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吧 关注:502,577贴子:9,863,103
  • 7回复贴,共1

关于童年的汽车记忆 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


1楼2008-05-30 13:25回复
    编者按: 
      “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每个人对童年都有着深刻而美好的回忆,而对汽车的认识和向往则是众多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恐怕许多人对汽车的认识是从电影中开始的;70年代,许多人对汽车的认识则可能是从农用拖拉机开始的;而到了80年代,不少人家里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汽车; 
    如今,随着汽车的普及,许多孩子打小已经开始“研究”和“使用”汽车了。 

      那么,在上世纪60至80年代生人的记忆中,究竟有着怎样的汽车故事?本报专门约请几位代表性人物畅谈了自己童年与汽车的故事。


    2楼2008-05-30 13:25
    回复
      2025-08-25 03:52: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60年代代表人物:孙晓清 

        坐“砖车”出门 

        在我没上小学以前,比我大不几岁的我们家的房客新建哥就经常上商丘,下亳州……让我好生羡慕。 

        我住的地方距商丘市区50多公里,学校一年级暑假的一天午后,新建哥神秘地告诉我:“明天去商丘吧!”“真的啊?哥?”“当然真的,只是拉砖头的拖拉机,你敢吗?”“中啊!”就这样,第二天清晨5点多,我和新建哥上了那拖拉机,一路上车子上下颠簸着,和着我忐忑的心情,却是神仙一样的美…… 

        装上砖头后,司机告诉我,咱这商柘公路不好走,你一定要抓紧砖头,俯下身子,别晃下车…… 

        按照司机的吩咐,就那样一个姿势,始终没有松开也松不开了的一双小手,死死地和砖头亲密无间了。脸上的笑容没有了,“小仙人”一样的感觉没有了,泪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掉下来,和着带起的灰尘和拖拉机前面喷出的烟灰,那个难受劲儿,毕竟路途不近,毕竟自己太小,就那样的姿势我还睡着了…… 

        回到家后的那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我远在广州工作的爸爸给我也买了台拖拉机,还是不冒那黑烟的拖拉机,新建哥开着,我在后面舒服地坐着,我们开了好远好远……


      3楼2008-05-30 13:25
      回复
         70年代代表人物一:白峰 

          坐解放卡车去县城 

          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我,对汽车的认识和了解是从一位叔叔的解放卡车开始的。 

          那时我还很小,爸爸的一位朋友是林场职工,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山林拉木排,回来时经过村口。当绿色解放卡车停在我家院门口时,甭提我那个高兴劲儿,似乎这车就是我家的,哪位小朋友想来看看或者摸摸,还得巴结我。 

          可心里想,这看是看,何时上车上玩玩,那才叫过瘾。于是我趁叔叔在家和父亲闲聊的工夫,就上了驾驶室。我从车窗里钻进去,摸着方向盘,一会儿左转,一会儿右转,不小心按响了喇叭。顿时,刺耳的声音打破了山村的宁静,村里不少人都跑来了,山村的牛啊猪啊也被吓着了。父母亲和叔叔一起从家里跑到院门口,我却在里边正玩得得劲呢。看父亲恶狠狠的样子,我才着实吓了一跳,似乎惹了大祸。可那位叔叔却说,没关系,车锁着哩,不要紧的,替我打了圆场。 

          有了叔叔的撑腰,我似乎胆子更大了,对父母亲和叔叔说,长大了也要开汽车。叔叔听我这样说,就对我说,既然我喜欢车,他带我走一圈,等下次路过这里时,我再回来。 

          我高兴地跳下了车,缠住叔叔不放,等叔叔吃了饭,我就坐在叔叔的驾驶室里,这样我坐着叔叔的车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县城。


        4楼2008-05-30 13:25
        回复
          70年代代表人物二:娄义华 

            “痴情”的手扶拖拉机 

            我出生于70年代初,平常能见到的交通工具就是手扶拖拉机,它给我的童年留下了一段不可磨灭的印记。 

            那是1976年,我堂兄报名参军,他走的那天,乡武装部开来一辆手扶拖拉机接他。大红花簇拥着拖拉机。在两根手柄上,前面的柴油引擎盖顶,后面的拖斗边都是大红花。 

            他女朋友晶莹剔透的泪花一滴一滴地随着抽泣声滑落,堂兄手指往后一指说:“你看后面,你亲戚也来赶集了。”说完,堂兄把嘴巴凑上去,她一回头正好吻上了。他女朋友一顿粉拳“扑”向堂兄。堂兄却得意忘形地说:“你偷偷吻人家,让别人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不许反悔了哈!”那时候的青年人还是比较封建的,堂兄的这一举动让很多人议论。很多人劝那女孩子不要跟堂兄来往,说他这人作风有问题等上纲上线的话,但他们爱得坚决、执著。 

            那个年代,部队的士兵是不准恋爱的,堂兄当兵第二年,那女孩子就偷偷来到他当兵的营地附近,两人偷吃了禁果,部队不知道,乡亲们也不知道。 

            到了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堂兄冲在最前面。最终,他没躲过不长眼的枪子,牺牲了。他的骨灰盒送回来那天,还是武装部那辆手扶拖拉机运回来的,黑布白花挂满拖拉机,堂兄的女朋友背着孩子跪在拖拉机面前,哭得昏天黑地。 

            未婚先孕,很多人不理解,她不管别人怎么说,带着孩子来到我伯父家。她带着孩子住在伯父家,伺候老人哺育孩子,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每年的9月19日,嫂子都要把门前的那台拖拉机挂满大红花,要儿子一块坐上去,开着拖拉机出去转一圈。拖拉机就是送堂兄去当兵的那台,至今一直在她家屋子旁边,平常都不使用。


          5楼2008-05-30 13:25
          回复
              70年代代表人物三路勇 
              童年的汽车梦 

              童年时代,我做过许多梦,但很多梦现在都记不清了。唯独童年的汽车梦,却成为我记忆中抹不去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生于70年代末期长于穷乡僻壤的我,说来和汽车并没什么缘分。可每次看到电视中的汽车,我心里都痒痒的 
            。在别的小朋友玩斗鸡或者玩过家家时,我却用积木搭起汽车的造型来。 

              后来,父亲发现我对汽车很感兴趣,就常常趁他出差的机会,给我买造型各异的汽车玩具模型。为进一步了解汽车,我常常将汽车模型“大卸八块”,后来对汽车的喜爱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可惜的是,拆车容易装车难,我无端地失去了许多心爱的模型。 

              如今,在我享受有车生活的时候,时常会回味那久远的童年的汽车梦。


            6楼2008-05-30 13:26
            回复
               80年代代表人物一王文武 

                记忆中的苦涩和甜蜜 

                经过三个多月的马拉松式“学习+实战”,我终于拿到驾照。当开着“四轮驱动”的车子徜徉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时,情不自禁地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一些关于车与生活的涟漪从心底慢慢荡漾开来。 

                我从小在豫西的伏牛山下默默成长。孩童时期的我,常常拖着“11号”(双腿),往村东的沙河大桥跑,因为那上面经常车来车往,能看到各色各样的小汽车和穿着时髦的人们。有一次,因为车窗玻璃上的“防爆隔热膜”遮住了驾驶员,我曾一直认为当时是无人驾驶,傻乎乎地认为“有鬼”,甚至和小朋友们争执起来。 

                11岁时,我第一次出远门--要到离家十几里的初级中学念书,我平生第一次坐了公共汽车,可能是心理畏惧的原因,我吐得一塌糊涂。这种恐惧,并没有在上初中时消失,它一直伴随着我上高中、读大学。 

                如今,每当自己开着汽车,或者坐着各式各样的汽车外出时,一种苦涩和甜蜜涌上心头,是幸福、是满足,是对苦尽甘来的珍重和对美好生活憧憬。


              7楼2008-05-30 13:26
              回复
                 80年代代表人物三吕骁 

                  那次,我看到了车…… 

                  5岁的时候,我跟随父亲上城去粜米。那是我第一次走出家门。当第一辆汽车从我和父亲以及粜米的自行车身边呼啸而过的时候,我都来不及看清它的颜色与外形,就被一阵奇怪而令人兴奋的味道淹没了。 

                  我急切地看着父亲,希望他能对这个味道做出一些权威的解释。他没有说话,继续推着自行车在前面走着。那段路程并不远,但时至今日,我总能想起自己当时难以抑制的兴奋:一边亦步亦趋地跟着父亲的自行车,一边张望着,等待那阵移动的建筑和那阵呼啸,并不惜落下一段距离去闻那股现在排异而当时无限喜爱的味道……每一辆车的路过就像喜好浪漫的孩子仰头等待的流星。 

                  很多年后,我做了一个汽车论坛的管理员并顺利拿了驾照,我对那股味道的感受渐渐变异消弭了。当我身居车流滚滚大城市并开始遐想自己的一辆“呼啸而过”的时候,当年父亲的自行车和我走走停停的“镜头”就会不断在脑海中回放。


                9楼2008-05-30 13:26
                回复