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8p下桌面图标情况(系统默认的中等图标,可以通过桌面右键设置,下同)

1080p下桌面图标情况,楼主备用机没装office,所以图标是这样。

分辨率其实在某些意义上比屏幕大小更重要,因为有更高分辨率的屏幕往往比相同大小的屏幕效果更好——原因是随着分辨率的增加,用来描述显示效果的点就更多了,所以看起来会更清楚更细腻,当然前提是你的显示来源本身要足够清楚。但是,图形大小也相应的变小了,因为用不到那么多点用来描述这个图形。别介意视力,那不是问题,也别介意小尺寸的高分屏,自己用习惯了也不是问题。大多数人看多了1080p都会习惯的。
伴随着分辨率的还有分辨率的比例——16:9和16:10比较常见,且用后者的机型数量比前者更多,极个别软件会因此涉及到画面纵深的问题,楼主没接触过不清楚,但是一般用户千万别纠结这个。
看完了上面这一段估计就有个想法了,貌似这个1080p牛X啊~要买最次也是那个900p,这个768p……不给力啊。是,768作为一个普分的标准,在很多时候确实很一般,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妥妥够用,而且在15.6的情况下,并没有那么夸张的颗粒感,反正我是看不出来。但是分辨率也不要作为一个唯一标准来看待,不是说所有的1080p都会那么出色,也不是768就一定成不了气候。很多高端商务本还是坚持了非高分。
其实一直在强调一个东西,就是从来没有一个参数能完整的表现出这个硬件所有的性能,或者说从没有一个参数能真的从本质上决定最后的体验,从处理器部分的迷信核心数,到显卡部分的显存大小或者位宽,再到屏幕的分辨率——当然,如果你有超级高的预算是例外,预算也算是购买者的“参数”,所谓的好的体验,永远都是用钱堆出来的。
现在引入面板材质。它是屏幕最重要的一部分,基本上决定了最后显示效果到底是个什么水平——基本的是TN面板,高端的是IPS面板以及PLS面板,另外稍次一点点有VA面板。TN是中低端最常见到的面板,基本上768都在这个面板,属于经济实用型;IPS是高端货色,一般是放在高端笔记本上了,但是也有低端IPS型号,未必比处理过的TN强。一般而言,IPS先天优势大一点,颜色表现力更好,可视角度更大(你从屏幕各个方向看屏幕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可视角度越大,变形变色程度越小,几个人一起看电影的时候越方便),硬度也比TN高,但是该碎还是碎。TN虽然颜色表现只是能满足大多数普通消费者,但是在响应速度上又比IPS快,但是别指望这个响应速度可以影响到一般玩家。至于VA、PLS面板楼主根本没见过,没什么好说的。但是别刚刚从分辨率的怪圈出来,有掉进了面板的问题……真心没必要,TN虽然因为更适合压缩成本而被更广泛的运用在主流笔记本身上,但是TN面板还是值得预算有限的朋友选择的,IPS虽然整体确实出色,但是会活生生地把预算拔高,除非对颜色的依赖是你的刚需,否则不用过分追求这个东西。我也想过写下大家一起抵制低端TN面板机型来引导或者强迫厂商作出改变,能在更多的入门机型上用更好的屏幕,但实际上也只能是说一说而已了,我不觉得多有用。
限于篇幅不能展开更多,因为当初定下的计划是硬件每一部分的信息量保持在可以差不多单独水一贴就可以了,剩下的面板里还有6、8、10Bit的区别,色域,镜面与雾面屏,驱动IC等等这些东西楼主根本不懂的只能一笔带过,感兴趣的朋友在不干扰你正常选择的前提下花时间和精力研究吧。
屏幕还是很重要的,它不仅仅是在整个笔记本硬件的成本占比较高,更是体验上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从头到尾陪着你的其实都是屏幕。很如果有两个型号仅有屏幕上有比较大的差别,没有特殊情况都是优先屏幕好的,甚至可以在处理器、显卡上做出牺牲,你最后会发现还是值得的。
最后说一下关于触控,我个人观点是在一般笔记本上屏幕的触控基本是鸡肋,除非能通过变形等设计改善触控时候的体验,这东西在15.6及以上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就算是系统或者软件支持的再好,你想一下你该用什么姿势,如果你面前刚好是一个台式机的显示器——想想你的肩膀和脖子。触控这个东西我觉得目前只能在主流平板和手机这个层次用的恰到好处,太大了一旦处理不好真的没什么意思,还更贵了。当然,你确实喜欢当然可以买啊。
目前来看,4000价位以下难见到高分屏,TN普分满大街都是,低端IPS高分屏在5000左右会有,万元级别再纠结屏幕面板能力吧,而且你要认识颜色,真的能体验出来差异的那种。说给设计用的同学们,买笔记本,然后单独准备个台式机的显示器,或者买神舟,换屏幕。
说到换屏幕,这个涉及的东西更多,但是一般是如果同系列不同配置有高分屏,那么低配+高分屏多半可以实现,比如E5 572G,有768p,有1080p,我们就觉得有戏。因为涉及到线,接口等等东西,这个你可以去问问老板,他会详细的告诉你。至于广色域DC屏什么的,楼主根本没接触过……如果你看了什么工作站,能不能换屏幕一定先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