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服饰材料,色彩,尺寸
Posted by 凛羽之澜 2005-9-29 17:10:00
西汉时期的服饰实物,以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西汉墓出土的最为集中和完整,出土的纺织品除少数麻布外,绝大多数为丝织品,品种有平纹丝织的绢、纱,素色提花的绮和罗,彩色提花的经锦,起绒提花的绒圈锦,以及经过印花彩绘和刺绣加工的丝织品和装饰衣物用的窄带绦等。绢的颜色有绛紫、烟色、金黄色、酱色、香色、红青色、驼色、深棕色、棕色、藕色、褐色、深红、绛色、朱红色、墨绿、白色等10余种。印花方法有印花敷彩和金银粉印花。汉代根据绢的粗细不同,而有缟、素、缣、纨等名称。纨、缟指细薄的绢而言,缣是并丝致密的绢。经纬稀疏得可以看出方孔的,称之为纱。有一件素纱禅衣,衣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包括领和两袖镶边在内,重仅48克,还不到一市两。可见织工的精细程度。大体经密每厘米100根以上的细绢多用来作绵袍。夹袍、几巾、枕巾、夹袱等的缘,并用以制作香囊、手套等。经密每厘米60根以下的粗绢用来作绵袍、夹袱、几巾、枕巾的里及裙、袜等。
素纱用来作禅衣,印花敷彩纱用来作绵袍面料。
绮是平纹地起斜纹花的丝织品,一般织有复合菱纹及填花复合菱纹的绮。
罗是4经相绞的绞纱组织,多数织有复合菱纹,或为杯纹。罗和绮常用来绣花,绣纹多为变体云纹,排列密集紧凑,色彩浓艳。广泛用作袍服面料、香囊、竽律袋、手套、枕巾等。
经锦和绒圈锦质地厚实,纹样多为几何纹及变体动物纹,经锦在西汉一般作绵袍镶缘、几巾、枕巾缘、镜衣、香囊底等之用。至东汉广泛作衣料及其他用。
我国西北古丝绸路发现的东汉织锦,精美绝伦。已发现的汉代印花,有凸纹版印墨线再以毛笔敷彩,凸纹版胶剂金银粉印花,凸纹版涂料彩色印花、蜡防染花(蜡染)等。
Posted by 凛羽之澜 2005-9-29 17:10:00
西汉时期的服饰实物,以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西汉墓出土的最为集中和完整,出土的纺织品除少数麻布外,绝大多数为丝织品,品种有平纹丝织的绢、纱,素色提花的绮和罗,彩色提花的经锦,起绒提花的绒圈锦,以及经过印花彩绘和刺绣加工的丝织品和装饰衣物用的窄带绦等。绢的颜色有绛紫、烟色、金黄色、酱色、香色、红青色、驼色、深棕色、棕色、藕色、褐色、深红、绛色、朱红色、墨绿、白色等10余种。印花方法有印花敷彩和金银粉印花。汉代根据绢的粗细不同,而有缟、素、缣、纨等名称。纨、缟指细薄的绢而言,缣是并丝致密的绢。经纬稀疏得可以看出方孔的,称之为纱。有一件素纱禅衣,衣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包括领和两袖镶边在内,重仅48克,还不到一市两。可见织工的精细程度。大体经密每厘米100根以上的细绢多用来作绵袍。夹袍、几巾、枕巾、夹袱等的缘,并用以制作香囊、手套等。经密每厘米60根以下的粗绢用来作绵袍、夹袱、几巾、枕巾的里及裙、袜等。
素纱用来作禅衣,印花敷彩纱用来作绵袍面料。
绮是平纹地起斜纹花的丝织品,一般织有复合菱纹及填花复合菱纹的绮。
罗是4经相绞的绞纱组织,多数织有复合菱纹,或为杯纹。罗和绮常用来绣花,绣纹多为变体云纹,排列密集紧凑,色彩浓艳。广泛用作袍服面料、香囊、竽律袋、手套、枕巾等。
经锦和绒圈锦质地厚实,纹样多为几何纹及变体动物纹,经锦在西汉一般作绵袍镶缘、几巾、枕巾缘、镜衣、香囊底等之用。至东汉广泛作衣料及其他用。
我国西北古丝绸路发现的东汉织锦,精美绝伦。已发现的汉代印花,有凸纹版印墨线再以毛笔敷彩,凸纹版胶剂金银粉印花,凸纹版涂料彩色印花、蜡防染花(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