几千年文明史中,究竟有多少帝王将相喜欢包装自己,那些大史小史左史右史们是否也爱趋炎附势地包装别人;假如答案为是,那可就惨了,历史学家们整天拎着一部水淋淋的廿六史,多累啊。
在当代社会里,“遮丑”与“添彩”这种几乎是出于本能的行为,已经被逼迫得不得不演化成生活必须的技术。
先说“遮丑”。
不知是出于好奇还是出于消遣,一种叫做偷窥症的东西悄然由阴沟里爬到阳光下,而且光明正大、堂而皇之起来(直接的偷窥者是各种传媒及其狗仔们,间接偷窥者就是这些传媒的受众),不但喜欢偷窥别人的当下,还追踪溯源地偷窥别人的历史,不但通过偷窥使被窥者的历史透明化,而且还要拿被窥者的“丑事臭事囧事”百般揶揄取笑,从而达到自娱娱众的效果。这种情势,使被窥的人在 “遮丑”的本能基础之上,不得不学习点“捂”的技术——最基本的“捂”术就是三缄其口,再高级一点就是让知道内情的人闭嘴,更高级一点就是消痕灭迹。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传媒关注的对象,但每个人总能成为被他周围人关注的人,“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广大受众在传媒无休无止的“揭丑”运动中似乎也有意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